万人丛中一回首 作品

第1161章 再战日本(二)

杨志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加入战场,是因为朝廷抽调的诸部野人士兵晕船难耐,需要休息适应一下。

这些野人也不完全是后世的那种索伦兵,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长白山东面雇佣征调的,大约只有数百名士兵是从岭北诸部招募而来的。

朝廷对草原、东北诸部的兵力招募和抽调,是以家中中男居多,目的是吸引这些没有家产继承权的青壮迁徙至别处,同时还有一类人也在朝廷重点关注雇佣和征召的人选当中。

凡健勇好斗、有膂力、素有威信者,各地官府、都督府、驿站等都会留存一个名单,是朝廷官吏重点游说诱惑参军的对象。

因为这些人很有可能成为地方官府的心头大患乃至朝廷的大患,将这些高武力值、高威望的潜在不安定人员迁走,并且形成一个潜规则一般的制度,也有助于维护朝廷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与治理。

这一次调配到杨志手下的三千人,就有不少是在本部落有威望的青壮,朝廷给出了许诺,若是参军东入日本,在日本的一应缴获,朝廷只要部分当作管理费用,其余都分配给个人,而且额外有布匹、盐、酒、粮食、糖等作为军功赏赐。

于是比其余诸都督府汉兵晚到一个月的三千野人兵,就只能在周防国驻扎休整,要熟悉朝廷提供的制式武器,而且朝廷还慷慨地提供了足够的铠甲,配备了足够的箭矢。

本州岛上,就形成了两个战场,董平与雷横在因幡国的气多郡、高草郡之间与赶来的日本军队对峙,刘锜与登陆的呼延庆则围攻浅尾小城。

然而战事还没有就此稳定,汉军随后又发起了淡路国登陆战,张顺率先截断了淡路岛与本州岛之间的明石海峡,杨雄则领兵配合折彦质,在南面的淡路湾发起了对三原郡的进攻。

张顺一口气调来了七成的火炮战船,对三原郡的日本军队构筑的海岸防线进行了狂轰滥炸,在确立了火力与射程的双重优势后,朝鲜兵率先以小船冲岸,搭设了简单的防线,随后都督府汉兵登陆,发起了反击。

从发起登陆到彻底占据三原、津名二郡全岛,汉军总共只用了七天时间,这期间日本方面妄图从最近的和泉国进行支援,却被张顺以及狄成带领的义勇水师击退,狼狈逃窜了回去。

这一场规模不大的海战,张顺甚至懒得按照汉军制度,以地名进行命名,上报至征日本行军总管大营的战报,连十个字都不到。

因为坛之浦海战后, 日本方面几乎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有规模的战船队伍,这一次无名海战之后,濑户内海彻底不见任何日本船只的踪影。

在汉军引爆了三个小战场时,鸟羽天皇的军队与崇德天皇的军队,仍旧在近江、美浓两国之间交战,支持鸟羽天皇的旧贵族们挤出了四千余兵力,崇德天皇则拼凑了七八千地方豪族提供的兵力。

一比二的悬殊兵力,双方居然打得有来有回,甚至是鸟羽天皇稍稍占据上风,实在是坛之浦海战对源氏武士集团的打击太大了,还处于幼年期的日本武士集团挨了汉军当头一棒,还能喘口气已经相当不错了。

淡路国的战事爆发,消息传回后,鸟羽天皇立刻请求与儿子和谈,其实支持崇德天皇的地方势力并不强大也不集中,主要是尾张、三河、远江以及信浓四国,以及远在东北的陆奥、羽前等国。

日本自大化革新之后方才开始了中央集权,但日本嘛,学习效仿唐朝从来都只学了个表面,日本仍旧长期处于封建领主藩镇状态,天皇权力与威望不足,根本无法号令地方势力。

哪怕因为汉军杀入、地方势力被迫联合,但在实际作战中,各领主的军队毫无配合,为了尽可能调度,日本只能派出朝中大臣出任统帅,却是把前宋文官领兵给学了去。

这导致日本或许有某一支军队战斗力表现还不错,但整体实力却远远落后,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后。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的日本军队战斗力,是远不如历史上忽必烈两次东征时遇到的日本军队,因为后者经历了武士集团崛起过程中的各种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学会了成长。

更关键的是,历史上镰仓幕府的建立,是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的。总之日本人称呼这一时期为平安时代,除了因为天皇多居住在平安京之外,这个时期日本国内的战争频率、烈度都是远不如后世的。

低频率、低烈度、小规模的战斗,是无法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的,相比之下,汉军灭金、平西夏、灭大理、平内乱,作战经验丰富到令这个时代所有的王国都要羡慕不已。

淡路岛被汉军全面占领后,鸟羽、崇德两个天皇父子也迅速达成和谈,在旧贵族的支持下,鸟羽天皇获得了远超父祖的权力,却发现自已要面对的敌人,比儿子崇德天皇曾经面对的更加可怕。

都督府汉兵的军纪与战斗力远超投降了的前高丽王国兵以及朝鲜民兵,随着淡路岛被移交给后续赶来的义勇水师,汉军便开始向备中国方向集结。

已经被打怕了的日本军队将领们纷纷请求后撤整兵,当对手以朝鲜兵居多时,他们觉得还有勉强一战的能力,但是遇到汉兵,该用什么手段去抵抗呢?

当杨志准备带领着休息整编完毕的三千辽东野人参战时,备中国被吸引而来的日本军队大规模后撤,松山城被主动拱手让出,北线的日本军队则退到了但马国。

日本不但放弃了此前数月与刘锜对峙时建立起来的防线,而且是大幅度后撤,摆出了一副要死守平安京的姿态。

大约是此前汉军稳扎稳打、每次大胜后明明可以推进一百里、却只推进五十里的行为,迷惑了日本人,让他们以为汉军这一次进攻又是要逐步前进的。

自此次战争刚刚爆发时,就有不少倭人向平安京方向逃难,随着日本军队大步后撤,难民潮再也无法控制。

赶到前线的阮小二下达了命令,要求全线压上,跟在倭人难民的身后向平安京杀了过去。

在汉军紧追而来的巨大压力下,一支由两个令制国兵组成的日本军队,大约四千余人,集体向汉军投降。

这也是东征战事爆发以来,日本军队第一次成建制向汉军投降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