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丛中一回首 作品

第1160章 再战日本(一)

就在虞允文带着约翰.蒙特翻越葱岭时,日本的战火再一次被点燃。

广岛之战结束后,日本军队便再难以组织起足够规模的战役,由于刘锜在备中国停了下来,东面的备前、美作、伯耆三个令制国被日本主动放弃,充当起了所谓的缓冲区。

朝廷认为要加快一下进度,王伦选派了四员大将,阮小二便在筑前国召集了分驻各地的将领们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除了在石见国的阮小五,其余众水师、陆军将领都齐聚一堂。

秦桧也已经返回朝鲜行省的松岳府,欧鹏便领着八千训练超过一年半的水师陆战营加入到了东征战场,这八千人以汉人为基层军官,挑选了两千余东北诸族青壮,其余都是朝鲜行省各地选拔出来的士兵。

如此一来,朝廷在日本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余,其中多半都是朝鲜兵,以朝鲜兵表现出的战斗力而言,倒是很合格的辅兵,另外还有六千投降的日本贵族组建的倭兵。

即便算上朝鲜兵和倭兵,阮小二敢放心使用的兵力也就在五六万之间,毕竟九州、四国两岛还分散着许多义勇水师和民兵,这些人维护治安还可以,打大战是没法当作主力的。

不过阮小二觉得够用了,东征日本有一个好处,这里离朝鲜行省近,朝鲜百姓也愿意来日本发点儿战争财,依靠本朝远超前宋的官府组织力度,汉军的辅兵、民夫是不缺的。

故而与众将商议讨论后,一份新的作战计划迅速出炉,并被送回东京,得到枢密院的许可后,众将立刻各回防区,开始忙碌地准备了起来。

这个作战计划用的是“声东击西”之策,即刘锜在备中国方向大张声势发起一次进攻,吸引日本在播磨国方向的军队,张顺与阮小七则领水师攻淡路国,将濑户内海这个日本最后的岛屿据点抢占了。

淡路国所在的淡路岛一旦被夺取,那么就可以当作汉军的前进基地,向北进攻播磨、摄津,便可以威逼平安京所在的丹波国。

为了不打乱日本战场已有的军队与将领配置,杨志与杨雄从备后国方向发起进攻,沿着伯耆、因幡、但马诸国向丹后国进攻,董平、雷横为其侧翼。

日本境内多山地丘陵,并没有太多适合汉军这样的马匹、驴骡较多的军队前进的地形,故而汉军的进攻方向,只能一南一北,各自沿着海岸边的平地推进。

具体该如何打,阮小二并没有嘱咐太多,都是一群老于战事的宿将,如今汉军的整体建设已经走向正规,他这个统帅,协调诸军的意义更大一些。

这也算是本朝从前宋吸取的经验教训了,前宋防武将过于病态,导致许多所谓的名将战术十分僵化,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这些权力都被文官统帅和监军们夺取了。

王伦对汉军的改造,是引入了参谋制度,即建立起了深入到“都”的参军体系,这些参军们熟悉本都军士的情况,通过帐前参谋会议,便可以让将领们掌握部下的战斗力情况,故而参谋会议就能够集众人之智。

汉军战斗力表现强悍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军中有军士联合会议,下放到“什”一级的军士代表,由普通士兵们选举,可以代表普通士兵们与上级展开定时与不定时的沟通会谈,上级军官们可以了解普通士兵们的心思,普通士兵们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军队的一些政策制度变化。

可以说王伦极其重视“沟通”,沟通代表了信息的交换,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上下级之间的不信任,通过沟通消除误解和曲解,对于军队这样的暴力机器而言是相当有作用的。

在阮小二召集的会议结束后,刘锜便率先行动了起来。

他从备前国以及备中国的后月郡方向屯集重兵,摆出了要向贺阳郡进攻的姿态,顿时吸引了数支日本诸令制国的领主军队向北面聚集。

日本虽然将备中国放弃,但由于刘锜并未在上次大胜后急于扩大占领地,作为备中国藩城的松山城还在日本贵族手中,备中守也未向汉军投降,松山城便成为一座孤悬在西的大城。

日本地狭,而且诸地方豪族领主们思维死板,根本没有“存人失地”的豪情,刘锜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将驻守在播磨国方向的万余军队吸引了过来。

然而汉军的目的并不是攻打松山城,阮小七与呼延庆配合,突然从南面的浅口郡登陆,并迅速攻占了生坂城,将战火直接引到了备中国的最南端。

一次简单的战术牵扯,靠近濑户内海的备中国南部几个小郡就被汉军占领了,到这个时候,日本方面还没有意识到,汉军的真正目的是淡路国。

紧接着董平领两千骑兵从安艺国方向突进,杀入了伯耆国,于是前几个月刚刚稳定的阵地战线,就在汉军的主动进攻下,被牵扯分成了两个小战场。

朝廷这一次抽调、转为董平部下的骑兵,以河北行省上谷府都督府兵为主,其中有不少都是灭金后迁徙到这里的奚人和契丹人士兵,还有部分归化的漠南牧民。

雷横则领步兵紧随其后,队伍中还有十余名倭人为向导,另有部分倭兵充当后勤护卫。

董平凭借着一股锐气冲得极快,迅速从伯耆国东南突入美作国,威逼因幡国,惊得日本军队来回奔走,想要快速建立防线。

董平号称“董一撞”,他用兵向来大胆,战术其实很单调,就是靠着骑兵的机动性发起猪突,这一点与金国时期的女真兵善对冲颇有些类似。

对付猪突战术,只要构筑层层防御、分段防守阻击,骑兵总有力竭的时候,但显然日本军并没有这样的实力,甚至想要依托地形阻拦都做不到。

此前朝廷抽调入日本作战的都督府兵,以步兵居多,而且每次大战,都是都督府汉兵作为主力发起进攻,朝鲜兵作为辅助配合,所以日本人还从未见识过来自大陆的骑兵冲击力。

董平让日本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作真正的骑兵,见识到了骑兵究竟该如何使用与作战。

最让日本将领郁闷的是,董平十分狡猾,他们数次想要借助狭窄的地形埋伏汉军骑兵,但董平就是不上当。

对于参与了平定山蛮作乱的董平而言,这些倭国将领的战术指挥水平太烂,甚至还不如湖北的那些山蛮头领,因为日本军队的战术意图实在太明显了,傻子才会上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