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陈 作品

第345章 记忆里的一碗豆花(2)

  此时的陈镇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碗豆花并不仅仅是豆花,而是他思想意识形态的萌芽,他内心深处属于商人家族遗传的意识形态的萌芽。

  陈镇记得祖父看着窗外很久很久,然后满目苍凉地摇摇头,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共同,不是同时,也不是全部,但很可惜,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却不愿意改正,坚持一错到底。

  但是,祖父告诉陈镇,大家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怎么走?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路上是否满是荆棘?

  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预想,只能慢慢的摸索着走。

  可能偶尔走错......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回到正轨。祖父相信,走着走着就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多年过去,康庄大道没有看到,倒是越发错得离谱。

  但谁敢说?

  谁敢提?

  没有人敢。

  只能咬着牙坚持走下去,相信会有黎明。

  来到槐树村,看着朴实无华的村里人那么努力、那么顽强、那么乐观地生活,陈镇心有触动。特别是看着陈喜一个小姑娘却满身干劲,满心希望,坚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陈镇即使生娇体弱也不愿意浑浑噩噩,也想要在这片湛蓝的纯净的天空下做出一份成绩来。

  所以陈镇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养殖场的酱板鸭拉来一张张订单,让槐树村人的生活更好,更富裕。

  河西公社的领导却想要当拦路虎,想要摘果子,陈镇不愿意。

  陈镇不希望槐树村的养殖场是小时候好吃的豆花,在无可奈何中消失......记忆里的豆花消失的平平静静,但陈镇心底深处的‘豆花’却一直都在成长,商人意识从没有因为社会环境而夭折,相反,随着陈镇的长大而慢慢变得成熟。

  陈镇想要让槐树村的养殖场做强做大,想要把槐树村的酱板鸭卖到全国各地。陈镇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槐树村的养殖场成为记忆里的那一碗豆花。

  真陈镇找黄统一聊天,没有人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然后就有了黄统一的决定。

  的确。

  黄统一有换一批人的想法,更多来源于陈镇。

  别看陈镇像个娇滴滴的小弱鸡,好像一根手指头就能把他给碾死了,但心狠着呢。陈镇说,他遗传了家族的一颗商人心脏。

  商人的心是什么样的?

  利益至上。

  如果不是身体太弱,跟不上脑子,陈镇可能早就一飞冲天了,哪里还需要沦落到槐树村当知青躲避别人的迫害?

  所以啊,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不仅要脑子好,还要身体好。

  但就是陈镇这样三天两头就病倒的病秧子,给槐树村赚了不少钱,让槐树村的村民在年底分了不少钱,能过一个好年。

  槐树村人在说起过年的时候,喜上眉梢,喜气洋洋,已经在讨论过年要准备什么好菜了。以前过年都舍不得吃一口肉的人家,今年已经准备杀一只鸡了。

  越高兴就越感激陈镇。

  陈镇刚来的时候,谁不说他这样的弱鸡仔可能死在田头?

  但现在?

  不少人上山捡柴火看到草药,不管有用没用统统送去给敏悦,让她一定要尽心尽力地给陈镇医治,让他尽快好起来,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如果不是陈镇说他的身体虚弱不能乱吃东西,很多人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陈镇一碗。陈镇不能吃,但他的好朋友好兄弟王景能吃啊。

  这段时间,王景没少吃好东西,因此整个人被养得容光焕发比他刚来槐树村的时候还要强壮,一点也不像下乡的知青。

  因此,李光明和陈二叔都建议王景去当兵,这样好的身体素质就应该当兵去。在乡下种地绝对是浪费。

  因为陈镇在槐树村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被村里人尊敬和维护,王景也能放心去当兵了,过年就去。

  村里人不仅尊敬陈镇,还把他当宝贝一样爱护着,这样的宝贝就是活着的财神啊。

  不。

  应该是活着的送钱童子。

  大家见面就叮嘱陈镇要照顾好自己,要小心身体,千万不要生病了。

  下雨天要出门?

  不行,淋雨会感冒会生病。别人生病是一两天的事情,陈镇生病就是十天二十天,太影响工作和赚钱了。

  下田秋收?

  不行,会被累病的。有村里人帮忙,压根就不需要陈镇下田。

  ......

  甚至陈喜偶尔生气想要大声骂一句都不行,心情不好会影响陈镇的身体,会影响他赚钱的速度。

  陈喜......哭笑不得。

  敢情她建个养殖场,受益最大的竟然是陈镇这个知识青年。

  会赚钱的陈镇对于槐树村来说就是个大宝贝。

  就可惜,陈镇身体太差,常常病倒需要休息。

  一个破败的身体不仅影响陈镇的生活,还影响槐树村的发展。全村人都希望陈镇能尽快好起来,为槐树村的赚钱和发展做贡献。

  如果所有的知识青年都像陈镇一样能干,他们还是很欢迎的。

  叶美兰和柳叶同时沉默,她们不配和陈镇相比。

  陈镇简直就是传说里的点石成金,就没见过有人赚钱这么容易的,就连村里普普通通的酸菜、咸菜,甚至野菜干,他也能拿来赚钱。

  这几个月,河西公社领导换了人,没有了河西公社领导的阻纣,陈镇带着陈喜一起快速把槐树村的养殖场发展了起来。

  养殖场的鸭子,养大一批杀一批,然后再养一批......养不够杀,只能向附近村还有东岸公社的各村收购,换购,然后再制成酱板鸭、腊鸭销售。

  现在,不仅县城甚至省城,不少人都听说过槐树村的酱板鸭。

  吃过的竖起大拇指说‘好吃’,没吃过的也听说过,然后想吃。

  看着欣欣向荣的槐树村,黄统一觉得这件事做得对,太对了。一些没有作为的领导就应该回家种田去,免得占着茅坑不拉屎。

  剩下的就看苏糖能不能在创新教育上闯出一条路来了。

  作为新式教育的试验点,很多人都在看着河西公社,在看着名不见经传的苏糖。到底能不能一举扬名就看苏糖的能力了。

www.wenxue一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