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大秦 作品

第470章 大秦姓名改制令

“你这样不说话,是不是预感到我肯定会输给我大哥扶苏?只怕抱有这样想法的,恐怕还不止你一个人,满朝堂的人都觉得将来的皇帝肯定会是他了。”

李斯依然笑而不语。

“但是我要告诉你,父皇他喜欢的未必是大哥,那中书令曾经跟我说过,只要我多多努力的话,完全会有机会的。”

李斯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

“这要是这样的话,那老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老臣说到底不过是他国之人,当年为了温饱而进入陛下的帐下,如今陛下大业已成,老臣也是时候隐退了。”

胡亥以为李斯不过是在坐地起价而已,拂袖说道:

“如果你能帮我登上太子之位的话,李丞相,我可以让你成为万户侯,甚至可以给你封王!”

“殿下,您误会老臣意思了,老臣已经一把年纪了,儿子又在三川那边当官,陛下天高地厚之恩,已经不敢再奢望了。”

听到胡亥要给自己封王的时候,李斯嘿嘿一笑,心中却是一万个瞧不起,这个混小子,连怎么跟人谈判都不知道,就敢在这里给人开条件。

看来赵高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家伙,教人也没有教全。

看到李斯依然是一副很不上道的样子,胡亥气的,直接就把酒杯砸了过去,后者只是微微一闪,酒杯就一飞而过了。

“李丞相,你这是不给我面子啊?”

此话一说,纨绔子弟飞扬跋扈的态度算是暴露无遗了。

“殿下,且听我一言,京中谁不知道陛下最喜欢的乃是殿下?倘若殿下肯认真读书,替陛下打理好一方天地的话,老臣敢断言,将来太子之位非殿下莫属。”

“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我在太原好好当官,将来还是有希望成为太子的?”

“然也!”

自己只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那个纨绔子弟还是一点都不理解的话,那以后自己也不值得在她身上投资了。

胡亥听了这话,大喜过望,急忙向李斯道歉,并且重新送上了酒菜。

“原来如此,我本不想去太原趟这趟浑水,现在看来在这太原一行还是有价值的,我下个月就启程!”

“不可,其他三位公子早就启程了,只有殿下至今还没有启程,陛下为此已经非常生气了,殿下,最好这几天赶快就走,不然的话只会丧失机会。”

胡亥听着点点头,这段时间他一直拖着不肯去太原,现在听了李斯的话,觉得这也是个机会,顿时心里也没那么抵触了。

秦始皇三年的二月,最后一位公子胡亥,也到太原去上任了。

然而,秦始皇并没有为儿子的突然觉醒而高兴太久,一件烦心事又降临了过来。

大家还记得之前说过的那件大家族械斗的事情吗?

通过这件事,秦始皇意识到了,虽然秦朝已经一统天下,秦始皇本人更是处于至尊的地位,但在民间那些农民可并不认同秦始皇。

反而是大家族在乡间特别有势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决定先通过一步步的手段来瓦解这些乡下大家族的势力,将皇权下乡贯彻到底。

这就有了苗字必称令。

当然这个不过是日本的叫法而已,在大秦这一套法令叫做《大秦姓名改制令》。

之所以秦始皇会选择在姓名上面做手脚,其实也是为了瓦解大家族的势力,从春秋战国到现在为止,其实民间的很多人都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名字。

早在100多年前,商鞅改革的时候就确定了凡秦国境内的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为的就是将原本专属于贵族的姓氏下放给每一个平民。

这个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对于秦朝的户籍管理和田地制度的改革都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但是整个改革的过程却持续了100多年,一直到秦庄襄王的时候,才将每一户人都纳入了户籍管理之中。

如今,秦国已经一统天下,必然要将这一步贯彻到每一个国家之中。

但是六国的土地和人加起来明显是要比秦国多得多,所以遇到的阻力也比当年的商鞅遇到的更多。

果不其然,当这套法令颁布出去的时候,在天下各地都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很多就六国贵族为此勃然大怒,认为祖先传下来的高贵姓氏,竟然要分给平民?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那些在土坑里刨食的农民也觉得奇怪,自己没有姓氏,也照样活了一辈子,为什么突然要开始拥有姓氏了?

这有甚者,完全不理解姓氏究竟是用来干嘛的?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白白取个姓氏还挺麻烦的。

而且秦始皇的手段也足够激进,要求民众在三个月内将自己的姓氏申报给官方,否则的话,在户口上就属于黑户,田地也将作为非法的田地,一律没收。

如此激进的举措,势必会遭到民间的强烈反弹,虽然说有一部分人很快就在官府的帮助之下,为自己取好了新的姓氏。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对官府的不信任,拒绝给自己取姓氏,转而将自己的田地献给了地主或者贵族。

对此,秦始皇也很无语,给他们姓氏为什么不要,哪怕是不要地也不要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