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在分歧中前进
正在争论间,财务送来了九月份的报表。
张树新看了看,很有底气的交给了龚连山。
这就是她要求全国建分站的底气!
能为公司挣钱,说话都大声。
龚连山接过报表一看。
整个九月份,京城的十个科教馆,开户9000户,销售信用点收入100万元!
人均消费111元!
是的。
瀛海威销售的就是信用点。
只要家里有电脑、电话,注册入网成为瀛海威的用户,购买一定的“信用点”就可以登录瀛海威自己开发的全中文媒体网络系统。
每1信用点0.1元,最低购买数量为200个信用点。
在网站里可以浏览新闻信息、收发邮件,也可以在论坛里交友、聊天,甚至还可以玩游戏。
具体的收费标准是:使用“瀛海威时空”的网上服务,每分钟消耗1个信用点,也就是每小时6元。
通过瀛海威连接intercom使用www功能,每分钟消耗2个信用点,也就是每小时12元。
发送电子邮件,若无附加文件,收费标准为20信用点/封;若有附加文件,收费标准为60信用点/封,外加2信用点/k字节。
现在看,这收费相当贵。
很多电信公司的收费项目都让瀛海威收了。
你说,国家能让你存在下去?!
当然了,也有很多在科教馆上网的。
就跟上网吧一样,花钱就行了。
只在瀛海威时空网站浏览的,6元一小时,用信用点支付。
要是想登陆外网的,12元一小时。
这不就是网吧嘛!
前世的瀛海威在京城只有一个科教馆,也就是销售点太少,导致注册人数不多。
1996年,“瀛海威时空”的注册用户约有6000人,到了1998年8月,“瀛海威时空”的注册用户超过6万人,通过邮件订阅的用户超过5万人,时空网络群的日均总访问量,超过了50万人次。
当时的官方统计,1997年全国的拨号入网用户,只有区区25万人。
龚连山拿着财务报表,说道:“张总,从报表上得出,我们只要躲开上网终端就能提高销售额。而且,这个想法不是只有我有。我已经看到了网络咖啡屋。”
龚连山说道:“刚开业,生意很火。”
“哦,这个我知道。你说的是实华开吧?”
“对。”
龚连山说了自己的看法。
“做生意就要简单高效,不能复杂。你看人家实华开,上网给租金,租机子就行,你愿意干啥是你的事!再有就是卖咖啡!”
“咱们的科教馆现在是营业厅。如果把瀛海威时空也搞成网络咖啡屋的形式,一样不耽误咱们卖信用点啊!这样,就能拉长上网时间,咱们卖的信用点就更多。”
张树新强忍着反驳的心情,听完了龚连山的话。
“龚总,我们搞的是传播互联网文化,普及互联网知识,不是搞咖啡屋!”
张树新觉得龚连山的话对她是一种侮辱。
我的事业多么的高大上,你让我弄咖啡屋?!
你是咋想的?
龚连山微微一笑,没有反驳。
姜作贤皱皱眉,说道:“其实吧,龚总这个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可能是想缓解一下气氛,股东之间闹的太僵不好。
“张总,我知道你的心情。我们搞互联网项目是一个高尚的事业。可是再高尚也得老百姓接受,也得符合人性的客观规律。如果,只有咱们几个人玩,或者只有官员叫好,老百姓都不领情,咱们也是玩不转的。”
“我们说来说去只是用互联网做服务的商人,互联网刚刚开始,我们要灵活些,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尽量贴近老百姓,让更多的人来上网。”
“再有,如果上网的费用太贵,没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以后减少费用或者免费才是走下去的方向。”
龚连山知道自己跟张树新的观念不统一,也不再争执。
关于建设分站的事,几人又争论了两天。
见龚连山始终不松口。
她也只能答应,先建科教分馆。
每个省会城市先建设两家。
一期,沪海、花城、鹏城、沈阳。
龚连山又投入了1000万。
老倪这边的物流管理软件完工了。
龚连山带着老倪他们先去了哈尔滨。
在万荣集团办公大楼里架设了企业服务器。
安装了服务器端的软件。
对于数据库的存储是需要专门的服务器的。
其实,架设企业数据库不简单,可不是有一台电脑就行的。
既需要管理软件运行的服务器,也需要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还要有备份服务器。
这就需要至少四台服务器。
后期还得升级。
在十月底,万荣集团的信息中心架设完成了。
在哈尔滨的各个公司和部门都安装了电脑。
安装调试了万荣集团管理软件。
首先,由信息中心管理员在数据库中,录入相关信息和权限。
哪个部门哪个人是什么职位,有什么权限都设置好。
完成了这个基础设置后,各个部门就开始登录软件了。
根据各自的权限开始录入信息。
落雪的时候,万荣集团的基础数据库里,数据逐渐的增多。
比如,集团所有员工都录入了系统。
上班的时候,打开电脑就能登录办公软件。
上级的工作安排就自动出现在电脑上。
再也不用下达工作扯脖子喊了。
比如货运部,客户的货运信息会被录入系统。
什么货物,在哪个分部装货,在哪台车上,什么时候出发的,什么时候到货的,客户签收没有,一目了然。
如果运输中出现了事故,也会有事故的现场照片,事故处理过程和结果等等。
当然,刚开始使用这玩意的时候,出现了些问题。
比如,数据库调取数据出现乱码,有些数据重复啊,统计数据太慢啊!
不过,经过老倪他们这些人的紧急修改和调整,很完美的解决了。
员工也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搁以前,货运中漏洞百出。
不是丢货了,就是少货了。
很难确定是谁的责任。
因为没有管控,谁都说不清责任。
现在好了,谁的事跑不了,赖不掉。
漏洞堵住了,客户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万荣集团货运量又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