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356章 有钱建设就是快

看完这个策划书,龚连山已经无话可说了。

你这是既要做互联网的接入商,也要做内容提供商啊!

不说别的,就这些版块全部深耕的话,得投入多少钱?

见大股东沉默不语,张树新有点没底。

“那什么,龚总?你有什么建议吗?”

“很好,非常好。”

过了好一阵,他才提出自己要求。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互联网的接入协议必要要跟国际接轨,要用tcp/ip协议。”

“呃,为什么?我们中国是可以不用的!”

张树新很自信的说道。

“不,你不知道吗?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com)全国骨干网已经开始筹建了。”

“什么?”

张树新愣了一下。

“还好我们跟国家有协议。”

龚连山说道。

张树新也舒了口气。

“抓紧时间,越早建成对咱们越有利。”

“好,我已经组建了团队,马上就能开始。”

“记住,一定要用国际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接口,否则咱们就有大麻烦。”

张树新一边组织团队编写互联网的接入程序,一边建设全中文网站。

她的想法是建设成“米国在线”样的大型互联网平台。

龚连山是认同她这个想法的。

只是要求,网站先期只能用瀛海威程序接入,后期这个接入程序就作废,可直接通过公用网络登录网站。

对于这个要求,张树新是不认可的。

她的说法是不用入口程序限制,怎么挣钱?

费用怎么算?

龚连山的解释是,以后国家这边接入互联网会统一收取流量费,咱们在中间就没有空间了。

我们后期的商业模式只能靠内容收费。

这件事,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龚连山只得先让她按自己的想法来。

因为先期收费还是可行的。

因为现在个人家庭有电脑的不多,为了能在短期内卖出更多的账号,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上网电脑。

按照现在人们的收入,想要买电脑是困难的。

“我们要多建科教馆!让老百姓有地方上网。”

这个意见张树新是认同的。

七月中旬,万荣机器制造公司开始了搬迁。

老厂区这边的机器设备拆卸下来,运到新厂房再安装调试。

订购新设备也到货了。

相关的核心配件也运到了新库房。

二姨子回到哈尔滨后,就跟爸妈住在一起了。

沈金凤也跟丈夫商量,是不是动员一下,让金芳回来集团工作,省得她在原单位被人指指点点。

对于这事,龚连山没意见。

集团这几年虽然招进来一批大学生,可依然人才短缺。

连国家都在号召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咱民企不是更应该这样嘛。

更何况,现在集团越搞越大,没有自己人也不放心。

这几天,沈金芳正在单位办理辞职手续。

对这件事,大金牙老两口是不愿意的。

铁饭碗和自己的生意,他们还是觉得铁饭碗更靠谱。

可沈金芳却想换个环境。

在原单位太压抑。

“那就来吧,正好集团要搞信息中心,让她跟老倪他们多接触,以后这些事就可以交给她了。”

“行,我跟她说。”

沈金凤是希望妹妹来帮她的。

小姑子在沪海,看样子不会回来了。

老妹还跑去了米国,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

现在能来帮自己的也只有二妹了。

“金芳,你来集团吧,姐夫说了,集团信息中心让你管。”

“来倒是行,可我也不懂啥信息啊!”

“不懂没关系,学呗。”

就这样,沈金芳就去了京城,跟着老

倪这些老家伙学习怎么建设信息中心。

就在龚连山在哈尔滨忙乎搬家的时候,京城的张树新忙得晕头转向。

现在的一台电脑都要1万2。

一个科教馆怎么也得十台八台的吧?

根据龚连山的说法,要在京城建十个科教馆。

那就得100台电脑,这可是一百多万啊!

再加上房租、装修、还有其他的设备,没个三百万开不了张!

在总馆这边,还得有服务器。

还不是一台!

根据龚连山的说法,还有其他工程师的建议,网站每个版块都得一台单独的服务器,

再加上备份服务器,这就是不是个小数。

至少需要12台!

一台网络服务器至少也得10万美金。

120万美金是多少人民币?

这就是1000万!

张树新给龚连山打来电话。

“龚总,要买服务器,钱不够了。”

龚连山二话不说,打钱。

张树新心里沉甸甸的。

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她只能用更加卖力的工作作为回报了。

总部是最早建成的。

也就是瀛海威时空第一个科教馆。

员工由一开始的三人,增加到了30人。

同时在京城开工的瀛海威时空科教馆还有九个。

时间一晃,夏去秋来。

时间来到了九月初。

龚连山两口子再次得到了邀请!

瀛海威可以正式开业了。

这次,龚连山带着媳妇儿,真就从中关村南大街口走了进去。

果然见到了张树新说的广告牌。

夫妻俩沿着这条路往北走,还在路上打听。

“哎,同志,打听一下,信息高速公路在哪儿啊?”

“啥是信息高速公路啊?”

所有人都迷糊!

根本不知道他说啥?

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跟着懵逼。

我只听说过高速公路,没听说信息高速公路啊?

还有司机跟交警打听呢!

走到了魏公村的科教馆。

嚯!

门口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那叫一个热闹。

科教馆里挤满了人,门外还排队呢。

公司员工一个个忙的满头是汗。

张树新两口子穿着西装,胸口带着红花。

像是一对办酒席的新郎新娘。

“哎哟!你们俩这是办酒席呢?”

“嗨!这不是早上接待领导嘛,正装!”

龚连山两口子跟他们寒暄了一下,就退了出去。

他们又打车去了其他的科教馆。

好嘛,其他的科教馆一样。

都排着队呢!

来的人基本都是周围的大学生,还有有些是高校院所的工程师。

这可是京城第一次公开上互联网啊!

员工们不仅要给这些人演示如何上网,上网后能干点啥,还要担负着卖账号的任务。

也就是如果家里有电脑和电话,那么在科教馆买一个安装光盘,按照步骤安装,就会得到账号和密码。

登录后,就能直接上“瀛海威时空”网站。

虽然客观的来说,张树新设计的这个是一个封闭的假国际互联网,可在这会儿中国,这种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功能,已经是互联网的启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