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322章 互联网前前夜

说起中国民航的订票系统,这话就长了。

1986年,中国民航总局计算机中心(中国航信的前身)牵头引进海外技术,针对中国民航市场,联合研发旅客计算机订座系统travelsky。

此后,又逐步的研发出了货运信息系统。

这些以计算机系统为骨干的系统连接了全国的机场和城市。

成为最早的一批能够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万荣集团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在龚连山和沈金凤的带领下,参观了万荣航空货运公司的驻地。

这几个月,航空货运公司已经装备了大量的计算机。

其中有一个主机通过网络接驳了虹桥机场的货运信息系统。

而这台主机又与业务室的计算机相连。

同时,在业务大厅里有一块电子显示屏连接。

这里显示着万荣航空货运接单出单情况。

哪些货机已经离岗,哪些货机已经抵达某机场。

所有人站在大厅里出神。

这种信息化的显示真是一目了然。

刘虎、赵丹、刘淑霞这些搞货运信息的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这要是自己公司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如今的货运市场,都是原始的操作形式。

万荣货运也是这样。

各个公司直接都是相对独立的,无法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看看人家!

啧啧,不服不行啊!

龚连山当然知道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现在还太早。

就算能实现这样的功能,那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不是自己这个企业能承受的。

要知道,民航这个大系统是国家出钱搞的!

那都是上亿的代价!

不过,龚连山还是得鼓劲儿。

“同志们,这就是咱们的未来!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整个集团也能实现这样快捷的信息化。我们未来可期啊!”

大家心里都明白。

想到实现这个目标,有得等了。

他们一行正在沪海参观的当口,京城老贺的电话打了过来。

“小龚啊,你来一趟京城吧!有事跟你聊聊。”

等龚连山紧赶慢赶的下了飞机,老贺早就在科工委的办公室里等着了。

事情不复杂,上次龚连山他们把飞机发动机安装在了坦克底盘上。

他们军方已经改造了一大批这样的装备。

这个东西受到了各军区,尤其是边防部队的欢迎。

军委的领导很满意,对他们科工委进行了表彰。

为此,科工委的领导觉得,这事不能有什么专利的说法,但可以给点钱意思意思。

反正爱要不要,算是创意费,批了20万。

老贺到此有些脸红。

他知道龚连山不缺钱。

有些为难的说道:“小龚啊,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不过,咱们也是为了国防嘛,国家现在也没啥钱,你就多担待点儿!”

“哈哈,老贺,这20万我就不要了,给国家留着搞研究吧!”

老贺看着龚连山,见他不像是开玩笑。

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谢谢理解!”

离开办公室,走在京城的街头,往来的行人和车辆让他有些恍惚。

自从举办亚运会对首都进行了改造。

京城就有了现代化都市的模样。

尤其是北辰亚运村一带。

一切现代化的东西都在悄悄的崛起。

不仅有大量的白领们进出亚运公寓楼,还有国际大酒店和传媒中心。

旁边的汽车交易市场逐渐的正规起来。

在这里各种世界名牌车就摆在路边销售。

在这些高楼大厦之后,还有绿油油的菜地和戴着草帽的农民。

感觉就是新旧之间的一种冲击和融合。

时代前进的脚步就在他的耳边回响。

这里,

好像比哈尔滨更显时代的特色。

当他来到中关村。

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两侧贩卖计算机和配件的店铺鳞次栉比。

一家挨着一家。

北大、清华的校门距此不远。

中科院的几个研究所就在中关村里。

街上人流如织。

龚连山还发现了几个卖软件的公司。

其中有一家是自己开发的教育软件。

龚连山假模假式的问了半天。

当然,街边的小摊子也很多。

都是盗版软件。

既有系统安装软件也有单机游戏软件。

以3.5寸磁盘为主。

至于光盘?

现在还是凤毛麟角。

此时的中国还没有vcd呢!

大街边有工人在施工,影响了逛街的人们。

龚连山一打听,他们是铺设线缆的。

龚连山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

这是在铺设互联网的骨干网吧?

到现在,我们还没跟老美联网呢!

其实,国内的一些骨干网早几年就已经铺设了。

比如沪海到南京和京城的。

可就算咱们自己有了骨干网,外国人也不承认咱有互联网。

因为没跟他们联网就不算。

霸道吧?

龚连山记得,好像明年才能联网。

到了那时候,第一家互联网企业才算诞生,好像叫“瀛海威”!

专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

有点像后期的电信公司。

他们是只管接入。

至于接进去后你自己干啥?就没人管了。

当时中国的网民只有10万。

接上了互联网都大眼瞪小眼。

一上网都是老外的网站。

根本就看不懂啊!

看不懂谁还愿意上网?

当时,中国看出这个商机的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张朝阳!

此时的他正在老美读博士呢。

他也是明年回到京城,发现了商机。

他想做一个全中文的网站。

就是为了解决网民上来看什么的问题。

当时他做的网站可不是后面的“搜狐”。

而是“工商网”。

这个跟后来的老马是一个思路,就是想让企业上网。

干了好几年,他靠着广告坚持活着。

坚持到了九八年,才开始搞“搜狐”。

可那时候,搞类似网站的就多了。

比如“网易”,比如“新浪”。

龚连山仔细想了下自己现在的优势。

首先一个就是有钱!

第二,他知道发展大势。

第三,他可以提前布局!

当时互联网企业为啥都说九八年是互联网的前夜呢?

是因为,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企业大多坚持到这个时间节点饿死了。

只有那些获得了外国风投的公司在九八重新起来了。

比如大量的接入公司,还有做乱七八糟网站的小公司,在没有完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乱搞。

大伙都靠广告生存,能不饿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