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我要回老家
龚连河回来已经是一周之后了。
不仅是他一个人回来的,还带着一个女人。
对,就是他的生意伙伴,陈秀。
经过近一个礼拜的诊疗,老太太终于彻底醒了过来。
已经能简单的说几句话了。
也从icu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当姚凤仙见到陈秀这个人后,就问了龚连河是啥关系。
这小子支支吾吾的不说话。
倒是陈秀很大方的回应道:“婶,我是连河的女朋友!”
老太太当即就拉着陈秀的手,从床上下地了。
把大伙儿吓的一声惊呼。
龚连山事后问老弟真相。
龚连河这才说了当时的情况。
他接到老妈生病住院的时候,一下子就慌了。
陈秀当即就主动帮着订机票,同时提出跟着一起回来看看。
一开始龚连河不同意。
本来他跟陈秀的关系就没到要结婚的地步,跟着回家见家长算怎么回事?
可陈秀却有她的道理。
“老太太这次病的不轻,不说别的,要是出现万一的情况,你一个人回去老太太能不遗憾吗?我跟着回去对她也是一个安慰。”
龚连河当时已经六神无主了,陈秀这么说,他挣扎了一阵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陈秀就出现在了龚家人的面前。
别说,听说老儿子又有媳妇儿了,老太太立马精神了!
头不疼了,眼不花了,腿脚也利索了。
没过几天就能下地走道了。
医院建议回家休养。
于是,龚连山就把老妈接回家了。
奶奶一回来,三个大孙子就围上去叽叽喳喳,都说想奶奶了。
刚回来,老太太就张罗要开家庭会议。
于是在龚家的客厅里,龚福廷、龚连山两口子,龚连河陈秀,还有龚连花围着老太太开会。
姚凤仙第一句话就把大伙镇住了。
“我要回老家!”
“啊?”
“哈?”
“呃?”
谁能想到,在哈尔滨住的好好的,老太太要回老家啊?!
龚福廷轻声问道:“回哪个家?”
是啊,哪还有老家能回啊?!
他们家最初是在苏河农场第三生产队住,后来搬去了场部。
离开苏河后,他们在北安住。
现在全家都在哈尔滨了,回老家?
“回三分场!”
老太太态度很坚决。
龚连山不敢给老太太添堵。
轻声问,“妈,三分场没房子了。”
确实。
龚家沈家的住房已经交上去了,现在回去也没房子。
当然,爸妈的户口还在农场,他们还是苏河人。
可这都离开多少年了,回去干啥啊?
龚连河也急了。
“妈啊,回三分场还是场部?三分场只有个卫生所,要是你犯病了咋整?”
全家人都一致认识到,得亏住在哈尔滨,大医院多,抢救及时。
这要是在小地方,没准就来不及了!
现在咋的?
还要回老家?
这不是闹着玩呢嘛?!
龚连花也不同意。
“妈,大哥在哈尔滨,二哥都去国外了,我在沪海,难道你还要离开我们回老家?你让我们咋放心啊?!”
“妈,是不是我这个媳妇儿做的不好,让你伤心了?!”
沈金凤听老太太这话,早就吓的脸白了。
老头老太太一直跟着他们两口子生活的,现在要走,她心里能不检讨嘛!
作为龚家的大儿媳儿,给老人养老也是规矩。
更何况,自家条件这么好,要是老头老太太回了老家,他们两口子的脊梁骨不被戳破啊?!
“唉,你们都误会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继续
道:“不是你们对我不好,我就是嫌城里太闷了,你看看现在,咱家就这么点儿,也没个活动的地方。我寻思回老家空气好,也随便溜达。”
龚连山赶紧说道:“妈,你回老家我们都不放心。要不这样,我们在郊外买栋房子?现盖一栋也行啊!这边农村跟家里一样,没必要回去。”
话说歹说,就是劝老太太别走。
最后,龚连山也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妈,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跟不跟你回去?!要是不跟你回去,我们不放心,这些孙子孙女想你们了咋办?要是跟你们回去,你也知道,现在咱家公司越搞越大,我们不在,公司咋办?”
他这么一说,老太太也有点犯愁了。
“要不这样,咱家人多,这房子确实小了,咱们再换一个大的,你看咋样?”
确实,人家身家几百万的都住别墅了。
龚连山身家上亿的老板,还跟人挤在家属楼里呢,是有点掉价了。
会议决定,老妈暂时在这儿休养。
家里的保姆已经上岗了。
以后接送孩子买菜做饭就不用老人忙乎了。
老太太会后问老二,“你跟陈秀啥时候结婚?”
龚连河连连摇头。
“妈,还早呢!以后再说吧。”
尽管老太太催,可龚连河还是不承诺结婚。
等老弟走了,龚连山才跟老妈说道:“妈,这事你就别管了,老弟是怕了。”
一句话把老太太整不会了。
好半天才说道:“该结婚还是得结,不能因为跟邵国丽黄了就不结婚了!人家可过的挺好!”
沈金凤却说道:“妈,你应该管管老妹,她可得结了!”
龚连花一听赶紧拉着沈金华的手,去了沈家。
因为老太太提了回老家的事,把大伙儿都吓了一跳。
龚连山这几天着重关注哈尔滨的楼盘。
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新楼盘倒是没见有合适的,可是老楼却有一栋。
原来,在道里区的西十四道街有一栋洋楼。
这栋楼还是私人房产。
龚连山得到了消息,就带着媳妇儿和老爸一起出现场看房子。
这是一栋二层的洋楼,从大门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空地。
“这还是个四合院呢!”
龚福廷见了心中一喜。
原来,这是一个四方形的洋楼,中间围了一块空地,大概有上千个平方。
洋楼的大门门楼上写着“1922”,算一下有七十年了。
“这房子需要大修啊!”
房东是一个小老头。
老头也实在。
“这是我家传下来的,以前这房子被收了,落实政策才还回来。我也没能力修了,留在我手里可惜了,你要是真心想要,价钱咱们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