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292章 三型研发成功

万荣集团的事,在哈尔滨闹的沸沸扬扬。

这个新闻还真激励了很多刚下海的人。

他们都想成为下一个龚连山,也建立一个万荣集团。

而被他们当成偶像的龚连山,此时正在机器厂的车间里,对新样品进行检验呢。

经过去年的市场检验,万荣牌燃气取暖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那些仿冒产品的出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如果没人买,也就不会有人来仿冒了。

当初,为了解决仿冒的问题,龚连山提出了二型燃气取暖炉。

也就是在面板上增加了一个温度显示器。

可以随时查看炉子的温度。

仅仅加装了这么一个小装置,就让那些仿冒者措手不及。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冬季就过去了。

龚连山已经预测到,今年入冬,这些小厂一定会跟风,也在他们的产品上加装温度计。

那么,我就推出三型产品。

也就是在二型的基础上,再增加新功能。

既有炉内温度显示,也有室内温度显示。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

这还没完。

因为有了室内温度,三型炉就在自动化上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那就是自动调节温度功能。

原理很简单。

只要设定一个温度值,炉子就能自动调节炉内火焰的大小。

只要没达到设定温度值,炉子就自动增加供气量,使火焰增大。

一旦达到设定温度,炉子就减小供气量,使火焰减小。

这实际上是工厂使用了一种特殊研制的供气阀。

这个代价就是万荣机器制造公司不仅提供给某科研所10万元的研究经费,还承诺,每生产一个自动供气阀就给研究所1块钱的专利费。

龚连山扭动面板上的开关,炉火就轰的一声燃烧起来。

而后,他才慢悠悠的扭动温度设定旋钮。

旋钮指向了28度。

轰!

刚刚设定好,炉火就猛地蹿起了长长的火苗。

温度显示器上有两个温度在跳动。

炉内温度表一个劲儿的往上升,已经在250度以上了。

而另一个温度表也有了反应。

温度从25度开始,缓慢的升高。

这个实验室的空间不大,只有三十个平方。

没一会儿,温度表就到28度。

非常明显,火焰燃烧的声音小了很多。

火苗也小了。

龚连山觉得浑身燥热。

旁边的技术员打开了电风扇。

呼呼……

一阵阵的凉风吹来。

温度表上的温度从28度跌落到了27度。

轰!

炉火又大了起来。

也就是三十秒后,温度表升到了28度,火焰又小了。

如此的反复。

温度表始终能维持在设定温度内。

龚连山又设定了几个温度。

炉子依然好用。

自动化还是可以的。

不过,也有不足,就是声音有点大。

尤其是提升温度的时候,火焰的燃烧声不小。

还有就是自动阀门闭合大小很是有些噪音。

当然,这已经瑕不掩瑜了。

炉子在轰隆隆的燃烧,龚连山的心也跟着激动!

他转身看着这些技术科的师傅们。

“同志们,我们的三型产品研发成功了!”

在他的大声宣布下,众人都发出了吼声。

当即,龚连山就表示,现在新产品要保密,还不能对外公布。

但是,他们的研发奖励可以先给!

众人又是一阵欢呼。

产品算是定型了。

这个设计继续向专利局申请专利。

同时,邀请工业局的领导来审核

然后申请生产许可证。

以前,龚连山他们就是小打小闹。

现在不行了。

都公司化了,正规了。

必须要有生产许可才行。

否则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他安排下去,就有人去跑腿了。

回到家,龚连山就把三型燃气取暖炉研发成功的事跟媳妇儿汇报了。

沈金凤也很高兴。

其实,当初丈夫要搞这个厂子,沈金凤心里是不愿意的。

虽然她嘴上同意。

她也是想着陪着丈夫玩玩的心理。

谁知道,这玩意还挣钱了!

搞的很成功。

在不知不觉中,他家又多了个机器制造公司!

这找谁说理去?

可能龚连山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第二天,在集团总部召开了一个内部的表彰会。

龚连山和沈金凤给机器制造公司的技术人员颁发了奖金。

那可都是万元级别的重奖。

在会上,沈金凤代表集团总部,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研发成果。

同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研发方向不仅限于取暖炉,其他相关产品也可以研发!

制造公司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服务的!

她这话说的这些搞技术的兴奋不已。

尤其是沈总说了,只要是为了研发新产品,需要经费集团就批。

龚连山看着已经显怀的媳妇儿,发觉此时的媳妇儿更有女人味了。

要不是揣了崽子,今天饶不了她!

没过几天,哈尔滨工业局的相关技术专家就来到工厂,实地审核产品了。

当然,龚连山是个懂事的人。

又是红包又是酒宴,这审核是没啥问题的。

因为国家关于这种产品的生产标准是没有的。

龚连山组织技术科的人,搞了个企业标准。

也就是qb。

生产许可证拿了下来,生产标准是自己的。

也就是说,在燃气取暖炉这个产品上来说,万荣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是生产标准的制订单位。

别人想要生产,就得按照他们的标准生产。

这就有点牛逼了。

时间进入到了8月。

盛夏之际,正是东北最热的时候。

机器厂车间里。

工人们浑身冒汗,开始了三型产品的生产。

这也是龚连山的安排。

新产品,需要先生产出来,备着入冬后销售。

厂子如今的工人已经有了三百多人。

厂里人事还预估,过段时间可能还要招些临时普工。

不然人手不够用。

比如晾晒环节就需要人手,还有产品包装入库。

后面销售旺季到来,还需要大量的装卸工。

这些都要打提前量。

龚连山认可了他们的决定。

“该招招,不能临时麻爪!”

而厂检验科的检验员最近是最忙的。

他们每台炉子都要进行检验和试用。

尤其是检查自动阀门的情况。

因为有些装配员工是新来的,得勤检验才行。

技术科的这些师傅们,则开动了脑筋,对下一个新产品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