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开年大戏
1988年2月16号,除夕。
今年的年夜饭依然是那么热闹。
多了一个阚勇。
龚连山对这个人还是看好的。
年初五,2月21号,沈家龚家姑娘们开始返回。
姚凤仙始终对老姑娘的婚事念念不忘。
逼着龚连花表态,找一个对象回来。
一开年,铁南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工程就开始了。
老商户都被迁到了不远的临时市场。
开始清理拆除老旧的临时建筑。
邢涛的工程指挥部就设在铁南市场旁边。
这边一动手,北岗市场也人心浮动。
一直有小道消息在传,这边也要改造。
很多人打来电话询问,龚连山打着哈哈,只说这事得听局里的安排。
工商局也不表态。
万荣货运组建的货运网,经过去年的试运行,效果很好。
龚连山也说话算话,年底给他们发了分红。
这一开年,龚连山两口子就对分部薪酬体系进行了细化和调整。
为啥呢?
公平问题。
比如,黑河分部,分红只给邵国军,黄丽娟没有。
哈尔滨分部,分红只给刘淑霞,另一个女同事没有。
时间一长,依然会出现跳槽和出去单干的事。
虽然无法避免,可至少在制度上得有设计。
两口子商量后,又跟老武沟通,听取了他的意见。
车队要不要也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这也是公平问题。
货运部挑头的都能分红,车队呢?
老武呢?
去年,龚连山建设货运分部比较仓促,很多问题也考虑不周。
他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还没到细化的时候。
经过试运行,发现有问题,他也就开始调整和细化了。
沈金凤也感觉到有问题了。
去年,小胖拿到了分红8万多。
刘淑霞拿到了6万多。
这可比他们的工资高多了。
趁着刚开年,沈金凤建议,把小胖和刘淑霞喊来,一起研究。
毕竟整个货运体系是龚连山建立的,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怎么平衡利益是个大问题。
3月2号,元宵节。
这天,龚连山、沈金凤、老武、邵国军、黄丽娟、刘淑霞、邵国丽等齐聚一堂。
就万荣货运的薪酬进行研讨。
会上,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员工与企业利益绑定。
按资分配,按劳分配,按绩效分配。
啥意思呢?
就是按照投资额的大小分享红利,按照劳动多少分配成果,按照贡献大小分享利益。
这三个原则照顾了方方面面。
按资分配,说的是老板股东。
按劳分配说的是企业支撑员工,也就是二线员工。
按绩效分配说的是一线员工,也就是业务一线员工。
老板股东现在还谈不到。
按绩效分配,这就是跑业务的,与货运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他们的收入按业绩说话。
拉来的单子越多,收入越高。
这些人龚连山不怕他多拿钱!
按劳分配的二线支撑员工,就是不拉业务的人。
在办公室里开单的,服务的,管理的。
这些人按照这个原则发工资。
主要是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这些指标设定工资。
这样一来,邵国军和刘淑霞想要得到高收入,就得去跑业务,拉单子。
否则只能按照工资走了。
这样公平吗?
在场八人,各有各的看法。
已经吃过肉的小胖和刘淑霞虽然心里不舒服,可也无话可说。
龚连山两口子说的有道理。
你没付出那么多,凭啥你拿20
%的分红?!
为了平衡管理人员的收入,龚连山提出,分部经理按照总业绩提成,管理分进行约束。
啥意思呢?
比如今年黑河做了运单100万,分部经理提成5%,就是5万块。
可管理分如果是80分,那么他只能拿4万块。
管理分是啥呢?
就是对分部的管理,业务人员的培训、业务指导,回款情况,其他支撑人员的日常管理等等。
当然,这个管理分只影响年底分红,不影响工资。
车队的司机按照绩效工资算。
拉的多,工资高,拉得少,工资少。
队长呢?
也是一样。
把固定工资改成绩效工资。
连续开了两天的会,终于达成了一致。
最高兴的是分部的普通员工。
比如说,跟着刘淑霞一起去哈尔滨的那个女孩,侯萍。
她觉得自己跟刘淑霞干着一样的活儿,为啥她的收入比自己高那么多?
她已经有了自己出去创业的心思。
这回老板做了调整,让她觉得公平多了。
自己也有机会提高收入。
因此也是最支持的。
黄丽娟当然也觉得原先的收入不公平。
可她跟小胖关系特殊,也就忍了。
现在这么调整她也认同。
龚连山说道:“这也是个试行方案,咱们先试用一下,有问题了再调整。”
八人都在文件上签了字。
解决了利益分配的大事,大家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龚连山给了他们用人指标,今年每个分部增加业务人员4人,开单增加1人。
黄丽娟跟沈金凤还是那么亲热。
小胖倒是有了些老板的气质。
龚连山心中暗叹一声。
人早晚都是要成长的。
希望兄弟能走的长远吧。
解决了自家的事,龚连山又投入到了单位的工作中。
沈金凤去参加了交通局的会议,回来后就找到他。
“连山,有个事,你看咋办?”
正在龚连山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的王芳家很识趣的走了。
“啥事?”
“铁路明年可能就通车了,交通局说,让我们考虑一下跟铁路联运的事。”
“联运?”
龚连山给媳妇儿沏了杯茶。
俩人在会客区坐下。
“交通局不是有个公路货运站嘛,说咱们的车队可以在他们那里登记,可以长期跟铁路合作。你觉得呢?”
“那不是汪越在管吗?我问问他什么情况,先不急。你正常安排业务就行了。”
沈金凤喝了杯茶就下楼了。
龚连山想了下,这事按理说是好事,可自家车队现在不缺货源,有没有必要做联运?他有点拿不定主意。
他找出汪越的名片,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过去。
一阵等待后,话筒里出现了汪越的声音,只是有点沙哑。
“找谁啊?”
“汪站长,我,龚连山!”
“哟,我当是谁呢!”
“咋的?嗓子哑了?”
“嗨,这几天酒喝多了!”
“你这是又抖起来了?”
“说啥呢?我再抖也就是个小站长,咋说?有事啊?”
“交通局说跟铁路搞联运是咋回事?”
“嗨,这事啊?我这几天就是忙这个!”
“晚上细说?”
“行吧,你约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