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搞个市场行不行?
交通局主要查看的是万荣货运的运输许可证。
可龚连山这个是信息服务部啊。
他的名下一台车没有。
给他跑运输的车辆都是国营单位的货车,还都有货运证。
说起来,这些车都是农场局的车辆。
因为农场局有自己的交通管理部门,比北安市的交通局高一级。
一个是科级,一个是处级。
在管理上,他们是两个系统。
互不统属。
他们一亮出工作证,龚连山就给邢涛去了电话。
邢涛能不明白吗?
他马上就过来了解情况。
当着市交通局的面,给他老子打去了电话。
没一会儿工夫,北安农管局工业交通处的工作人员就来了。
他们之间都认识。
不过,在不同的系统里也有各自的利益。
市交通局的人见状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没办法,万荣货运名字叫货运,可他龚连山只是信息介绍啊。
他用的车还是管局运输公司的。
咋的?你们还想砸农管局饭碗吗?!
等到这些人都走了,邢涛的老子,邢处长亲自来了。
他看了看龚连山的营业执照,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小子啊,你注册咋不在管局工商局注册呢?还跑去北安市工商局!”
老头还有点不高兴了。
“你这个执照注销掉,重新在管局这边注册!”
好家伙,把龚连山都整懵逼了。
“能行吗?”
他知道,在农场注册个体户就在当地工商所就行。
可到了北安城里了,还分农管局和北安市地方?
邢涛偷偷拉拉龚连山的衣袖,让他听从老头子的。
第二天,龚连山就跑到市工商局注销去了。
转头在邢处长的引荐下,去了农管局的工商局。
其实,龚连山也不知道这中间的区别是啥,不过,无外乎税收渠道问题呗!
这边倒是注册的快。
从去年开始全国的营业执照就统一了。
拿到了新执照,邢处长笑呵呵的说道:“这会儿你放心吧,市里管不着了!不过,要合法经营。”
“是,是,一定合法!”
当然,他注册的依然是万荣货运信息服务部。
性质还是个体户。
不过,他现在营业执照是农场局系统的,所有车辆也是农场局下属车辆。
这就让北安市的相关部门难受了。
因为这会儿,黑省农场总局是副省级单位。
你想想北安农场局局长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是地级单位。
北安市才是个县级市,也才是副地级城市。
邢涛他爸的工业交通处是县处级单位。
北安市交通局才是科级单位。
差着级别呢。
北安市市长书记见到北安农场局领导都得说好话。
不是一个级别啊!
这年头,他们就是讲究这个。
咱们就说现在逐渐兴起的有线电视网络问题吧。
北安市电视台在搞有线电视网的时候,只能去搞城区非农场局的区域。
因为,农场局有自己的电视台。
比如说在以八道街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内,这些主要单位都是农场局的直属单位。
比如那农场局的行政中心大楼,农场局中心医院,学校,运输公司,物资处,家属区等等。
这些区域的有线电视网络就被农场局电视台铺设了。
因为总体来说,农场局还是有实力的。
所以,铺设的线路质量好,收费低,其他市民更愿意用农场局的网络。
这样,农场局的电视网越铺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交通稽查也是各有一套系统。
他们都可以在北安城区里检查车辆。
在
整个八九十年代,农场局在地方上是很有话语权的。
相当于独立的一套行政体系。
当然,后来九十年代后期,国家站在全局的角度考量下,农场局从行政单位逐渐的开始政企分开。
最后变成了企业单位。
而把行政管理权交了出去。
以前是企业办社会。
农场局的性质相当于一级地方政府。
后来彻底的成为企业后,也就能轻装上阵。
这是深化改革后的结果。
这样的好处就是地方政府管理更顺畅了。
不再政出多门。
龚连山叹了口气。
现在就得这么办了。
营业执照的改变并不影响他的暖菜运输生意。
但是,龚连山心里已经有了阴影。
北方旅社暖菜市场是属于北安市的,不归北安农场局管。
人家要是出点幺蛾子,他能有啥招?
龚连山每天忙碌,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
这天中午,司机们都出车了。
他在运输公司院里转悠。
说起来,北安农管局运输公司占地很大。
连带着运输公司家属楼得有三十几亩地的面积。
不仅有停车库,还有修理车间,零配件库,停车场,转运货场,家属楼等等,设施很全。
就因为龚连山对市里的暖菜市场心里不把握,所以他已经有了其他想法。
能不能把运输公司的部分房舍改造一下,也建成一个暖菜市场呢?!
自从有了这个心思,他就每天在大院里转悠。
要知道,北安现在只有一个暖菜市场。
周边县市的需求很大。
包括农场局下属农场也有这样的需求。
重点是,北方旅社的暖菜市场不大,只有二十多个暖库。
原先只是冬季停车的暖库而已,能有多大?!
再看看运输公司大院,建个上百间暖库也绰绰有余啊!
只是这个想法他还没有透露,邢涛不知道。
这也是他经常说邢涛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原因。
龚连山之所以这么着急的考虑建暖菜市场,他是担心有人反应过来,捷足先登。
真要是有人再建一个,哪怕是跟北方旅社那个一样大小,自己这边就要被动。
虽然他也说过,他不做暖菜生意,但是建个市场应该可行吧?!
龚连山踏着积雪,走在大院里,眯着眼感受着西北风的凛冽。
看样子,自己又要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