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抢工期
关厂长悻悻然的下楼了。
见这个四眼走了,龚连山这才问道:“嫂子,我是龚连山,来了几次了,你都不在。我就是来看看,有啥需要我帮忙的?”
屋里静了一会儿,才回道:“没有,谢谢。”
声音清冷,拒人千里之外。
“好,没事我就走了啊!”
龚连山也不废话,转身就走。
他还要回去看着施工进度呢。
哪有功夫在这儿墨迹啊!
在回去的路上,龚连山决定,这个叫黄丽娟的人,他不再打交道了。
这个人太清高,自己可伺候不起。
到办公室,屋里没人。
他就知道媳妇儿去工地了。
点上一颗烟,他慢悠悠的往工地去。
经过几天的筹备,仓库里面搭起了脚手架。
因为要架二楼,浇灌混凝土的木盒子已经在敲敲打打了。
木盒子上正编织着钢筋笼。
现场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了五六十人了。
见龚连山来了,沈金凤走了过来。
“刚才去哪儿逛了?”
龚连山叹了口气,拉着她出了屋子。
“我跟你说过郝站长吧?”
“是啊,咋了?”
“他不在了……”
龚连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媳妇儿说了。
沈金凤小脸煞白。
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我去了好几趟,这女的不领情,算了,咱们尽到心就行了。”
龚连山说道。
沈金凤点点头,“可能人家不想跟咱们这样的打交道吧!”
“嗯。”
龚连山经媳妇儿一提醒,也觉得有这种可能,更是不想再联系。
两口子围着房子转了几圈,规划着以后的发展。
沈金凤知道龚连山想让她管旅社,对旅社这边很上心。
“别急,还早呢。”
第二天,搅拌机就拖进了屋里。
轰隆隆的机器旋转着,搅拌着,一车车的混凝土倒进手推车,又被提上木盒子,浇灌进去。
搭建二楼,必须要浇筑横梁。
可横梁也得有立柱支撑。
仓库里不仅立着立柱,在立柱上还有横梁盒子。
都是同步进行。
二楼东西两部楼梯。
西边楼梯上二楼是进入私人房间。
东边楼梯上二楼就是旅社的房间。
立柱、横梁、楼梯都需要浇筑。
只有这些框架浇筑完了,才能做细部的间隔。
现场忙而不乱。
龚连山两口子也帮不上忙。
俩人干脆一起去了菜市场,做饭吃吧!
三月的市场还有些暖菜,只是已经没有年前那么新鲜了。
冻货倒是还不少。
三月的天气逐渐转暖了。
否则也没法植树。
早晚还在上冻,中午已经开始化冻了。
两人的鞋帮上都湿漉漉的。
回到宿舍,龚连山跟着洗菜切菜。
今晚吃鱼。
冻鱼。
又蒸了锅馒头。
炖鱼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
鱼肉的香味飘出老远。
“哟,这才几点啊,就吃饭了?!”
“草,你这鼻子,闻着味儿来的?!”
龚连山见邢涛来了,赶紧招呼一起吃。
“吃就吃,今天累死我了,他妈的,跑林场大山上种树,一来一回就两钟头!”
他抱怨了一句,注意力就集中在这锅鱼上了。
三月底,仓库的梁柱已经完工,开始浇筑楼梯。
这天,基建队队长上来了。
跟龚连山商量下一批工程款的事。
工程都到这个份上了,龚连山可不能不付钱。
他是想让基建队干快点儿,争取秋收的时候就能
开业呢!
第二笔钱一到位,又从农场上来了几十人。
现在有八十多号人施工,进度加快了很多。
一进入四月份,室内的隔墙就开始砌了。
水电也开始布置起来。
同时,二楼的楼板也开始浇筑了。
龚连山见自家的房子一点点的成型,心里高兴。
晚上和沈金凤的互动也频繁起来。
金凤食杂店和福廷饭店已经兑出去了。
龚福廷两口子在龚连山这住着呢。
大金牙两口子和郭海都返回了三队。
邵国丽也回家了。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得等着北安房子弄好了才能上来。
一过五一,工程进度又加快了。
各个房间的卫生间下水开始铺设管道。
围墙也打开了。
这会儿施工还不讲究做围挡。
只是在脚手架下铺着安全网。
一走一过的路人对这栋正在施工的房子都很好奇。
龚连山说不去找黄丽娟就真没去。
每天就围绕着工地忙活。
虽然帮不上忙,可看着一点点的变样,心情就是好。
沈金凤虽然看着也高兴,可她见自家攒的钱越来越少,心中就有股焦急。
龚连山安慰道:“你急啥?只要房子搞好了,一开张就是钱!你就等着捡钱吧!”
对未来有美好憧憬是好的,可不一定是现实。
比如龚连河和小胖,他们开春的时候在农场拉农资,到了六月份基本就没啥活了。
原先龚连山还给他们跑业务,现在他也时间管这个了。
按照龚连山的话说,现在没活儿不怕,等着冬天运暖菜吧。
到了这会儿,车队的人都散羊了,各寻出路。
六月下雨淅沥。
龚连山的房子已经开始抹墙了。
原来北侧开的门窗,该封堵的封堵,该换窗的换窗。
南边靠围墙的这面,新开出了窗子和房门。
一栋平房改建成二层楼,还是费工夫的。
龚福廷和大金牙已经上来了。
他们对自己的店面有具体需求,得亲自来指导着。
沈金凤回去了几趟,她想孩子了。
时间一进入七月份,天气暴热。
工程进度进入了装修阶段。
上灰刮白,安装灯具。
尤其是二楼的住房。
私人住房做了六房六卫两厅一厨的格局。
这就足够两家人分了。
至于旅社这边,楼上楼下有40间小公寓房间。
客房需要的家具由木材厂生产。
这个生意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8月15号完工了。
大金牙的金凤食杂店已经进货了。
福廷饭店也摆上了桌椅。
不是店铺都兑出去了嘛,咋还叫这个名字呢?
这还是两个老家伙的主意。
他们在苏河用这个名字是赚了钱的。
现在来北安开店了,名字必须要一样。
这事都是龚连山去办的。
好在这两个名字在北安还没人使用,他们算是捡了个便宜。
郭海和邵国丽也上来了。
郭海在场部当厨子和在北安当没啥区别!
都得离家。
邵国丽是干顺手了,也不想换工作。
重要的是,她也不想跟龚连河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