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去北安发展
在忙碌中,时间来到了1984年的最后一天。
龚连山分发了运输单,时间已近中午。
如今这六台改装保暖车已经到了运输极限。
龚连山手里还积压了十几张单子没人接呢。
他觉得,自己应该回家再忽悠几台车上来。
万荣货运搞暖菜运输,在北安小有名气。
这也引起了交通局的关注。
已经有客户传来消息,说了万荣货运超范围经营的事。
他们生意好,谁不眼红?
各种管理各种条条框框就来了。
不挣钱的时候没人搭理你,挣钱了各个部门都来找麻烦。
龚连山知道现在行业管理本来就不规范,虽然自己信息部只能信息服务,可运输的车辆都是有证的,这也说得过去。
回到宿舍啃了个昨天的馒头,喝了杯开水,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收入。
六台车跑顺了,一天跑一趟。
主要是跑哈尔滨。
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一趟300块,一天有6趟,45天,总运费有8.1万。
龚连山收取25%的服务费,他收入20250元。
他们个体户只有工商管理费,每月5块。
还不涉及税收问题。
到现在为止,业务还在继续,收入还在持续不断。
他拿起一叠钞票,在手里捻动起来。
挺括的钞票犹如纸张般哗哗哗的闪动,围绕天安门的红色花卉在他眼前闪现。
两万块的钞票有二十叠。
清点完毕,把这些放进了提包。
看了看手表,见时间已经十二点半了,这才拎着提包出了门。
下午,龚连山坐着班车晃晃悠悠的回到场部,下车就直奔市场门市房。
食杂店和饭店的窗子都钉着塑料布,顾客进进出出的,显得有些忙碌。
他一拉开食杂店的房门,就看见大金牙在忙着收钱,范丽萍正从后屋出来。
“哎呀,连山回来了?!”
范丽萍很是惊喜。
她一喊,大金牙抬头见是姑爷。
也赶紧招呼,“哟,连山?赶紧到后屋暖和暖和。”
他们俩这一喊,后屋就有了动静。
沈金凤一脸红彤彤的跑出来,棉鞋都没来得及穿上。
“连山!”
“孩子呢?”
“在后屋睡着呢。”
沈金凤赶紧问道:“刚下车啊?”
“嗯。”
见丈夫手里拎着包,她就过去接。
龚连山笑呵呵说道:“有点沉。”
沈金凤手上加力,掂了下。
她刚要问这是啥?
龚连山就推着她去了后面,嘴上说道:“走,看看儿子去。”
沈金凤冰雪聪明,一下就反应过来。
俩人就去了后屋。
龚万荣躺在热炕头上,四仰八叉,很是惬意的畅游梦乡。
龚连山刚要伸嘴去亲,被媳妇儿拉住了。
沈金凤放下提包轻声说道:“别惹他,刚睡着!”
龚连山伸出的嘴巴在空中划了弧线,转而在沈金凤的粉脸来了一口。
“哎呀,讨厌。”
沈金凤欲呼还羞的娇嗔,让他心里火热。
范丽萍在外面说道:“你俩先回去吧,别把孩子吵醒了。”
这是丈母娘让他俩独处了。
龚连山赶紧对着提包努努嘴,轻声道:“送回去放好。我去隔壁看看。”
沈金凤也伸了伸衣襟,说道:“去吧。”
俩人一前一后出了门。
姚凤仙第一个看到了儿子。
她放下手中的盘子,“哎呀,儿子,你回来了!”
龚连山过去说道:“妈,我回来了。”
“老龚,老龚,儿子回来了!”
龚福廷在厨房听到老伴的喊声,探出头来。
“爸!”
“回来就好,晚上加菜。”
老爸打了招呼又进厨房忙去了。
老妈往龚连山身后看了看,问道:“老弟呢?”
“他没时间,忙着挣钱呢!”
邵国丽过来喊了声“哥”,听见龚连河没回来,眼中都是失望。
龚连山不得不解释了下。
“最近正是忙的时候,更过年就能回来了。”
当晚,福廷饭店。
龚家沈家济济一堂。
饭后,等郭海和邵国丽走了,龚连山才问家里生意如何。
大金牙倒是点着头,说还行。
龚福廷看看老伴,让她说。
姚凤仙说道:“要说生意吧,比以前还好些,就是总赊账,让人受不了。”
沈金凤也说道:“可不咋的,到现在都赊了好几百了。”
“我们还不是一样?”
范丽萍也跟腔。
“都说记账年底给,咱们还不好意思!你说这可咋整?”
大金牙也跟叹了口气。
你说这开门做生意,难免会有人赊账。
可这要是赊账的太多,自己就要垫很多资金,生意越好流动性越差。
龚连山想了想,说道:“我出个主意,你们参考参考。”
大家伙儿都盯着他。
龚连山说道:“去北安开店。”
“啊?”
所有人都傻眼。
“北安?能行吗?”
龚福廷很犹豫。
在场部才开顺手,要是去了北安能不能行啊?
大金牙也犹豫。
“连山,我们去能行?”
“行啊,咋不行?我都去了,现在终于找到了敲门。”
他说了自己怎么从普通货运没生意,偶然转到暖菜运输上的事。
“爸妈,我为啥劝你们去北安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个是经济形势。”
“今年农场搞家庭农场,看着这些职工手里有钱了,其实不然。”
他分析道:“大多数职工底子薄,钱都是借的,或者高利贷。收入太单一,靠种粮食想要挣钱太难。国家粮价不高,你咋挣钱?种子化肥油料农机慢慢都是市场价,成本会越来越高,粮食市场虽然逐步放开,可粮价国家总不会让你太高的。从这一点上说,职工想要盈利不容易。除非多种经营,搞副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赊账,到年底你们要账就困难,很多张可能几年他们都还不上。咱们本是好意,方便他们,可到最后因为要账还得罪人,不值得。”
“再有,哪怕你赊账,给他的价格高,可拖个几年,这点利润早就没了。你想求利,人家是想要你的本!”
龚连山这样一分析,俩老头都暗暗点头。
他们就是有这个担心。
“第二个,消费群体大小问题。这个我就不细说了,你们自己明白。场部才多少人?北安再不济城里也有几万人,人家很多人都是挣工资的,收入稳定,消费能力也强。再有像你们这样的小老板个体户也多!我在工商局打听到,这两年北安的个体户就好三四千户了,这是多大的消费群体啊?!再看看咱们这儿,没法比!”
这回,不仅老头子点头,俩老太太也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