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111章再入哈尔滨

时间一进入十一月,天空就开始飘雪了。

先是淅淅沥沥的雪粒子,而后几天就开始飘起小雪。

金凤食杂店的外墙上,贴着一张红纸。

上面写着今冬收购山货的信息。

价格跟去年的相同。

黑木耳三块一斤,五味子一块一斤。

至于蘑菇,今年不收了。

金凤食杂店自从成了临时候车室后,也就成了农场的民间信息中心。

各个连队的消息都会传上来,而食杂店传播的消息也会很快的传下去。

去年,龚连山收山货的消息在苏河农场就三队和十一队知道,其它连队没几个知道的。

今年就不一样了。

金凤食杂店收购山货的消息就像是小旋风一般,在各个连队沸沸扬扬。

就连西边的二队也通过邵国丽的嘴传了出去。

今年收购山货,龚连山交给了老丈人负责。

原因是龚福廷根本就没时间。

而大金牙除了去北安上货外,就坐镇食杂店,这里还是消息中心,他的条件得天独厚。

而龚连山也想好了,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去收购,不如坐镇场部,让他们送来更好。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只是有一点,收购山货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这些山货的存放就是个问题。

“我看,搞个仓库吧!”

龚连山觉得,不搞个地方存储是不行了。

至少得存到一定的量才能往哈市运啊!

龚福廷和大金牙都点头同意。

大金牙建议道:“我看就在你院子里挺好,你不是有仓房嘛!”

龚连山家确实有仓房。

就是院门的左右两侧,面积也不小。

现在,仓房里堆的都是食杂店的货。

一开始,大金牙进货少,商品上架后也没剩多少,有点存货就放在里屋了。

可后来,食杂店成了临时候车室,进货量就大了。

大量的货物就得有仓库存放。

找其他的房子要出钱不说,距离还远,也不安全。

龚连山就把自家的仓房贡献了出来。

现在山货需要库房了,难道要跟老丈人争?!

龚福廷说道:“要不在东边搞个偏厦子吧!”

龚福廷的提议是中肯的。

直接堆放在院子里,山货被雪一盖,容易变质,水分也会变化。

至少得有一个遮风挡雪的棚子吧?

“行,这事我来办!”

龚连山把这事揽下来了。

前两年他就跟木材厂打过交道。

后来自家打家具也找了木材厂的师傅。

现在搞这个仓库也得找他们。

新建仓库只是临时库房,用板皮搞一个就行,不需要多结实。

他依然把这活交给老木匠,由他来操持。

这点活儿对他们来说就不叫事。

这就是钉子活儿!

龚连山用内部价买了两车板皮,老木匠就带着徒弟来了。

十一月了,地面已经冻了。

可架不住人力的伟大。

直接刨出了十几个深坑,把木头柱子埋了进去。

梁柱用扒锔子钉牢。

板子做墙,木顶,铺上油毡纸,用灰条子压实。

为了防雨雪,屋檐留的较长。

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就在龚家东山墙处盖好了简易板皮房。

虽然说是简易房,可规模并不小。

南北的宽度比他家的住房还要宽些,有八米。

东西的长度十二米。

把他家的菜园子霸占了大部分。

最牛逼的是,仓库东墙开门,紧邻障子。

之所以在这边留门,是为了方便进车的。

装货的时候,汽车直接可以倒进仓库里。

在院子里边也留了个门,这边

就是走人的了。

大金牙每天都过来看进度,随时跟龚福廷说,这仓房建的好。

姚凤仙调侃道:“亲家,园子里还有地方,要不你也盖一个?”

“我?”

他赶紧摇头。

有了姑爷新建的仓库,他就没必要再建了。

早在十天前就有下面的人往场部送木耳了。

这些木耳都是八九月份的时候采摘的,一直晾晒了十几天,才收起来。

现在送来正合适。

已经有五麻袋木耳送进了库房里。

到了月底,大金牙就开始报账了。

不仅木耳收了不少,五味子也堆了十几个麻袋。

龚连山这会儿也接到了出车哈市的任务。

他找来胖子帮忙,装了一个多钟头,才算完事。

在家里眯了一觉,天还没亮,他就开车走了。

去哈市交山货,他已经熟门熟路了。

木耳300斤,五味子600斤。

今年的收购涨价了。

黑木耳12块一斤。

3600块。

五味子价格涨了一块,6块一斤。

3600块。

龚连山拿着7200块钱,死活要请侯洪昌吃饭。

“行吧,今天你不走吧?晚上行吗?”

“行,哈尔滨我不熟悉,你说个地方?”

“五点下班,你来这儿找我吧。”

俩人约好了时间,龚连山先去装货了。

下班的时候,侯洪昌一出单位,就看见龚连山坐在出租车里对他招手。

他左右看了看,一头钻进了车里。

司机问道:“去哪儿啊?”

“兴龙酒家!”

司机一脚油门的窜了出去。

绕了几条街,来到了酒家的门口。

一看门头装修,这绝不是普通的饭店。

门头上,兴龙酒家四个大字龙飞凤舞。

门头雨搭下挂着红色的幌子。

大玻璃门锃亮,透着大厅里的金碧辉煌。

付了两块钱的车费,两人站在门口。

侯洪昌跺了跺脚,掸了掸皮靴上的灰尘,这才咳嗽一声,“走吧!”

龚连山很自然的落后一步,跟在后面。

大厅里装修豪华。

罗马柱,屋顶边角是繁杂的花纹,刷着金漆。

水晶大吊灯高档气派。

地面铺着深红色的地毯,脚感柔软。

仿欧式的桌椅,桌子上的台布也很讲究。

桌面上的高脚玻璃杯中插着深绿色的餐巾花。

十几个长相秀美的服务员站在桌边。

其中一领班样的姑娘上前一步,低声问道:“先生,请问几位?”

侯洪昌好像很熟悉这里。

他目不斜视的说道:“两位,6号包厢。”

“请跟我来!”

领班走在斜前方带路。

大厅里有一道木制楼梯,铺着地毯。

他们沿梯而上。

二楼都是包厢。

一走进六号包厢,龚连山点点头。

前世他也去过高档餐厅。

可八三年的高档餐厅却是头一次见识。

他心里感叹,谁说八十年代就没有销金窟了?

有!

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