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衡 作品

第609章 太知道它价值了

段云峰忘乎所以地用他四川人的幽默说:“您手里要是有几幅张先生的画,那该多好啊!别说几幅了,哪怕就是有一幅张先生的画,拿到香港去拍卖,那也是不得了的一大笔钱,您还做什么节能灯生意啊?”

陈先生略微迟疑了一下,欲言又止,笑而不答。

段云峰见状,并没有继续追问,转移话题道:“这个德园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对外开放呢?您能不能带我们也去参观一下?”

陈先生感慨地说道:“当年,圣保罗州修建水库时,将德园的土地给征用了,德园没有保留下来。”

段云峰和贾勇听到这里,异口同声地叹息道:“实在是太可惜了!”

陈先生接着说:“可不是嘛!那德园可是一位山水画大师亲自设计的园林啊,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入园即入画,身在园中,人在画里。”

段云峰问:“这么好的园林被征收了,总得给一些补偿吧?”

陈先生哼了一声,说:“补偿?巴西人根本无法领略到东方美术和东方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人家眼里,这就是些砖头瓦块,茅草棚子,断壁残垣,又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估计人家就是按照一般土地补偿的,没有考虑园林价值和艺术价值。张先生在这事上了伤心了。”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毕竟身在异乡为异客,别管你原来是什么高官巨贾,在这里,人家要征用土地,高官巨贾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别说什么高官巨贾了,就是张先生那种有国际声誉的画家,也不得不接受。这种客居他乡的感觉,可真是不好受啊!”

这时,贾勇压低了声音,请教着问道:“这里的政府对华侨友好吗?”

陈先生缓缓说道:“总的来讲,巴西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好的。两国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巴西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移民国家,葡萄牙人并非这里的原住民。真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葡萄牙人来到这片土地后,建立起了国家。”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掌权的时候,巴西政府曾经向清政府提出,希望引进中国移民。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非常勤劳,而且还不生事端。

“清政府对于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积极。据传闻,慈禧太后当时的想法是,怎么能让天朝的子民去那么偏远的蛮荒之地受苦呢?

“巴西政府为解决自身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他们发现日本这个国家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日本。

“日本政府对于巴西政府提出的移民计划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毕竟,这可以缓解日本国内人口压力、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就此展开。

“时光荏苒,如今的巴西乃至整个南美洲,都能看到许多日本人的后裔。其中,圣保罗这一个地方更是聚集了多达一百万的日本人后裔。

“这些人已经是早期日本移民的第四代了。他们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巴西人。

“由于人数众多且本地化时间较长,这些日本后裔已经参与到当地的政治生活中,参加竞选,当议员,当政府官员。

“我们这批华人跟陆陆续续来这里的日本人不同。他们主要是来巴西做工的,而我们则是带着资本来的。我们在这里开办农场、兴办实业。

“尽管我们华人在经济领域有一定地位,但在政治方面却相对较为低调。我们并没有像日本人后裔那样积极参与当地的政党活动,而是更多地专注于自身事业的发展。

“当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华人也建立了一些社团组织,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到了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又迎来了一次华人移民巴西的高潮。这一次,主要是一些有海外关系的人来到巴西投靠亲友。”

贾勇插嘴道:“我认识的那位关先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巴西的。”

陈先生闻言,不禁好奇地打听起关先生的情况,问道:“这位关先生是?”

段云峰连忙解释道:“他是贾勇的一个客户,在圣保罗做批发仿真首饰的生意,据说规模做得很大呢。陈先生,您听说过他吗?”

陈先生听后,脸上露出谨慎的神情,缓缓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晓这位关先生。

贾勇介绍起关先生的情况,说:“关先生是地道的东北人,来了快二十年了,说话还是东北口音。他的父亲早年去了台湾,从此便与他断了联系。

“改革开放后,他父亲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了关先生的消息,托人将他接到了台湾探亲。”

说到这里,贾勇稍稍停顿了一下,看陈先生认真听着,他接着又道:“他父亲在台湾又有了一大家子人。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跟关先生,貌合神离。

“他父亲看出了端倪,不让他在台湾待,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到圣保罗来做杂货铺生意。

“没想到,关先生现在发展的比他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都好。台湾的一帮子侄都过来投奔了关先生。

“算起来,他来这里已经有将近二十年了。据说,他是在那个年代移民巴西的华人中,比较成功的一位。”

陈先生感慨地说道:“那些年,我一直在外地经营农场,与圣保罗的侨界逐渐疏远了。即便是从台湾来的商人,见了面或许认识,讲名字就对不上号了。”

农大毕业的贾勇好奇地追问:“陈先生,那您后来为什么不再从事农业呢?是因为做农业不赚钱吗?”

陈先生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回答道:“做农业怎么会不挣钱呢?我跟你们说,我当时用我挣的钱买了整整一百斤的黄金!”

段云峰显然是第一次听说一个他认识的人能有这么多的黄金。他满脸惊愕,脱口而出:“一百斤黄金?”

贾勇也吃了一惊。在国内时,他整天跟做贵金属业务的胡兆宇泡在一起,太知道这一百斤黄金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