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怎么才能打进长安?
一场大胜。
让洛阳被封锁的局面得以缓解。
就目前来说,战争一直限制在可控范围内,没有对百姓造成太大的困扰。
李承乾跟李世民双方都有所节制。
毕竟不管是谁赢了,这些百姓都还是自己的百姓。
洛阳宫城内。
得到消息的李承乾,正在跟太子妃苏玉儿一同晚膳。
自从苏玉儿抵达洛阳后,后宫这块,李承乾就基本上没管过了。
“恭喜殿下。”
苏玉儿笑着说道。
李承乾回道:“仅仅只是个开始,倒也不必太过高兴。”
“李靖没这么简单对付,父皇也没有。”
对手可是千古一帝,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不是说火炮在手,就一定能横推的。
李承乾也想带着这一百二十门火炮,直取长安,自玄武门进。
然而实际情况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是弹药供应方面。
即便是一直在全力生产,火弹的数目不足三千发。
且这些火炮的承载也是个问题。
在锻造技术上,总是有些缺陷的,也不可能说一下子跳过大发展。
之所以要造一百二十门火炮,是因为以如今的技术,一门火炮的寿命,也就是在二十发左右。
这里面涉及到气密的问题。
二十发火炮后,就会很容易出现火炮炸膛的风险。
再说路程。
洛阳至长安,快马加鞭,也就一天一夜的功夫。
这是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
行军就完全不同了。
洛阳西进,须经五重关卡。
第一关虎牢,第二关函谷,第三关潼关,第四关蒲津,第五关武关。
虎牢控嵩山北麓,扼守中原西进之咽喉。
但真正的天险,是函谷关东端的崤函古道。
此处道路狭窄,两侧悬崖如刀削,最窄处仅容单车通行。
函谷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年孟尝君夜闯函谷关,正是此处。
如果李承乾带着大军,强行推进长安。
那么这路上的五道关卡,就是真正的拦路虎。
且就算是破五关斩六将,最后抵达了长安城。
怎么轰开长安,也是个问题。
长安的外城墙,可不是火炮随便就能轰踏的。
单单纵深,就有十多米厚。
哪怕是三千发火炮全部打过去,都不见得能够轰塌下去。
轰城门可以。
然而李世民那边,必然是有了足够的准备,当初李承乾攻打辽东城的时候,就是轰碎城门。
这个事情,李世民不可能不防。
而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攻下长安。
那最后等待李承乾的,只能是一败涂地。
所以李承乾不可能孤注一掷,强攻长安。
以洛阳为根基,辽东为后援,步步为营,逐渐发育,才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这便是高筑墙。
在搞军备经济这块,李承乾自然是更有信心。
大多数百姓都奔着洛阳来讨生活,因为他们看到,在洛阳才能赚到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口。
没有人,能成什么事。
这便是广积粮。
那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呢。
反正都已经起兵造反了,干嘛还要去跟李世民争名声。
因为李承乾不称帝,那他就是太子。
哪怕是已经被废了,在天下百姓,世家贵族,读书人的心里,他还是太子。
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场父子战争,而非改朝换代的战争,战争的程度,会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
最主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只会对李承乾越来越有力。
因为大唐总是需要未来的继承人。
李世民再厉害,总会老去。
这个新生的王朝,需要新的继承者。
面对皇帝这么大的优势,还能维持不败的太子,难道不是这个王朝最优秀的继承人吗。
时间一长,大家的心思都会发生变化。
况且随着洛阳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也会逐渐意识到,如果让太子继承大唐,是否会让大唐迈向更好的未来。
这就是缓称王。
倘若李承乾强攻长安,那才是脑子进了水,把大好的局面全都败坏。
须知李世民即便是整二十万大军,都不可能说短时间内,就能把东都洛阳拿下来。
加上火炮驻守。
莫说二十万,就是五十万,一百万大军,那都白搭。
——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高踞龙椅。
下首坐着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魏征四人。
“陛下。”
长孙无忌微微拱手:“霹雳火既成,当下之急,便是谋议如何用之对抗太子,以挽今日之局。”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房玄龄,问道:“房卿向来足智多谋,又深通兵法,依汝之见,这霹雳火当如何部署”
房玄龄沉吟片刻说道:“陛下,霹雳火威力绝伦,堪为震慑敌军之要害利器。太子拥兵自重,凭火炮之利屡战屡胜,士气正盛。我军若善用霹雳火,必能挫其锋芒。”
“臣以为,可于潼关、虎牢关等战略要地暗中布下此火,待太子大军来犯,出其不意,痛击之。”
褚遂良闻言,当即附和道:“陛下,房相所言极是。然霹雳火之施用,需慎之又慎,切不可轻易泄其威力与数量。臣建言,敌军来攻时,先以少许霹雳火试探,观太子军之应对,再伺机而动,逐步扩大战果。”
李世民微微蹙眉:“逆子心思缜密,麾下又有苏定方、薛仁贵等良将,我军若贸然行事,恐为其所察。”
“无忌,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可施声东击西之策。一面佯于潼关增兵防守,诱太子军主力来攻。”
“另暗中遣精锐之士,携霹雳火,绕道突袭太子军侧翼或后方,乱其阵脚。待其阵形大乱,我军再自正面发起总攻,必能大获全胜。”
略微停顿后,长孙无忌再次建议道:“陛下,或可将这霹雳火研制成功一事,昭告天下。”
“太子军仰仗火器之威,军心正盛。若此时将我军也有霹雳火之事传扬出去,定能令其军心大乱。”
房玄龄亦点头赞同:“此举妙极,传告天下后,太子军中人心惶惶,我军定能占得先机。”
“只是在昭告时,也需讲究一二,着重强调此乃我大唐顺应天命所成,彰显陛下之圣明,让百姓知晓,太子谋逆之举不得天助。”
褚遂良思索片刻,进言道:“陛下,传告天下可通过各地驿站张贴邸报,同时令各州府官员在市井间宣扬。”
“另派遣朝中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太子军附近城镇,在百姓间口口相传,如此一来,消息便能更快更广地传入太子军耳中。”
李世民沉声道:“就依卿等所言,此事需尽快落实。务必让那逆子和他的麾下知晓,朕之大唐,岂会轻易被他撼动。”
现在李世民的心情可谓是好多了。
他也有了霹雳火,这再不是逆子的专属。
“陛下。”
长孙无忌略有迟疑:“太子军火炮犀利,我军虽有霹雳火,然正面相抗,仍恐损失惨重。”
这霹雳火比之太子的本领就差了一截。
更何况太子都在用火炮了。
长孙无忌是担心,有了这霹雳火,朝廷军反而成了骄兵。
李世民闻言点头道:“自当给李卫公提醒一二。”
对于李靖,李世民还是很相信他的实力。
——
李世民准备把研制出霹雳火的消息传告天下。
然还没开始,五姓七望这边自然是已经知晓了。
对于太子的霹雳火,谁不是垂涎已久呢。
当即联合起来密谋,想要弄到霹雳火的配方。
“那可是霹雳火啊,这些年,我们帮了魏王这么多,现在也是要收一些利息了吧。”
“不错,向来魏王不会拒绝我们这个小小要求。”
“只是,魏王能弄到吗。”
“陛下不是让魏王负责火药司吗,只需要个大概的方子,我们的人也能做出来。”
“此事,谁去说”
“自当是崔长公子。”
崔盛玉只能是应下来。
一来他跟魏王关系好,二来清河崔是五姓七望领头羊。
所以这件事,崔盛玉没法推辞。
次日,崔盛玉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佩翠玉,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前往魏王府。
马车缓缓停下,崔盛玉下车,抬眼望向府邸大门,深吸一口气,稳步迈进。
李泰正在园中把玩一只从西域进贡的琉璃盏,听闻崔盛玉求见,嘴角微微上扬。
他自然猜到崔盛玉来的目的。
崔盛玉步入园,拱手行礼,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见过魏王。”
李泰放下琉璃盏,起身相迎,目光在崔盛玉身上打量一番:“崔公子客气了,咱们之间,无需如此多礼。且坐下说话,不知崔公子所为何事”
两人在石桌旁坐下,仆人奉上香茗。崔盛玉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开口道:“如今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太子与陛下对峙,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魏王素有鸿鹄之志,想必也不愿错过这风云变幻的时机吧”
李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故作淡然:“崔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局势复杂,本王虽有抱负,却也需谨慎行事。不知崔公子有何高见”
崔盛玉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殿下,实不相瞒,我欲求一事。”
“魏王负责火药司,想必知晓那霹雳火的厉害。”
“若魏王能相助,将配方交予我等,日后魏王若有所需,我五姓七望必定全力支持。”
李泰脸色微变,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崔公子,此事非同小可。那霹雳火乃父皇视为珍宝之物,严加看管,我虽负责火药司,却也不能轻易获取配方。若是泄露出去,被父皇知晓,本王万死难辞其咎。”
崔盛玉心中一紧,却仍镇定自若:“我等自然知晓此事风险极大。”
“但请魏王想想,若能掌控霹雳火配方,凭借我五姓七望的财力物力,大量制造霹雳火,再暗中支持魏王。”
“待时机成熟,魏王以此为依仗,争夺皇位,岂不是胜算大增”
“且我等定会小心行事,绝不让陛下察觉一丝端倪。”
李泰心中动摇,眼神闪烁不定,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桌:“崔公子,你所言虽有道理,可本王还是有所顾虑。万一事情败露,不仅本王前途尽毁,还会连累五姓七望。”
崔盛玉见李泰有所松动,趁热打铁:“魏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太子拥兵自重,凭借火炮屡屡得胜,若陛下不能尽快制衡,局势恐对陛下不利。而魏王若能在此时立下大功,为陛下分忧,陛下必定对魏王另眼相看。”
李泰陷入沉思,许久未语。
崔盛玉安静的等待着。
终于,李泰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一丝决绝:“崔公子,此事太过冒险,本王需仔细思量。明日,你再来此处,本王给你答复。”
崔盛玉起身行礼:“那我就等魏王的好消息了。”
事情到这里,就已经是成了。
崔盛玉清楚,魏王根本没有办法拒绝。
现在魏王,可还不是太子呢。
五姓七望这些年,给了魏王多少支持,要是连这点事都不答应,那还谈什么以后。
当然,李泰也不完全是被五姓七望手拿把掐。
因为五姓七望没有选择,只能是选择支持他。
在受到陛下打压的情况下,五姓七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朝廷地位。
李泰之所以拖到第二天,也是想借此机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次日。
李世民就把研制出霹雳火的消息,传告天下。
霹雳火的配方会不会泄露,李世民也考虑过这点。
首先是对火药司的严密监视。
除此之外,则直接把霹雳火列为朝廷禁物,便就跟甲胄一般,私藏私造者,死罪不免。
且硝石,硫磺,木炭,都被列为官府专营,民间不得私自售卖。
即便说不能杜绝,但也能把霹雳火配方外泄的程度降到最低。
另一边。
李靖在重整旗鼓之际,听闻朝廷已经研制成霹雳火的消息。
立即传告军中。
将士们分不清霹雳火跟火炮。
但他们知道的是,先前那天崩地裂的手段,他们也能有了。
自然是军心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