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雷石
子冉跟随端木易多年,对江湖事了解不少,一听师父说到酆都,立刻就想到了崔判官。
虽未谋面,但如雷贯耳。
“酆都号称人间之鬼,他们起初都是一群盗墓贼,后来逐渐在酆都成了气候。”端木易说道,“这紫檀木小盒子,一股土腥味。有土里的味道,那一定是出自于酆都了。”
“酆都到现在还在盗墓?”张溥问道,“这可真是死性不改啊!”
子冉抽了大烟之后,思路大开:“师父,您说苏小红会不会和酆都有什么联系?她也会些拳脚。”
端木易眯缝着眼,似在回忆:“酆都没有阎王,以崔判官为尊,除了崔判官,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再一个就是孟婆了。只有孟婆一个女人。”
一提孟婆,子冉的脑中立刻浮现出了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头挽小髻、身着花衣,一手提茶壶,一手捧茶杯,脸上四处褶皱,如干枯的树皮,虽然面色和蔼,但眼神中却透着阴险。
再想苏小红,青春年少,简直和孟婆判若两人。
“苏小红,跟酆有没有关系,不重要。”端木易正了正神,看向子冉,“只要她没对你有所图谋,就不构成威胁。”
“不过,什么墓里会有矿石?”端木易像是在问自己的弟子,又像是自言自语,“而且,这紫檀木小盒子的机关,里边像是能发光。没有火,如何发出的光?”
张溥道:“师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好多事就算圣人也无法解释。”
“这矿石好像是雷石。”端木易好像没有听到张溥说话一样,“万历八年,传说大同爆发过一次瘟疫,十室九病,阖门不起。原因就是戍边将士误将雷石视为金矿所导致的。后来,听说还有人试图熔炼雷石,从而产生了爆炸,被当作地震。”
“越是漂亮的蘑菇,越有毒?”子冉突然冒出来苏小红说过的那句话。
“说得没错。”端木易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子冉脸一红:“都是平日里师父教导有方。”
端木易摆了摆手:“这雷石不能留,就用它来竞标六扇门,我看正合适。当年张太岳听说雷石熔炼能产生爆炸,据说还专门为此设立过一个秘密机构,就在王恭厂火药库。”
“王恭厂?”张溥回忆道,“我听复社里有来过北京的人说,天启六年王恭厂曾发生过一次大爆炸,京师内的民房倒塌一万九百多间,被压死者五万七千多人,这还不算失踪的人口。”
“如此惨烈的爆炸,难道与雷石有关?”子冉惊讶地问道。
端木易点了点头,说道:“极有可能。当年张太岳设立的那个秘密机构,或许就是在研究雷石的爆炸之法,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出了这样的大事。”
“那我们用雷石去竞标六扇门,会不会有危险?”子冉担忧道。
端木易笑了笑:“就算有危险,只要出手了,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如果真能爆炸,死的也是紫禁城里的人。到那时候,朝廷没钱,免不了又会想起四大鸿。”
坏,太坏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子冉,你就拿这雷石竞标六扇门吧。”说完,端木易转头看向张溥:“复社决定拿什么?”
张溥淡淡答道:“我们复社决定拿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子冉听后瞠目结舌,“复社的人居然重录了《永乐大典》?师弟,你们复社到底网罗了多少江南文士?这么宏大的一部书,可不要开玩笑啊!”
“我岂会在师父面前夸口?”张溥不以为然,“《永乐大典》,全书缮写成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成书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古今图书近八千种。到嘉靖朝,朝廷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所以没有刊印……”
“那师弟是如何重录的?”
“我嘛!”张溥微微一笑,“当年朝廷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如今这些人的后人,都入了复社。哪有缮书人做事不留后手的?我们都是文人,见书心难免会痒痒,更何况是《永乐大典》了?”
张溥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其工程量之大,足以想象。
子冉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复社如此强大。
端木易不像子冉,他面无表情,毫无波澜般向张溥问道:“这么多书,你全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