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吧唧 作品

第440章瞭高儿的

护国寺西口路东,柳泉居门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崇祯帝不是让曹化淳找一家京城最大的馆子嘛,柳泉居便是了。

曹化淳自从随着崇祯帝出京,一直想着这口,今天回来,可算是可以借着出公差的名义,大吃一顿了。

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正站在柳泉居门口四处张望着,远远地看到曹化淳走来,立刻小跑两步,弯腰弓背地向前施礼道:“呦,曹爷,有日子没见到您了,最近哪发财去了?您今个真是容光焕发啊,里边请!”

曹化淳也不搭话,只是笑脸相迎,微笑地点了点头,大步迈进了大门。

只见此人冲着门内的伙计喊道:“曹爷来了,雅间一位,还是老四样,外加一壶上好的黄酒!”

“好嘞!京城曹爷,雅间一位!”

只见一个肩膀上搭着白色手巾板的伙计快步迎上,把曹化淳引到了二楼雅间。

这站在柳泉居门口的年轻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居然一年多没见曹化淳了,还能大老远一眼认出,当真不简单。

这年轻人用现在话说,是饭馆儿的迎宾、门童,老北京称之为“瞭高儿的”。瞭,仄音,四声,有随时瞭望、观察来往客人的意思。

老北京饭馆儿特色。

这“瞭高儿的”可不简单,功夫全在眼睛和脑子里,不管是谁,只要来过一次,下回准认识,三句两句就把你的背景摸得门清儿。你再来,就会格外殷勤,透着那么几分熟络和亲近。

“瞭高儿的”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他们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饭馆儿的地位可比堂头和伙计高多了。

要想成为“瞭高儿的”,那都得是在伙计的岗位上,摸爬滚打过多年才可以胜任,所以他们的收入自然也比伙计要高。

德云社里,郭德纲有两个徒弟,出自于饭馆儿,一个是三哥孔云龙,一个是现在大红大紫的岳云鹏。其中孔云龙,最初就是“瞭高儿的”。

曹化淳是老客了,要是生客,瞭高儿的”更要格外亲热,分析顾客的身份和要求,是想便饭,还是小酌,或是请客应酬,客人是想坐散座儿,还是雅间。

饭口正忙时,两拨客人前后脚进了门。“瞭高儿的”得立时支应起来,眼角眉梢都得挂着笑,这边给熟客递烟袋,那边给生客挪出座儿,绝对不可厚此薄彼。

老客上门,平时喜欢吃什么菜喝什么酒,“瞭高儿的”都记在心里,并且会替老客做主,这一方面显得亲切,重视老客,一方面也是给老客面子,您看,我们对老主顾的喜好一清二楚,不用他说,我们就能安排。

当然了,替老客做主那也得分情况,如果恰好今天老客就想换个口味,“瞭高儿的”还像平时一样替老客做主,那可就尴尬了。

曹化淳坐定后,伙计上了四样菜,芫爆散丹、赛螃蟹、水晶肘花、芥末墩儿,全是酒菜。

“您得着!”伙计说完,转身就要退出雅间。

“等等!”曹化淳道,“你再给我做出来金盅鸡、凤尾银耳、玲珑鲍鱼、响油鳝糊、葱烧海参、烧茄子,再加上银丝卷、豆沙包,砂锅豆腐汤,一坛上好黄酒,送到崇福寺。”

“爷,您确定是崇福寺?”伙计确认道。

“没错。”曹化淳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给到伙计,“要带着锅气。放心,你就说给五爷送吃食,就没人阻拦你了。”

“是。”伙计退出了雅间。

一年多了,曹化淳从来没有这么放松过,他酒足饭饱之后,推开雅间的窗户,看向窗外。

清风拂面,柳絮纷飞。

正在惬意之时,他目光所及之处,看到了一个熟人,身穿黑衣的胖子,满脸横肉,背着一个大包袱,急匆匆而行。

黑无常。

华山长空栈道的那个黑衣胖子,怎么会来到了京城?而且还如此着急?

大煞风景!

都说江湖事江湖了,可是江湖事大了,怎能个个都要管一管?急公好义是好的品质,可是反过来说,多管闲事也是给自己找事。

曹化淳,老江湖了,这黑衣胖子爱干什么干什么吧,管他呢!

曹化淳又把窗户关上,坐回了椅子上。

黑无常这是去哪,如此急迫?

大明门内东侧,承天门前,钦天监南,礼部正东,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