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第773章

  回去的路上,安若难得的沉默。

  突然,她幽幽叹了口气:“爹爹,你还记得昭明的孩子吗?”

  我眼神一动:“是送去国寺那个?”

  她只觉悲凉:

  “是啊,那个说是死于风寒的孩子,是被......陈嘉瑞带到昭明面前亲手杀死。”

  真相,竟是如此。

  安若咬牙切齿:“那人真是死不足惜。”

  闻言,我默然:“......死不足惜。”

  昭明是女学最出众的弟子,善文善武。

  于政事之道,她也上手得极其快。

  攘外安内,对外恩威并施,对内任贤纳谏。

  选拔女官,成立自己的幕僚集团。

  开放恩科,收揽有才之士,尤其是无根基的寒门子弟,成为自己在朝中的“爪牙”,借此打压世家大族。

  不过短短十年,我与她携手,平复了文帝晚期国库空虚,党派林立,内政不稳的问题。

  世家气焰低弱,不敢与其直面对抗。

  但他们并不在意一时的输赢。

  在他们看来,随着皇帝年长,如今权势在握的太后与初生牛犊的皇帝必然有不可调和的冲突,那时候,便有了他们的可乘之机。

  如今,陈国对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改革税法,还利于民,发展商业,尽显繁荣之态。

  对外震慑邻国,边疆安稳,万国来朝。

  历史称其为“启元盛世。”

  可惜,这一切我都看不到了。

  启元十二年,一日睡醒,我觉得心神恍惚。

  于是这日派人告了假,自己不愿叫老妻担心,身边就跟着一个下人,去京城走走。

  或许只是这段时间累了。

  休息一阵便好。

  一旁的下人神色担忧:“太师,小心。”

  “在外头别叫太师。”

  “是,老太爷。”

  我摸摸自己已然花白的胡须。

  心中嘀咕着,这辈分忒大了。

  随即想起,自己如今五世同堂,确实老了。

  这不,走动一会的功夫,便有些累了。

  我停下,随意走到一旁的茶肆下休息,点了一壶茶,配上一些花生米。

  喝了一口茶,只觉没滋没味的。

  突然,外头传来一阵敲锣打鼓之声。

  我顺势看过去。

  下人解释:“今儿是春闱放榜的日子。”

  我点点头。

  这段时间可不就在忙这事儿,把自己都累坏了。

  放榜之日,有人欢喜大哭,也有人悲痛大哭。

  可谓是看尽人生百态。

  我叹了口气。

  年纪大了,越发不想看这些。

  这时,一穿着素袍的书生激动地搀扶着一老人走来。

  看着打扮,并非穷苦人家,但说不上殷实。

  他们满脸喜色,书生更是眼含热泪:“今日终是不负祖父多年栽培,略有所成......”

  那老人大喜:“你考上那是光宗耀祖之事!”

  旁人闻言,皆知这书生考中进士一事,随即上前祝贺:“这位公子可是考中进士?果然一表人才......”

  “不知家在何处?我有一女,宜室宜家,正好叫这位公子喜上加喜......”

  不少人围着他们祝贺。

  叫他们有些慌乱。

  我在一旁看着,感慨:“人生百态啊。”

  “走吧。”

  我对下人摆手。

  谁知我这一走动,正好叫那老人注意到。

  他惊疑不定地看着我,突然叫了一声:

  “裴县令?”

  我脚步一顿。

  裴县令?

  他急忙越过人群,朝我走去。

  “敢问可是裴县令不不,您如今应该是大官了。”

  他看着我,有些拘谨,却忍不住激动之色。

  “我是上安县的,岭南那边的,不知道您还记得那儿吗?”

  我恍然。

  已经快五十年了,没想到今日倒是有缘,遇到了一个上安县人。

  “你还记得我啊?”

  他笑了笑,双手都不知道怎么放才好。

  “记得、记得,怎么记不得,您是好官,当初帮县里做了那么多事情,我要是记不得您,那该天打雷劈,您老了,可眼睛、脸啊和以前一样......”

  他一激动,话格外多:“不敢瞒您,当初我女儿被贼人抓去,受尽屈辱,您救了她,又支持孩子读书,若是当初没您,我这孙儿也不能被夫子看重,收了徒弟,如今还中了进士。”

  “多亏了您啊!”

  他连忙叫孙儿过来:“快过来给大人磕头!”

  那书生得知后,十分惊愕,神色激动。

  我示意下人拉住他们。

  大街上磕头,做什么样子。

  随后请他们两人去茶楼包厢一坐,聊聊这些年间岭南、上安一地的变化。

  因那边水道开通,漕运发达,后来还有不少外邦人上岸,以物换物,换了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有通透的玻璃珠,香料,象牙等等。

  随后,那边的商业逐渐发展,如今已成了当地的富县。

  这事儿我后来也打探到,只是老人身为当地人,更能知晓这几年的变化。

  说到最后,他感叹:“若非如此,我孙儿如何能继续跟着夫子读书......”

  我与他们闲聊一下午。

  走之前,他们还多次表示想要上门正式感激一番。

  我摆摆手,笑着拒绝。

  怕是,没这个机会喽

  晚上,我特意叫人把所有孩子都叫回来,一起吃个饭。

  他们如今看不出异样?

  只有孩子笑得纯粹。

  当晚,除了年幼的孩子,郑沅芷、安泰、安若、归鸿等人坐在床边候着我。

  我叫他们赶紧离开:“人多嘈杂,赶紧回去,我要好好睡一觉。”

  他们不肯。

  后面,甚至昭明特意赶出宫来见我。

  这兴师动众的

  我握紧老妻的手,轻声安抚她:“我累了,睡一觉,可惜不能一直陪你......”

  声音逐渐微弱。

  无病无痛,享年七十六岁。

  死后,昭明追封我为文正公,赐谥号文正。

  颂扬我为“秉忠贞之心,怀经纬之才,匡扶社稷,泽被苍生。”

  赐世袭之爵,以彰其功,以励来者。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