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第759章

  可惜,我不是张钧肚子里的蛔虫,暂且不知他的想法。

  只觉得近日朝廷表面安稳,怎么不是另一种暗流涌动?

  朝堂上。

  我原先听着大臣的启奏,突然眼神一变,不动声色地打量一圈,私下观察过官员调动,竟发现一事!

  之前太后所提拔的寒门子弟,功勋贵族,都因为各种原因而贬谪或调离京城。

  都是一些正当理由,如玩忽职守、以下犯上、治事不力等等。

  这和吏部尚书脱不了干系。

  如今这位吏部尚书,不过上任三年,做事勤勉,为人称道。

  也不知道他在这件事情究竟牵扯了多少。

  突然,耳边听见一旁的大臣开口,说起此次皇帝生辰的操办事宜。

  见状,陈嘉瑞温声道:

  “朕不想劳民伤财,无需大肆操办,简单即可。”

  话落,有大臣以不合礼法为由拒绝,也有大臣赞扬皇帝此举,尽显节俭美德。

  张钧拱手感慨:“皇帝年幼登基,却不贪玩享乐,反而能厉行节俭,大善。”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他若有所觉,正好与我对视,点头示意。

  我扬笑回礼,随后眼中的一沉。

  随后,这件事便这么定下。

  下值时,见街上经过不少禁军。

  他们腰间携带着刀剑,面容严肃,吓得周围人不敢靠近。

  我收回视线,吩咐马夫路上不要耽搁,叫些回府。

  回去后,我朝院内走去。

  郑沅芷还有些诧异:“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

  闻言,我回道:“手头公务少。”

  话语一顿,语气稍微沉了些:“这段时间,你出行千万小心些,还有两个孩子,别老随着他们意思到处乱跑。”

  她皱眉不解:“是上次怀疑有人要害安若那事?”

  “但后来不是查清,这是意外吗?”

  我语噎,这事不好讲清,只道:“我瞧这几天外头禁军来来往往,怕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冲撞到了。”

  闻言,她应了一声:“放心,我会叫两个孩子安生的。”

  她朝我身后看过去:

  “看来今日安若回得比你晚些。”

  我随即又想起一事:

  “下月初九是皇帝的生辰,晚上我便不回来了。”

  闻言,她点头应好。

  正巧安若回来,她派人把屋里的安泰叫来,一家人热热闹闹用膳,笑声不断。

  转眼便是到了五月初九。

  这日,太和殿内。

  皇帝虽说小办,但底下办事的官员哪敢叫皇帝的万寿节太过寒颤?

  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叫得出名字的功勋、宗室之人皆华服出席。

  甚至陈嘉瑞的两位皇兄也来了。

  三皇子和陈嘉靖为了避嫌,已经很久没有在众人面前露面,平日里也是安生待在自己的府上。

  这才是曾经的皇子该有安生之道。

  两人的出现,明里暗里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然而两人神色从容,不为所动。

  朝臣在底下推杯换盏间,无声地交流着什么,台上的陈嘉瑞也表现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不过,他虽年幼,却是“兄”。

  他朝两位皇兄举杯:“朕与两位皇兄多年不见,还记得年幼时父皇带着咱们几个兄弟一起游猎的情形,一晃眼,物是人非啊......”

  他感慨一声。

  然那时候他才多大,又记得什么?

  而两位皇兄自然连忙起身,躬身朝他行礼:“是啊,那时父皇最是喜欢皇上您,时常把您抱在怀里,带您打猎......”

  “在这,皇兄托大,此次诞辰佳日,愿皇上您福运昌隆、社稷永固......”

  三皇子腆着脸,讨好一笑。

  陈嘉靖站在一旁,举着酒杯,面色不变,微微弯曲的背影却显得出几分宠辱不惊之态。

  见皇上如此宽宥,朝臣皆欣喜,觉得皇帝厚待兄弟。

  瞧那两位先帝的皇子一个封了荣亲王,一个封为安亲王,还能安享亲王尊荣。

  我不动声色地坐在底下观察众人。

  看到张钧与郑太傅交谈,两人颇为热络,看到陈嘉靖垂眸饮酒,看到三皇子起身踉跄,似乎醉酒,先行离开一步

  一旁有官员疑惑,低声问了句:

  “今儿太后怎么没出现?”

  我耳边一动。

  又听见旁人解释:“哦,太后啊,今日身体不好,早早和皇上交代了一声。”

  “原来如此。”

  正当上下一片其乐融融之时,突然有人“嘭”的一声打开殿门。

  殿内众人大惊,纷纷朝他看过去。

  那人连滚带爬地跑来,身上还带着几处血痕,撕心裂肺地喊道:

  “皇上!”

  “有敌军偷袭皇宫!”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