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王贲攻魏
又过了几日,已至深春,气温也是渐渐回暖。
宁尘坐在别院阁楼之上,面前的桌案之上却放着一张精细楚国地图。
“秦王统一天下的步伐加快了。”
昨日,嬴政已经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伐楚的事宜,现在秦国可已经养精蓄锐很久,足以支撑这场战争,特别是玉米和红薯的出现,加上盐税改革,让嬴政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便迫不及待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最后任命王贲为统帅,率领大军,带兵伐魏。
宁尘还在思索时,芍药悄然出现在身后,轻声开口道:
“公子,王贲将军求见。”
抬眸,望着芍药,宁尘微微一笑,掏出一个锦囊,轻声说到:
“你去将这个锦囊交予他,并与他说,他的来意,我已知晓,或遇不解时,就可按着上面的顺序打开一个锦囊,里面自有办法。”
“是。”芍药接过锦囊,看着这个巴掌大的锦囊,眼中异彩连连。
........
大军早已集结完毕,今天就是王贲带兵出征的日子了。
王贲大军出发,咸阳百姓夹道欢送。
秦人尚武,身体中流淌着滚滚热血,对于自己国家的军队更是给予了最热情的欢呼。
王贲带着众将士,在秦人的欢呼中,向着魏国出兵了。
出城之后,身穿戎甲的王贲摇摇晃晃的骑一匹战马上,望着身后延绵不断的队伍,在看看自己手中的锦囊,面色有些犹豫。
“上卿大人,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王贲思考了一会,忍住了现在将它打开的冲动,小心翼翼的将他揣在戎甲里,贴身装好。
.......
自王贲伐魏已过去了半个月。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魏国不得不派遣使臣想要割地求和。
只是,魏王不知嬴政的大志,求和之事,嬴政断然不可能答应。
反而,在魏国还心存侥幸之下,秦军一路高歌,势如破竹的拿下十余座城池,然后一鼓作气,想要直接拿下魏国国都-大梁。
此时的大梁已经几乎成了孤城,但这座城市却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抗敌史,秦军无数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
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可是用心良苦。
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势,是以数百年来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很让每一支攻打过大梁的军队头疼。
就这样,无往不利的秦军在这里遭到了魏军的顽强抵抗,王贲久攻不下,渐渐的,整个战场就这样僵住了。
大梁之外,魏国营地内。
一处军帐中,面色统领王贲正在和众位将士商量破敌之策。
现在的王贲没有了开始那种轻松之色了,面容之上,也是布满了憔悴之色。
众人讨论半天,都没有讨论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营帐外径直的走来一人,无视众人,怀中掏出一封书信,交给王贲后,便悄然离去了。
王贲看到这封书信,面色变了变。
他当然认识此物,这种叫纸的东西,现在还未传播开来,但是秦国上层已经开始使用了,而上面的独有的印记,标志着这时秦王嬴政的命令。
王贲打开一看,面色瞬间就变了。
众将士看到王贲变化多端的脸色,也皆紧张起来。
“将军,可是又有什么事发生了?”
王贲将信件收好之后,才对着众人说道:
“大王传令下来了,要我们一月之内,攻破大梁。”
“一月?”
众人惊愕不已,照着他们这个速度,三月拿下大梁就算不错了,可是现在大王竟然下令,要一月破城。
一时间,整个军帐默然无声。
片刻之后,王贲突然记起了那个锦囊。
便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眼光中,掏出那个锦囊。
锦囊之中,只有一张小纸条。
上面只有一个字‘淹’!!!
“淹??”
王贲打开锦囊并未遮掩,众人也都是看到了锦囊上的大字,不过皆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王贲却是若有所思。
半晌过后,王贲双眼突然迸发出一丝精光,突然出声,高声喊道:
“快取大梁地图来!”
众人微微愣了愣,然后皆是反应过来,连忙抽出一卷布革,在前面案桌之前展开。
王贲虎目紧紧的盯着地图,脸上也是露出激动之色,感慨之声也是不住的发出:
“上卿大人,真乃神人也!”
说完,也不管众人反应如何,直接对着众人继续说道:
“你们来看,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势,我们久攻不下,这些水网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但是,你们看,黄河,鸿沟两条河道就在不远处,要是我们将水网稍加改造,以两条河道之水灌城,如此,大梁自然不攻自破了!”
“这...”众人纷纷被这个破城之法,给惊呆了,一时都未回过神来。
“将军,此计甚是巧妙。”
“这样下去,我军将不会损失一兵一卒,就可将大梁攻破。”
“这一战必将载入史册!!”
....
沉默片刻之后,众人对王贲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听闻众多恭维之声,王贲面色确实有些尴尬,只能再次说道:
“此计,乃是上卿大人在我出征之前,就交予我的。”
听闻王贲的回答之后,营帐中再次恢复了沉默。
众人已经没有了震惊之色,好似这件事对于那个神乎其技的上卿大人来说,已经不算是令人吃惊的事了。
只是纷纷感慨:
“上卿大人,真乃神人啊,我等皆是难以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