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下闻名久矣
楚国寿春。
一座方正厚重的大城。
四方城门大开,人流车马穿行。
比起秦国咸阳给人那种厚重肃穆,寿春显得更加轻松自在一些,且随处可见衣着鲜艳动人,身材纤细窈窕的楚国美人。
楚国多美人,而且楚国美人的姿色还是数量在七国中也是第一,这是七国内不争的事实。
因为楚王要迎接四方来宾观玉,现在的寿春城内比起之前还要热闹很多,不少来自楚国其他地方,家世不俗的年轻一辈都跟着家中长辈来凑这个热闹,见见世面。
楚国的江湖,比起赵国的江湖要大不少,其中最大的是诸子百家显学中的农家,农家弟子众多,六堂堂主,六位长老,加上侠魁田光,别说楚国江湖,就算天下江湖也只有墨家能隐隐与其相较。
而且这几年,农家不知从何处得了资金,大肆扩张,光收弟子,隐隐已经有些超过墨家的意思了。
寿春最大的酒楼,摘月楼。
这所价值花费很高的酒楼内,此时人满为患,楼下大厅中有一名年过半百的说书人,正在说那秦国上卿传闻中的事迹。
“那日,赵地边境下着小雪,那名扬名已久的蓑衣剑客带着斗笠的站在那路边,望着那腰挂长剑的蓝衣少年牵着一头小毛驴缓缓朝他走来,然后在他身前半丈处停下,两人之间,风雪像是都停滞了。”
说书人神采飞扬的说着,周围那些无论是衣着华贵的公子小姐,还是江湖游侠,尽是侧耳听着。
“那蓑衣剑客望着那蓝衣少年说:‘我对你的剑没有兴趣,只是我身为赵国剑客,不让你败上一次,实在是脸面无光’,随后,便见那蓑衣剑客拔出手中藏在竹鞘中的长剑,出剑一挥,一道匹练一般的剑气直接朝那蓝衣少年斩去……”
周围人尽皆屏息凝神的望着他,等待他接下来的话。
“具体如何交战的,小的不在场,说不出来,但据当时看到那一斩的人说,那蓝衣少年只出了九剑,便将那成名已久,顶尖境界的蓑衣剑客打飞了手中的剑,然后当着他的面,将其斩断,然后飒然离去,其风采,小的光是想想都敬仰的心尖发颤啊。”
那说书人摇着头感慨颇深道。
周围人闻言,脑海中也想象起那少年仗剑一人挑翻一国江湖的绝世风采,顿感心潮澎湃,情难自己。
“大丈夫所求当如是!”
一少年挥拳激动道。
她旁边一名年纪不大的少女拉了拉自家哥哥的衣袖,望着他看过来的目光好奇的询问道:“莫哥哥,那个人是谁啊?听上去好厉害,是哪位江湖前辈么?”
“不是前辈,他叫宁尘,是一个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的人。”
少年眼中满是推崇敬仰的说道。
“宁尘……”
少女轻轻念叨,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今天多谢各位赏脸,少年剑客一人一剑一驴独行燕赵,连败五十九名剑客的故事讲完了,明日各位觉得讲什么为好?”
那名说书人望着四周笑问道。
“讲讲这位秦国上卿的红颜知己如何?”
一名毛髯茂盛的中年江湖人出声道,引得旁边一阵附和。
那说书人笑着一拍桌子道:“好,明日就讲这位秦国上卿的红颜知己,说起来,这位上卿大人虽然年轻,但红颜知己却真不少,且都堪称绝色倾城。”
另外一桌的一名腰间挂着刀的红衣女子听到他的话,微微撅了噘嘴,有些不开心的嘀咕道: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倾城绝色的女子?”
“对了,老张,这次大王设观玉之宴,那位秦国上卿会来么?”
有人出声问道。
那红衣女子眼眸一亮,扭头看去。
那说书人笑了笑道: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应该会来吧。”
楼上一间雅室内。
那名楚国四公子和严梁,方老头等一众高手坐在那里,等下面说书人的声音消失,他们才放下手中的酒杯。
“诸位,可有人知道那名蓑衣剑客的实力如何?”四公子看向周围高手问道。
其中一名来自赵国的林胜回答道:“顶尖初期的境界,剑术,也很不错,不过……”
他顿了一下,然后抬眸看向四公子认真道:“非我自夸,蓑衣剑客在我手上应该走不过十招,但我自知我不是那位秦国大剑师盖聂先生的对手,我曾在几年前和其比试过一场,当时我在他手中便已经走不过十招。而这位身为鬼谷纵横传人的盖聂先生却在今年败给了那位秦国上卿。”
“四公子若是想拿那蓑衣剑客来和这位秦国上卿相比,来揣测那我秦国上卿的实力,实在是没有可比性。”
周围几名高手尽皆沉默,那四公子拿起酒杯,喝了口酒,然后看向他语气平淡道:“那你觉得,你们几位联手,可能胜过那宁尘?”
那林胜看了看周围,加上他共七人,除了那名一流境界但实力堪比顶尖中期的披甲门严梁,其余皆是顶尖中期以上的实力,七人合力,便是对付一名宗师也不是问题。
于是他点了点头:“七人合力,犹胜宗师,能赢。”
“这就好。”
四公子满意点头。
“可他现在掌握罗网,来寿春,身边定然有高手相随,我们七人对他一个人方才有把握,不然恐怕会被他逃掉。”
齐刃出声道。
“这个无需你们操心,我自有打算。”
四公子脸上露出一道笑容。
而七人却相互看了看,皆是有些担忧。
围杀秦国上卿,还是道家天宗北冥子大师的高徒,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的下场必定都不好看。
而就在此时,酒楼下的长街上传来整齐的马蹄声,有楚国大官在楚兵护送下朝城外而去,长街两边,百姓靠墙站着,议论纷纷,猜测他们这是要去干嘛。
“别吵了,小爷我刚从那边过来,是秦国的那位上卿大人来了,你们楚国使臣是去迎接去了。”
一道轻浮的嗓音响起,百姓扭头看去,只见一名额前有两缕发丝搭落,面容轻浮的年轻男子正半蹲在那檐子上,刚才的声音便是他发出来的。
见有人看向他,他眨了眨眼,脚下一点便很快消失不见。
而他放出的消息,却很快传播出去,传播入那酒楼食客,街道百姓,公子小姐,高官富贾,江湖游侠,门派势力的耳中。
少年上卿之名,天下闻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