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师傅,我回来了
春秋别院。
换了一袭白衣,头戴斗笠,双臂缠绕着布缚,腰间挂着长剑,一副游侠打扮的宁尘在和三女告别后,牵着那批已经肥的不像样子的毛驴走出别院。
他还没走出巷落,焱妃的身影便出现在巷落口。
“来的这么早?”
宁尘抬眸望着她笑问道。
“什么时候回来?”
焱妃一双清眸直视着他不答反问道。
宁尘想了想,对其道:“一个月吧。”
焱妃轻轻点头,抬脚向前迈出一步,跨过十数米的距离,经过他身旁轻声道:“我在这里,你放心。”
宁尘扶了扶头上的斗笠,微微笑了笑。
他没有转身,而是直接牵着那头毛驴带着行李走出了巷落。
随后他去了胡夫人她们的住处一趟,胡夫人开的门。
她望见牵着毛驴并且是这幅装扮的宁尘面露讶色。
宁尘和她说了自己要暂离咸阳回宗门一趟的消息。
告诉她,若是她们遇到什么麻烦,就去春秋别院找丽姬。
胡夫人轻轻点头,美目望着他柔声道:“走之前,要不要和她们两个再见一见?”
宁尘摇摇头笑道:“算了,等回来再见吧。”
说完,他便转身牵驴离去。
很快,一人一驴在长街尽头消失在胡夫人的视眼中。
在整个咸阳都在议论和赞美他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秦国上卿大人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咸阳。
…………
头顶烈日灼灼,宁尘牵着驴走在咸阳官道上。
官道两旁,不少农民已经在农田中插秧农作,背后被烈日灼烧成黑红色,汗水倾洒。
一些稚子孩童跟着农妇,给他们的祖父或是父亲送些水或者饭。
望见宁尘,那些年纪较为幼小的孩童皆有些害怕,而年纪稍大些的望着他的眼中带着好奇。
宁尘也只是看了几眼,并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
等走到偏僻一些的地方,宁尘直接翻身上驴,已经很肥的毛驴不满的叫了一声。
宁尘直接一拳招呼到它头上。
它顿时老实了,乖乖的驮着宁尘朝前而去。
宁尘则在它背上仰头躺下,双手枕在脑后,斗笠盖在脸上,和他刚出宗门时一样。
毛驴的速度终究没有马快,更何况是这头极肥的毛驴,上午出咸阳,直到晚霞落山,宁尘才遥遥的望见函谷关。
他没有急着在夜里赶路,而是在旁边靠近山林的湖边,架起柴火,捉了只野鸡和两条大白鱼,放在火上烤着,不时拿些带入行李中的佐料撒上去。
宁尘望着从那佐料竹筒中洒下的那种劣质粗盐,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想起一件事。
现在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赋盐之利二十倍于古,盐价昂贵,盐商富累巨万之财,市面上的盐不禁劣且极贵。
这种情况必须要改。
“一是制盐之新法,二是盐税,三是盐价,若是处理得当的话,秦国税收和百姓可皆得利。”
宁尘默默心想道。
“现在煮海所制的盐皆为粗盐,精盐极少,价格极高。吕相国所编写《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说了“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其中大夏之盐,应该就是盐矿中产的精盐。”
“我记得宋朝之时,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和蒸煮之后,可以提纯为精盐。回头找个机会试试。”
宁尘望着面前冒着油光的烤鸡烤鱼心想道。
“盐中的利润极高,现在秦国国内应该也有不少人靠着盐利成为富贾一方的巨富,回头要记得和秦王提一提。”
……
休息一晚后,宁尘沐浴着第二日清晨的晨光,骑驴出函谷关。
行了大半日。
宁尘距离崤山已经很近,在经过一座孤山的时候,他望见前方的山路旁,坐着一个衣着破旧,发丝略长且乱的小女孩和一名衣着褴褛,发丝苍白,背上背着包裹的瞎眼老者。
两人正坐在路边的树荫下,吃着脏兮兮一看就没什么味道的馍馍。
宁尘牵着毛驴走近,那小女孩只是抬眸看了他一眼,她额前发丝搭落且很快低下头去,让宁尘根本看不清她的脸。
宁尘走过两人身旁后,并未往心里去,而是骑上驴直奔崤山而去。
等到黄昏之时,他来到天宗宗门前。
“天宗禁地,来人止步。”
两名穿着淡蓝色道服的外门弟子持剑挡在这个头戴斗笠的外来游侠面前出言警告道。
宁尘拿下斗笠,露出真容,望着两人笑道:
“我才离开宗门两年不到,你们就不认识我了?”
“离开两年……你莫非是宁小师叔?”
其中一弟子望着宁尘惊讶道。
宁尘笑着点头,
而在此时,一道身影从上空落下,等他单脚触及地面之时,却轻盈的像是落叶一般。
宁尘望着出现在他身前,道袍飞扬,白发飘飘,像是老神仙一般的北冥子露出一抹赤子般的清澈笑容。
“师傅,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