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尘 作品

第625章 难题!圈地就是了!

用蛮夷代替大明子民!

这不但是一件惠及天下百姓的仁政,而且会给朝廷增加一大笔不可估量的税收!

只要运行得好,大明未尝不可以做到,彻底免除大明子民的徭役!

一想到这儿,太子标瞬间激动起来,目光炽热地看着李祺。但他很快冷静下来,理智让他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文和,海外当真有那么多的蛮夷?”

“呵。”李祺轻笑了一声,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与自信,“《万国堪舆图》你也见过了,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得更加辽阔更加精彩!东海奴隶不够,那就去美洲,如果还不够那就去南洋,还不够那就去西洋!我就问你一句,就算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你同意不?”

同意……吗?太子标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然这等买卖的确丧尽天良,丧心病狂!但是它对大明百姓而言,却是一项无可争议的仁政善举!

只是,他的良心在不断地挣扎,那些违背道义的行为,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

李祺见他还在犹豫,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又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别跟我提什么这不符合儒家仁义理念,真正的先秦儒家并不反对奴隶制!”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儒家崇尚的是‘礼’,也就是他们制定的礼法秩序,只要奴隶守‘礼’,奴隶主按照‘礼’对待奴隶,对儒家说来就是理想社会,所以儒家崇古崇仁,与买卖奴隶并不矛盾。再说了,那些文人老爷们,如果真的是恪守仁义道德,那在家中豢养那么多奴仆杂役干什么?对他人高唱什么礼法典制,自己却做尽蝇营狗苟之事,真以为他人都是傻子?要是这些文人缙绅敢跳出来,有一个算一个,我不撕开他身上那些遮羞布,我就不是毒士李文和!”

面对李祺的斥责,太子标顿时无言以对。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没办法,人家占尽了道理。不管是理论依据,还是事实例证,都让他无法辩驳。

儒家崇尚的“礼”,如今却成了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文人缙绅家长奴仆成群,杂役成堆,更是随处可见的景象。

太子标沉思了良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其实安南问题与儒家也有关系,或者说关系很大。”李祺幽幽开口,道出其中缘由。

“安南问题只是小事,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安南就大乱不起来,儒学的教化还是能深入人心的。不过儒学的弊端就摆在那里!”

“若是任何一种新学说都能动摇儒学的地位,那对大明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先秦诸子为什么能够百家争鸣,就是能够各抒己见,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让自家的学问更进一步,固步自封只能让儒学自己走向没落。”

李祺这话意思很简单,儒学正在走向腐朽走向衰败。

想想吧!

从儒学出现到现在,除了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提出了三纲五常,天人感应。

后人到现在还在嚼人家嚼过的骨头,顶多就是如朱子一般往里面加一点佐料。

再说李祺从来也没想过把儒学踢出去,作为国学儒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大一统观念就很适合大明的国情。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儒家根本就没有想到,醉心于实学之人对当官根本就没有兴趣,他们兴趣在于发明创造。

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条件,他们根本不会跟儒家竞争朝堂。

太子标有着多年的治政经验,名教子弟只喜空谈而不能扎根基层,大多数的进士出身的正印官没有师爷的帮衬连位子都坐不稳,基本上都会被乡绅胥吏架空而不自知,等到缓过神来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既然李祺并没有将儒家一棍子打死的心思,自己还纠结儒家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干什么,已经辉煌了千年,未来如何只要朝廷不刻意打压,儒家竞争不过别的学说,只能说儒家落伍于时代了。

“安南还有一大隐患,那就是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可是我大明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安南不动硬的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太子标话锋一转,询问道:“就算大明百姓愿意迁徙到安南,可安南原有的百姓又该怎么办,总不能杀了吧?”

“杀人是最低级的办法。”李祺笑道:“搞一个圈地运动,鼓动安南权贵大肆兼并土地,并从南洋掠夺奴隶,卖给这些权贵,有了不用给钱只需管饭的奴隶,谁还愿意把土地佃租给黔首百姓。”

“当然我大明要圈最好最大的一块,这一块土地用于安置移民,安南失地的百姓我们再把他们迁徙至南洋各地与我大明百姓混合安置,两代人之后还能分辨的出谁是安南人,谁是汉人吗?”

太子标听得目瞪口呆,还能这样玩的吗?

“不过不管是奴籍还是普通百姓大多数不是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文和你打算如何进行移民安置?”

李祺知道想要大明百姓迁徙,除非是活不下去,不然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

毕竟人离乡贱!

殖民思想在大明这样地大物博的农耕社会根本没有市场,一片荒地变成可以高产的熟地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垦荒就意味着拿生命与大自然搏斗,为何大明认为安南是膏腴之地,而距离更近的宝贝岛却是蛮荒之地。

就是因为安南有上千年以上的耕种历史,都是开发成熟的土地。大明拿来就能产生利益,哪怕付出代价也要拿下来。而台湾岛上是到处都是原始森林的烟瘴之地,想要征服这些丛林,一个被蚊虫叮咬后的疟疾疾病就挡住了大部分人的冒险之心。

这也是古代官员认为发配岭南是死地的原因所在,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活动,能够防治疟疾才能让开发者不视为去送死。

“军户迁徙,武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