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欲壑难填!黄金的诱惑!
京城的夜色如墨般浓稠,街巷中弥漫着静谧的气息,唯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打破这夜的寂静。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夜晚,一则关于马车黄金的消息,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京师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剧烈动荡。
得知消息的谢文华等人,在自家幽暗的书房中,借着摇曳的烛光,神色焦急地连夜奋笔疾书,向家族传信。
诸如他此类的士子书生,还有很多很多。
一时间,京师中那些平日里沉稳内敛的士绅大族,也纷纷被这股暗流卷入,行动了起来,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着,人心惶惶。
在肃穆威严的官署内,烛火明明暗暗地跳跃着,映照着屋内官员们各异的面容。
此时,一名官位较低的官员,双手紧握,身体微微前倾,满脸正气,大义凛然地高声说道:“黄大人,您此去交趾,前路困难重重,道路险阻又漫长。晚生虽才疏学浅,但也愿一腔热血,陪大人共赴交趾!”
他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奔赴的不是那被视为蛮夷之地的交趾,而是一场充满荣耀的征程。
黄福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神色温和地微微颔首,同意了此人的恳求。
甚至黄福不忘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这名官员的肩膀,和颜悦色地温声勉励着,然而,他低垂的眼眸中,却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复杂情绪,内心恰似翻涌的潮水,久久无法平静。
事实上,今日来拜访黄福的可不止这一位官员。从清晨到傍晚,先后有两位御史、三位右司直郎、五位给事中、十余位翰林,纷纷寻至。
他们无一例外,目的都与这位官员相同,言辞恳切地请求一同前往安南布政。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黄福心中暗自感叹不已,如此一来,自已此行的人手倒是大大足够了。
而他心里也清楚,这一切的背后,皆是李文和那高明至极的手段,此人玩弄人心的本事,当真是令人惊叹。
明明是众人避之不及,一提起来便满脸嫌弃的蛮夷之地,可经李祺之口,竟摇身一变成了遍地黄金的黄金之国。
这消息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天下,引得天下士绅商贾为之疯狂,纷纷削尖了脑袋,请求前往交趾,仿佛那里真的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只等他们前去挖掘。
毒士李文和这手段,当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令人咋舌。
收到锦衣卫密报的李祺,正悠闲地坐在自家庭院的石凳上,身旁石桌上摆放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香茗。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对于这一切,他似乎早有预料,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只是他心中也隐隐有些担忧,神机营将士们在这场戏中的表演,似乎有些用力过猛了,也不知能否瞒得过朝堂之上那些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们。
这批引发轩然大波的黄金,自然并非来自安南,而是李祺在太子标的支持下,从国库和内帑中精心调配出来的。
这些年,大明在士绅商贾的助力下,大力开发倭国与美洲,黄金储量一路飙升,早已达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别说二三十车的黄金,若是将所有黄金都取出来,堆积在一起,足以形成一座耀眼夺目的黄澄澄的金山!
至于白银,数量更是多得让人惊叹,仿佛无穷无尽。
还是那熟悉的套路,熟悉的方式。人性贪婪,就如同那虎目而喙,鸢肩而牛腹的猛兽,内心的欲望如同深不见底的溪壑,永远也无法填满,最终也必然会因为贪婪受贿而走向灭亡。
李祺历经两世,对于这个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又怎会不明白呢?
交趾那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早已深入人心。加之通讯条件极差,极为不发达,在这世间,又怎会有真正一心为公的圣人,愿意为了国家大计,不惜背井离乡,远赴万里,去教化那些远在交趾的土著蛮夷呢?
除非,那里有着足够诱人的利益,能够驱使他们前行。
比如说,那遍地可见,让人趋之若鹜的黄金!
黄金,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世人眼中的稀罕之物,毕竟物以稀为贵。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都极其低下。
回顾历史,在之前的数千年岁月里,整个世界总共生产的黄金竟不到一万吨!
究其根源,主要是当时的开采技术远远达不到要求,若想开采,除非付出无数的生命代价。
即便到了采矿技术相对发达的大明,采矿依然是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在幽暗深邃的矿洞之中,弥漫着未知的危险,负责进洞采矿的人,不是那些四处漂泊、生活无依的流民苦役,就是犯下重罪的罪犯死囚。只要还有其他生存的可能,但凡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以采矿为生。
交趾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就像一条条巨龙蜿蜒盘踞。从常理推断,这里的矿藏资源必定不在少数。
况且后世的越南,时常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已国内物阜民丰,各类矿藏资源丰富无比。若没有一丝底气,又怎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口出狂言呢?
只是,若真要问起交趾的金矿究竟在何处,李祺也只能无辜地眨眨眼睛,一脸茫然,因为他确实一无所知。
于是,李祺精心设下此计,此计蕴含着三个深远的目的。
其一,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成功解决了无人愿意跟随黄福前往交趾布政的难题。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那些平日里熟读圣贤文章,整日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对低贱商贾满脸鄙夷的文人士子们,也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换上一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面孔,言辞恳切地请求追随黄福前往那被称为蛮夷之地的交趾,美其名曰造福当地苍生。
若不知情的旁人看到这一幕,或许真会被他们这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所打动,忍不住抚掌击节,大声叫好。
然而,李祺却对此感到无比恶心。他可还记得,就在不久之前,这些官员还百般推脱懈怠,无论如何都不肯随黄福去交趾,那副嘴脸与如今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这群衣冠禽兽的前后反应,实在是讽刺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