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白草 作品

第506章 想念


宋英扶额,“卢大娘的话,得掰成八瓣儿听,只是普通病症而已。”

“都吐血了,怎么会是普通病症呢?”陈大娘不信,“治好了吗?”

“病情已经控制住,再吃几副药就好了,不过要把身体养回来,后续还得补血。”

“都说一滴血,十碗饭,吐了那么多血,想要补回来可不容易,听说那家人还不太富裕。”陈大娘想想都同情那家人,他们这些百姓,吃饱饭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吃好补身体,难上加难呀。

毕竟只是未曾逢面的陌生人,唏嘘几句她就抛开了,又笑眯眯看着宋英,“这下你的名声在府城也要传开了,以后来找你看病的人肯定很多。

宋英呐,跟你师叔好好说说,千万别把医馆搬到其他地方去,大娘这蜜饯铺子的生意可就指望着你了!”

想之前,他们这条巷子狭窄,过往的行人很少,她的生意也不景气,所幸一些果子是家里种的,没有成本,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造化。

回春堂名声起来,来看病的人多,连带着他们巷子里的这些铺面生意也好不少。

特别是她的蜜饯铺,紧挨着回春堂,看病人多的时候,回春堂里坐不下,她拿出自家板凳椅子请这些人坐。

便是一些不宽裕的人家,因为坐了她家的椅子,为表谢意,也会意思意思买些蜜饯。

更何况有些病人胃口不好,她还能趁此推销自己的蜜饯,生意比以往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林文轩笑道:“大娘您放心,我师父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搬去其他地方他也不习惯。”

这时,马大夫背着手从里面出来,瞪了眼林文轩,“你这不孝徒,连师父也编排上了。”

林文轩缩了缩脖子,“我哪敢呀,都是实话。”

马大夫又是瞪他,而后对宋英道:“赶了半天的路,赶紧把药箱放了回去歇息。”

宋英应了,背着药箱进去,放进药房后,见马大夫与林文轩也进来了。

她想起齐大夫的事,便道:“还有一事……”

当下将齐大夫的事说了说。

马大夫听完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这种人怎么做大夫的,一点没有为医的谨慎。”

他本是古板之人,对于这种到处炫耀医术的行为着实看不惯。

林文轩却是神情古怪,“咱们是跟姓齐的同行犯冲么?”

这话实在突兀,宋英一时没明白何意。

“先前雁行卖胰子,刁难她的胭红堂掌柜,不是也姓齐么。”

宋英愣了愣,噗嗤笑了,“还真是。”

马大夫本在生气有这样的同伙,闻言也不禁乐了。

林文轩冲宋英眨了眨眼,又问:“师父,您觉得官府最后会怎么判?”

马大夫拧着眉,“多半不会拿他怎么样,一来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那患者的尸骨怕是都腐烂了,查不出什么实质的证据。

二来,官府也要考虑影响,那名伤者受伤严重,生死本就不好说,若是因为救治这样的病人不力,就要定大夫的罪,以后哪个大夫还敢接治这样的伤患。”

宋英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希望齐大夫经此一事,能潜心精进医术,以后再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将彭家小儿的脉案写完,外面天色渐晚,宋英赶回家。

几日未见,糖糖想念得很,鼻子又灵,宋英刚拐过弯,步入云水坊,就看见雪白的大猫身姿矫健朝她奔来。

前爪刚沾地,后爪已腾空,脊椎在奔跑中拉成一条绷直的弓弦。

又仿若闪电,眨眼的功夫已经奔至近前,前爪猛猛一踏,沙土在它的爪子下炸开,掀起一片黄沙;两只后脚一个帅气的斜向滑行,才堪堪止住速度,当然,又免不了掀起一阵黄沙。

宋英后退几步,飞快地掩住口鼻,以防沙土被吸入。

脚边的糖糖刚止住,就仰起头用很夹的声音冲她喵喵叫。

宋英顾不得黄沙,猛地蹲下一把捂着它的嘴,“仙人板板,沙子吸嘴里去了。”

糖糖不管,挣开她的手继续喵喵叫,还亲昵得用脑袋蹭她的手、她的腿。

“行,摸摸,摸摸,不要叫了,嘴巴闭上。”一边说着,宋英一边赶紧抚摸它的脑袋。

糖糖果然是不叫了,开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声音响得哟,宋英都怀疑久久未平息的沙土是被这些咕噜声震起来的。

只要她一停下,它就微弓着背绕着她走啊、蹭啊,并时不时抬头喵喵叫几声。

这架势,若是放任它在地上,宋英也别想好好走路了。

她干脆一把将它抱起来,一边走一边抚摸着它的脑袋。

好几天没有撸猫,还真是想念这手感。

糖糖之前的异常行为引起了罗雁行的注意,她以最快的速度将手头的事做好,就跟出来,正好看见宋英抱着糖糖回来。

“我就说糖糖怎么突然窜出去了,这家伙不会真成精了吧,隔着门窗墙壁也能知道你回来了。”

宋英有些意外,她以为糖糖还是如以前一般蹲在路边的木桩子上呢。

“猫咪嗅觉比我们人厉害很多,听觉也是,也许它是听出了我的脚步声,也许是嗅到了我的味道。”

不管是哪种,宋英都非常欢喜,她的猫,能在庞杂的脚步声里认出她的脚步,能从繁复的各种味道里,辨出她的气味。

她这嘚瑟样,看得罗雁行很嫉妒,她天天在家陪着糖糖,给它弄饭喂水,从没见它对自己这么亲昵过。

她还是觉得这猫成了精,知道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算了,她不跟一只猫计较,“怎么样怎么样,袁清考上了吗?”

宋英的笑容更大了,“考上了,第二名呢。”

“厉害呀!听说院试三四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老童生都有,他才学了这么几年,就能比那些学了很久的老童生还厉害,看来他真有读书的天赋!”

想到那些黯然神伤的面孔,那些佝偻的背影,宋英不由叹气,“读书不是读得久,学问就深,这事既看天赋也看个人到底用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