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妈祖

武则天十一世转世之身,这次由佛祖指派观音负责。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

这次出生于仕宦之家,是晋代福建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其父林愿,是当年宁海镇都巡检官。其母陈氏是当地的望族之后。二人多行善,广积德。

一天晚上,林默的母亲陈氏梦见观音大士慈祥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陈氏便怀了孕。一天傍晚,陈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陈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周,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林默一共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她幼而颖异,不满周岁,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看见诸神的塑像,就双手合于胸前进行参拜。五岁能背诵观音经。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诵经,早晚不懈。十三岁时,吕洞宾扮做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度人正果。”于是传授给她“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林默十六岁时,与一群小女孩闲游嬉戏,照妆于井中。忽见吕洞宾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吓得撒腿跑开,林默则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这个礼物,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房子中,却能时常神游四方。谈吉凶祸福,没有一次不应验的。林默还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年仅28岁,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

林默的灵体在空中轻盈地漂浮着,目光紧紧锁定着自己留下的躯体被渔民救回陆地的那一幕,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她的尸体被温暖的阳光洒满,渔民们的呼喊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而她的目光则空中被一个英俊洒脱的身影所吸引——吕洞宾。这个男人,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让她不知所措,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就在那一瞬间,林默的脑海中突然涌现出无数记忆,像是潮水般扑面而来。她意识到自己并非寻常之人,竟然是西王母的转世分身,亦曾在历史的长河中化身为武则天,经历了十世的轮回,或为妓,或为娼,承受了无尽的苦涩与艰辛。

然而,最让她心潮澎湃的,莫过于面前这个男人。无论她在每一世的身份如何卑微,吕洞宾始终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每一世都在寻找她,哪怕她身处最黑暗的角落,他也从未放弃过。每一世的相遇,都是命运的安排,每一世的陪伴,都是灵魂的契约。即使生命的终点来临,他也始终陪伴在她的身旁,仿佛在告诉她,无论身份如何,爱与陪伴永远是最珍贵的存在。

林默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仿佛感受到吕洞宾那份坚定的目光,温暖而有力。她的灵体在空中轻轻旋转,似乎在向他传递着无声的情感:这一世,她终于不再孤单。

吕洞宾问,你快乐吗?

林默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羞涩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光彩。“有你在身边,我能不快乐吗?”她的声音如同清晨的露珠,清脆而动人,仿佛在诉说着心底的甜蜜。

吕洞宾微微一笑,眼角流露出温柔的关切。“那么,以后我该如何称呼你呢?是武则天,还是小翠?又或者是金三圆,还是林默?”

林默认真地思索了一下,随后坚定地说道:“叫我林默吧!就像你叫吕洞宾一样,这个名字承载了我这一生的故事和经历。就像你是吕洞宾,不是东华帝君的分身。我也不是历史上的那些传奇人物。我这一世,就是我自己。”

她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仿佛在宣告自己的身份。“救人,助人,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无论身处何地,我都愿意做我自己。我就是林默,那个真实的我,而不是武则天,不是小翠。”她的目光直视着吕洞宾,满怀期待与渴望,“吕洞宾,你愿意接纳这样的我吗?”

这一刻,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气息,仿佛时间都为他们的对话而停滞。林默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她渴望着吕洞宾的回应,希望在这个瞬间,能够得到他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吕洞宾笑着说道:“哈哈,已经轮回了十次,不管你如今的模样如何,我都毫无悔意!林默,这一世,你愿意这样活着,我也会全心全意地接受这样的你!”

林默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小时候立志要在海边救人,虽然我的肉体已经消逝,但我的誓言依然在心中燃烧,永不熄灭。我仍然要救人,哪怕我的身体已经不再。”

吕洞宾点头,脸上满是鼓励的神情:“没关系,我会陪着你,一起去救人。这一年,我会在你身边,帮助你熟悉我传授的分身之术。等你掌握了这门技艺,我们就可以留下一个分身去救人,而我们自己则可以安心离开。”

一年后,林默毅然决定留下自己的分身,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地的百姓感激不已,纷纷为她建立庙宇,恭敬地奉祀着这位无私奉献的女神。她的善行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温暖着每一个角落。渔民把她奉为妈祖。

此时,林默与吕洞宾一同见到了白牡丹。站在她面前,林默的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曾几何时,她作为武则天,心中充满了仇恨,甚至一度想要用刀刃结束白牡丹的生命。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她却成为了这位女子的师娘,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欣慰。

林默回想起自己经历的十世轮回,那些悲惨的往事仿佛一幕幕在眼前闪过。幸好有吕洞宾的陪伴与支持,让她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而这位徒弟白牡丹,与朱小戒天人相隔,不知何时才能重聚。

林默她沉浸在这些思绪后,微微一笑,推开了吕洞宾,调皮地说道:“我们两个女人的悄悄话,你可不许偷听哦!”她的声音轻快而温柔,仿佛在召唤着那份与白牡丹之间纯粹的友情与信任。此刻,所有的过往与纠葛都化作了温暖的回忆。

师徒三人通过两界山穿越了佛界与人间,朱小戒与白牡丹互留了自己的影石,借助猪八戒这个穿越使者,传递着彼此的情意。

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世界,无法见面,却依然能通过影石诉说心中所思所想。每当朱小戒在天庭的宁静中思念白牡丹时,他就会轻轻触碰那块闪烁着温暖光芒的影石,仿佛她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而白牡丹在繁华的人间,也常常透过影石,向朱小戒倾诉自己的心情与感受。那份情意,犹如清风拂面,温暖着彼此的心田。

在这个过程中,师娘林默的出现为他们的关系增添了更多的温情与支持。林默不仅是个智慧而温柔的女性,还是一个能倾听心声的朋友。许多不方便与男人谈及的话题,白牡丹总能在林默的陪伴下倾诉出来,心情也因此变得愈加开朗。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愈发灿烂,仿佛那些烦恼与困扰都被驱散了。

好日子没过几年。

公元1000年至1200年地球定义为一个寒冷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这个寒冷期的平均温度比现代要低,尤其是在1200年前后,气温达到了谷值。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异常的寒冷天气,如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福州的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地球正式进入灵气哀竭时代,在这一时期,地球上的灵气资源逐渐枯竭。

佛界与凡人界在两界山的界点正式分离,这一事件象征着超凡力量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断裂。两界山作为连接佛界与人间的桥梁,如今已不再具备其连接功能。佛界的神圣存在与凡人界的日常生活彻底隔离。

此外,天庭也无法派遣任何神仙下凡,原本能够下凡的神仙,如今已无法跨越那道无形的屏障。神仙与人类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西王母因林默的分身不断地施救于众生,积累了无数的功德。她深知,功德之重,乃是天庭最为看重的修行之道。于是,西王母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允许林默和吕洞宾重返天庭,继续他们的修行之路。

林默和吕洞宾心中充满感激,但他们也明白,自己尚在凡间,若不离开,只会占用他人的灵气资源,影响众生的修行。因此,他们决定与白牡丹商量一个周全的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先飞升天庭,帮助白牡丹守护月球通道,等待她成功登月的那一刻。

在离开前,他俩把剩余的灵力全部注入妈姐庙,为后来人赐福。等待有缘人得到帮助。

在白牡丹温柔而坚定的目光中,林默与吕洞宾的身形渐渐化作两道绚烂至极的虹光,它们划破长空,穿透了凡尘的枷锁,直奔那遥远而神圣的天庭。这一刻,天际仿佛被点亮,两人的身影在空中交织、闪耀,如同耀眼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彼此的道路,也温暖了下方所有仰望之人的心房。

白牡丹站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那两道逐渐远去的虹光,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师傅成功飞升的由衷喜悦,有对未知未来的淡淡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期待。她深知,林默与吕洞宾的飞升不仅意味着他们修行路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对她个人梦想与追求的一种鼓舞与激励。

“我,白牡丹,也绝不会让任何人失望。”她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月球,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所在,成了她心中新的目标与向往。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能够站在那片银色的土地上,实现与朱小戒重逢的梦想,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妈祖林默庙宇被赐“顺济庙额”

妈祖赐圣泉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

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一处地方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

第二天村民前去挖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救渔船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降甘霖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吕洞宾还被宋徽宗封为妙道真人,为其塑像,供于景灵宫。

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贤灵女”。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受到36次褒封,被封为“天上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