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说服

孙悟空领着猪八戒,踏着祥云,直奔高老庄而去。云雾缭绕之间,二人俯瞰着大地,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兴奋。降下云头的那一刻,孙悟空的目光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朱小戒和已经化身为人形的猪八戒站在一齐,恰似一幅漂亮的画卷。

孙悟空心中暗想,朱小戒的容貌真是出众,果然不愧是东华帝君的血脉,气质非凡。此时的猪八戒,虽已不再是那只憨态可掬的猪,但他身上仍然流露出一股亲切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就在这时,高翠兰毫不犹豫地扑到猪八戒的怀里,满脸的喜悦与兴奋,仿佛一切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她激动地说道:“这次你可不能再走了吧!”

猪八戒满脸兴奋地说:“走是肯定不走的!不过,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同大家说,让我和他先进庄,慢慢聊!”

高翠兰在一旁听着,心中不禁一震。她只听到八戒坚定地说不走,却不知道他口中的“重要事情”究竟是什么。心里暗想,什么事能比八戒留下来更重要呢?她的思绪在脑海中飞速穿梭,满是疑惑。

更让她心神荡漾的是,眼前的八戒气宇飞扬,神采奕奕,仿佛全身都散发着光芒。这样的他,怎么可能让人不心动呢?高翠兰的心头小鹿乱撞,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红晕。她忍不住想,难道八戒的“重要事情”与自己有关?或者说,他的心中早已藏着什么秘密。

四人缓缓走进房间,室内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而又期待。孙悟空自信地坐在主位上,神态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猪八戒则显得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开口。他用眼神暗暗示意孙悟空,期待他能够主动发言,打破这份沉默。

孙悟空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随后转向高翠兰,语气中透着几分亲切和坚定:“弟妹,想当年我们奉观音菩萨之命,携手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艰难险阻,历经磨难。虽然这些年我们各自奔波,分离已逾十载,但今天见到八戒,我心中感慨万千。”

他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如今,八戒已经是人形,身上更是有了净坛使者的菩萨果位。想想当初的种种,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弟妹,你说,这是不是证明了八戒的努力与付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功德圆满了呢?”

看着高翠兰点了点头,孙悟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预见了即将到来的冒险。“现在,观音菩萨又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了,完成后估计会有不少好处哦!”

高翠兰微微一笑,她轻柔地说道:“只要不让猪八戒离开我们,什么任务都无所谓。”

孙悟空见状。“弟妹这么说了,那我就把任务告诉你吧!”他略微停顿,眼神中满是神秘,“你的儿子朱小戒要派到大唐去,保护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高翠兰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心中从满是兴奋转为无奈和绝望。她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十几年的岁月仿佛就在这一瞬间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迫面对这样的状况——在丈夫离家十多年后,他一下回到了她的生活中,带来高兴的同时,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十几年来,她独自一人抚养着儿子,经历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如今,儿子却要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去追寻属于他的未来,而她却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失落和恐惧。她无法想象,失去儿子的那一刻,会是怎样的心痛。

“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们一家三口?”她心中默默呐喊,眼泪无声地滑落。她想起那些年,丈夫离去后,她在生活中挣扎的每一个瞬间。如今,面对可能即将离开的儿子,心中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高翠兰正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了哀怨与愁苦。她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难以散去。然而,朱小戒却恰恰相反,满脸兴奋,眼中闪烁着无法掩饰的光芒。那是大唐,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度,保护重要人物的使命不是在长安,就是在洛阳,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唐的繁华之地,都是他心中一直向往的梦想之地。

高翠兰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她看着儿子朱小戒,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儿子长大了,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似乎在向她传达着一种无声的决心。她知道,朱小戒想要走出去,去迎接属于他的冒险与挑战,去撞击那未知的世界。

她心中暗自思忖,或许,正是时候让儿子去探索外面的天地。即便她有些不舍,但她也明白,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真正成长。想到这里,她的心情渐渐平复,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未来的日子里,或许只与猪八戒两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选择。

孙悟空见高翠兰的脸色逐渐好转,心中一阵喜悦,便抓住这个机会,迫不及待地说道:“高翠兰,你放心吧!观音菩萨早已预言,此去朱小戒绝对没有生命危险,而且在大唐还有一场美好的姻缘在等着他呢!”他的声音中透着满满的热情,仿佛在为朱小戒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辉大道。

猪八戒在一旁听得心中暗暗点赞,心想:“师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了?这难道是成佛后开了窍?”他心里不禁感慨,想起那场姻缘,觉得自己似乎也有些责任,便忍不住想插嘴:“这姻缘可是我老猪欠下的,儿子还是不要去碰的好,万一惹出什么祸事可就麻烦了!”

正当八戒准备继续发言时,孙悟空用眼神制止了他,似乎在说:“别急,先让高翠兰同意朱小戒去大唐,这才是当务之急。”八戒想了想,觉得师兄说得有道理,便点头同意,心中暗自决定,等事情稳定下来后,再慢慢叮嘱朱小戒一些注意事项。

高翠兰再次发问,语气中透着疑惑与不解:“你们的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不亲自去保护那些重要人物,而要让我这个毫无本事的儿子来承担这个重任呢?”

孙悟空耐心地解释道:“弟妹,您要明白,天道在不同地界是有差异的。在大唐的地界,我们这种程度修行人不具备随意施展法力的自由。若我们不以普通人的形态出现在世间,一旦施展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引起下大唐凡人届天地意识的警觉和反击。这种反应会将我们排斥出这个世界,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不对这个世界造成过大的干扰。”

孙悟空进一步解释,若天下太平,修为强如玉帝,也只能在凡间待一天。

每年到春节期间,大唐百姓通过各种民俗活动来庆贺盛事。同时天界的诸神跟随玉皇大帝一同下界到凡间,除了展现神仙与凡人的“普天同庆”,最重要的是监察世间的善恶之事。

如腊月二十一,五岳大帝同时下降,他们的神职包含了山川河岳、飞禽走兽等,也是为了玉皇大帝的下界提前做好准备。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亲临凡间体察民情,巡查民间善恶,根据人们的表现来决定明年的祸福。第二天他就必须返回天庭。

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孙悟空又提到第二种神仙在凡间的时间往往较为漫长的情况。每当这一现象出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妖魔横行的情况屡见不鲜,给人间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混乱。天地之间的元气因妖魔的肆虐而失衡,导致自然法则的紊乱,生灵涂炭,民众苦不堪言。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天庭决定派遣神仙下凡,斩妖除魔,以恢复天地的和谐与安宁。这些神仙肩负着重任,必须在凡间深入妖魔的巢穴,运用他们的法力与智慧,将那些肆意妄为的妖邪一一消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天地间的元气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生灵开始重获安宁,万物复苏。

然而,在完成使命后,神仙们也意识到,既然天地已然恢复平衡,他们也必须遵循天地的法则,返回天庭,继续履行他们的职责。

根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记载,龙汉元年七月十五日,元始天尊在八景天宫上元神殿里,向三十六天帝、十极真人等宣说无上至真妙法。

此时忽然在上元天宫东北方向,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天门被打开了。众神俯视人界,发现满天都是黑毒血光秽杂之气。妙行真人告诉元始天尊,凡间有六天魔鬼在祸害众生,致使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元始天尊敕命真武大帝部领三十万神将,六丁六甲,五雷神兵,一同下界到凡间。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踏腾蛇八卦神龟,手持北方黑驰衮角断魔雄剑,在七日之内荡平那些妖魔。返回天庭。

孙悟空道:“在神仙下凡的方式中,实际上存在两种主要的途径,这两种方式使得神仙们在凡间的逗留时间较长,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命运和修行过程。

首先,第一种方式是被贬下凡。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神仙在天庭犯下了某种错误,因而受到惩罚,被迫降临人间。以猪八戒和沙僧的故事为例,他们因各自的过失而被贬至凡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身上仅保留了妖元力,无法直接返回天庭。这种被贬的状态使得他们在凡间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最终通过修行和积累德行,才有机会恢复他们的神仙身份。

其次,第二种方式是转世下凡。这种情况涉及到神仙选择以凡人的身份重生,通常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或修行。例如,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而王玄甫则是东华帝君的转世。这些转世的神仙在降临凡间时,共同的特点是失去了前世的记忆,身上毫无法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经历人生的种种挑战,逐步积累经验和智慧,才能再次踏上修仙之路,最终重返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