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玉杯倒 作品

180.第179章 例行检查

第179章 例行检查

范闲看了一眼一脸不甘的王启年,笑道。

“我怎么感觉你比我还想追啊,就这么想要一展所长啊。”

被说中心事,王启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不瞒大人,我这一身追踪之术,都还没开始施展呢,确实觉得有些…”

范闲笑着接过话头。

“扫兴是吧,我也觉得有些扫兴,但是照咱们刚才的分析,我找不到理由支持咱们继续追下去,我也不想强行出那个风头,所以…勾起了你的兴致又扫了你的兴,这一点我很抱歉。”

王启年摆摆手。

“诶,大人言重了,仔细想想大人说的其实完全在理,既然没必要追那还追什么,刚才一时没想明白,但现在想明白了,让大人见笑了。”

说罢王启年提起箱子背在身上,看向范闲。

“那大人,咱们回城?”

范闲朝北方看了一眼,若有所思道。

“你说,那幕后黑手既然敢杀那偏将全府灭口,会不会也想着强行从监察院手中,灭了司理理的口。”

王启年想都不想。

“不可能,以监察院的权势,庆国没人敢对监察院下手,除非他疯了!”

稍加思索后,范闲耸了耸肩。

“也是,那回吧!”

……

二人步行回城路上,走着走着,范闲突然停下了脚步,脸上表情惊疑不定。

王启年也跟着停下了。

“怎么了大人?”

范闲没应答,伸手示意他先别打断自己思路,王启年顿时闭上了嘴巴,不敢打扰。

过了一会儿,范闲开口了。

“还记得我在城门口跟你说的,总觉得司理理脱身之法有问题吗。”

王启年点头道。

“记得啊,大人想到问题所在了?”

范闲嗯了一声道。

“自我出城之后始终心神不宁,方才你的一番话中的某一句更是加重了我的疑虑,我想了半天终于想到是哪句话了。”

王启年有些诧异。

“我的话?哪一句?”

范闲看向他。

“你方才说,司理理火烧花船,驾马出城,必定会引起监察院的警觉,就是这句话加重了我的疑虑。”

王启年想了想,没想明白。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范闲道。

“话没错,事儿不对呀!你有没有想过,司理理为什么要逃走?”

王启年道。

“担心自己暴露,自然是要尽早脱身了。”

“那她为何要烧船?”

“烧船…”

“他要逃走,逃便是了,烧船有什么意义?”

“这…兴许是那船上有什么机密信函,不想被监察院搜到。”

“烧信即可啊。”

王启年闻言愣了一下。

“对啊,烧信就好了,她烧船干什么?啧嘶~”

范闲接着抛出问题。

“想不明白你先别想了,还有一点,她为什么要策马出城,化身六路?”

这题王启年会答。

“自然是要混淆视听。”

范闲目光灼灼的盯着王启年,循循善诱道。

“可她若是乔装打扮,悄悄出城会怎么样?”

王启年顺口说道。

“昨日她走时还没人怀疑到她,她若悄悄出城…”

说到这儿王启年脸色变了变。

“若她悄悄出城,那再想找她岂不是会更难。”

范闲挑了挑眉道。

“可她还是大张旗鼓的烧船策马,引人注目,为了什么呢?”

王启年顺着思路想下去。

“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出逃了?”

范闲打了个响指。

“没错!”

范闲转身望向北方,目光闪烁。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集在京都以北,揣摩她的逃亡路线,我若是她,众人视线被吸引之时,就是销声匿迹的最好时机!”

王启年恍然。

“那这么说,这六路人马没有一个是司理啊!”

范闲点点头。

“若是我的猜测没错,此时的她恐怕早已潜藏在众人视线之

外了。”

王启年还是有些不解。

“那我就想不明白了,她悄悄逃了就是,闹这一出是干什么呀?”

范闲想起梅呈安闲聊时说过的如今天下形势,心中一动,问道。

“我听说现在庆国和北齐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嘛,有这回事儿吗?”

王启年啊了一声。

“是有这么回事儿,不过这跟司理理有什么关系。”

确认了这一点,范闲很快就理清了思路。

“既如此,此时北边一定戒严,她要北上的话,时机不太对!就算偷偷出城,也一样是关隘众多,守备森严。”

王启年方才的疑惑解开了,新的疑惑随之诞生。

“可她这么闹,那北边,查的不就是更严了吗?”

对啊,那她这是…范闲思索一番,灵光一闪。

“所以她,未必是往北啊。”

“啊?不回北齐啦?”“回肯定是要回,诶,老王,要是不往北去,还有什么路能到北齐吗?”

王启年有些困惑。

“回北齐不往北?这岂不是…”

范闲道。

“别想了,快把你那地图拿出来,咱们研究一下。”

……

二人重新蹲了下来,王启年看着眼前的地图陷入沉思,范闲老老实实的蹲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也不敢打扰。

地图的事儿,范闲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实在是太抽象了,根本懂不了一点儿,还是听地图专家的吧。

王启年没有辜负他的期许,还真找到了。

“确实有条路!”

范闲眼睛一亮。

“说说看!”

王启年指着地图道。

“不北上,一路向东,找到商船,海上归齐!”

“那哪座海港最有可能?”

“东夷城啊,不对,我方对东夷城也戒备森严,况且去东夷城,也是关隘众多,除此之外…”

王启年目光跟随着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看到右下角一个小方块的之后眼晴亮了。

“那就是这个!诶,大人,你看这儿眼熟不眼熟?”

范闲还真看了,看完觉得自己好蠢,没好气的说道。

“你都画成这样了,我能眼熟什么呀?赶紧说!”

王启年也不卖关子了。

“这就是大人从小长大的地方!”

范闲一愣,脱口而出。

“澹州港?”

王启年嘿嘿一笑。

“正是!”

你别说,得知那个小方块子就是澹州之后,范闲再看,一点也不觉得抽象了,甚至感觉亲切许多。

王启年道。

“从京都出,到澹州港,这就都在庆国范围内了,通行无忧。”

范闲点了点头。

“那司理理八成就是要走澹州港了,诶,你再看看,从京都北门出,折往澹州港,哪儿条路线最近?”

王启年看了两眼地图后,嘶了一声。

“怎么了?”

王启年眼睛盯着地图道。

“从北门…到澹州港,山脉拦路,关隘阻拦,这也不好走呀,不过…”

听前半句,范闲本来还有些失望,但到最后有转折,顿时急道。

“不过什么,你赶紧说呀。”

王启年看他一眼道。

“若是不走北门,那倒是有一条便捷之路,那就是重返京都,从,东门出!”

范闲回身看向远处隐约可见的京都北门,眯了眯眼睛。

“也就是说,要想速回北齐,司理理必定要折返京都咯。”

身旁的王启年同样望着北门道。

“大人,此时北门刚开没多久,司理理折返也需要时间,咱们此时在北门潜伏的话,很有可能抓她个正着。”

范闲勾了勾嘴角。

“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王启年赞叹于范闲的出口成章,默默的品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应情应景,笑道。

“朱大人手下那批人注定是要扑空咯。”

……

监察院。

朱格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手下。

“你说什么?回来了?”

“是,不久前范闲和王启年重新在北门口现身。”

朱格觉得有些奇怪。

“他们这是发觉自己追不上,所以放弃了?”

“比较奇怪的是,二人到了北门后,就留在了那里,也不往城里走,一直盯着入城行人,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朱格闻言轻皱眉头。

“你说他们是在盯,入城的人?”

“是。”

“范闲亮身份让城门校尉配合了吗?”

“未曾,只躲在城门暗处,悄悄观察,而且兄弟们观察一番后发现,范闲和王启年也不是盯入城的所有人,只盯着马车货车这些能藏人的,只要碰见必上前拦路检查。”

朱格有些纳闷。

“这范闲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不去追司理理跟这儿查什么人呢这是,他莫不是觉得司理理还有可能暗藏起来折返京都?”

“不能吧,这会儿回京都,那岂不是找死吗?”

“说的就是啊,异想天开嘛不是。”

朱格皱眉又思索了一会儿,还是想不明白,也懒得想了,摆摆手道。

“算了,只要不坏我的事儿,随他折腾吧,那边怎么样了,还剩几路?”

“又确认了两路,都不是司理理,只剩下…”

……

北城门口。

一名布衣男子牵马拉着一辆装有两大筐蔬菜的板车缓缓行进城门。

不用范闲示意,王启年已经上前拦下了。

布衣男子一脸懵逼。

“你们是什么人,拦俺干啥?”

王启年笑道。

“别怕别怕,我是监察院的,在稽查盗匪,例行检查,而已,很快的。”

监察院三个字一出,布衣男子眼里闪过一丝慌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