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妖火 作品
第716章 讲究的周大伯
“东子,人送上火车了?”
“嗯,看着他们进了火车站大楼,我们才回来的。”
李向东回了一句坐在院子里的李老头,看着院子里的桌椅板凳,还有锅碗瓢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上前仔细打量了一遍,全都是黄叔一家回城后淘换的普通物件。
李向东寻思着都要住新家了,家具摆设肯定要全给换了,而且那些吃饭的家伙事,他也不想用别人家的。
他把自己的想法给李老太和李母说了一遍,两人听完后瞧他的眼神开始有些不对劲。
“好好的东西不要了?”
李向东看向李老太笑道:“换新的。”
“你有多少钱你还换...”
李母话说一半,想起小儿子确实挺有钱的,有多少她不知道,但买房的钱是说拿就拿了出来,那肯定也不会差换新家具的钱。
“随你的便吧,老娘懒得管你。”
“还是要管的。”
李向东哄了哄李母,再次开口道:“您二位瞧瞧这些东西哪些家里用的着,我给你们单独留下,剩下的再让我老丈人一家和小林子他们给分了。”
“就那两口樟木箱子,别的咱家都有,多了也用不着。”
李母说出相中的东西,李向东点头应下。
“三木!“
“怎么了东子?”
“你来帮我搭把手。”
樟木箱子不小,李向东一个人抱不住,他等张森过来后两人拎着往院外走。
“娘,家里的钥匙给我,我先把这两口樟木箱子送回去。”
抬着樟木箱子路过李母身边时,李向东接过钥匙便往院外走。
“爹,你去干嘛?”
“玩你们的。”
看到李晓海几个要凑过来,李向东直接不让他们凑近,只是赶走了李晓海几个,李小竹带着张苗苗堵在了垂花门门口。
“爹~妹妹~”
李小竹跟院里所有人显摆完自己多了个妹妹,现在又找上了李向东。
“你哪来的妹妹?你要叫人家苗苗姐。”
李小竹才不听李向东的,她仰着脑袋继续喊道:“妹妹~妹妹~”
“我是妹妹,她是小猪姐姐。”
张苗苗现在已经认下了李小竹这个姐姐,不仅是因为怀里的洋娃娃,她现在嘴里的大白兔奶糖,还是李小竹舔了两口后塞她她的呢。
“苗苗,不是小猪,是小竹,竹子的竹。”
张森听到自家闺女自降年龄喊人家姐姐,他也只是笑笑,小孩子嘛,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呗,再大一点懂事后自己就改过来了。
但是小竹喊成小猪可不行,旁边的李小竹已经嘴巴噘的老高了。
张苗苗乖巧的点头,“嗯,是小竹姐姐。”
“妹妹乖~”
李小竹笑眯了眼睛,抬手摸了摸张苗苗的脑袋。
“行了,你们玩吧,快把路让开。”
折腾两趟,两口樟木箱子放上大门口的三轮车,东西送回老李家放到正房客厅,李向东锁好院门,带着张森再次回到新家。
此时,院里的所有东西已经擦洗好,只剩下李大哥和阿哲几个还在屋里打扫屋顶,而且瞧着也快马上完工。
干活的年轻人多,李父和周父,周大伯这些上年纪的也不用上手,全都坐在刚刚擦洗干净的凳子上闲聊。
“爹。”
李父和周父听到李向东喊着人走过来,他们俩同时看了过去。
李父发现不是在喊自己,转头继续和蛐蛐孙抽烟闲聊。
李向东在周父身前停下脚步,抬手指了指院里那辆老黄家留下来的二手自行车。
“那辆车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上,这样我大哥和兴哥歇班回家也方便,礼拜六下班没客车也不耽误回家。”
“不用不用,自行车给他们干嘛?你留着。”
周父摆手拒绝,周大伯跟着开口。
“东子,我家有自行车,以后就让他们哥俩骑,这事你就甭管了。”
李向东知道周大伯家有自行车,关键那辆自行车周大伯有用,最起码他做为村干部就需要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公社开会。
“爹,大伯,咱们一家人不说外道话,我家那辆自行车平时都没有人骑,多了也是放着吃灰。”
“是不是啊爹?”
这一句李向东是说给李父听的,可他发现李父压根没搭呛,正在和蛐蛐孙低声交谈,他赶忙上手拽了拽李父的衣服。
“干嘛?”
“没事,我刚喊您,您没听到。”
“哦,你喊的是我啊?我还以为你在喊亲家呢,什么事你说,我刚跟你孙叔说话,没听到。”
“我说老黄家留下的自行车给我大舅哥骑,咱们家有一辆,用不上两辆自行车,您说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对。”
李父听完立马点头,家里的自行车确实用处不大,真要是必需品,他们家早买了,也不会让回城后的李向东喝头汤。
“亲家,听你们女婿的。”
李父跟着劝周父和周大伯收下那辆二手的自行车,坐在一旁的蛐蛐孙也跟着说了两句。
“行吧。”
周父不再推辞,冲着正房喊道:“老大,德兴,你们俩先出来。”
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手里拿着扫帚,头上带着一张报纸折成的帽子,前后脚从正房走了出来。
“爹,你喊我们俩干嘛?”
周父等他们俩进前,开口道:“东子这会有时间,亲家也在这,咱们正好说说东子花钱给你们俩买工位的事。”
“嗯,这事是要说清楚,上午去顶岗的路上,黄家那两个小子说东子买他们俩的岗位,一共花了两千五,这钱你们俩的还。”
周大伯说着又指了指院里那辆自行车。
“那个也是东子为了方便你们哥俩歇班回家准备的,我说,你们哥俩听着,你们俩以后每年还东子一百五,我们俩当老子的每年也给你们凑五十,这样一年咱们还两百,还七年,我这样安排,你们俩有意见没?”
“没意见,爹,我都听您的。”
“嗯,大伯,我听你的。”
李向东心里默算着这笔账,一年两百,七年一千四,两个人就是两千八,周大伯这人还真是讲究,这是把利息也给算上了。
“大伯,多了,这钱不是这么算的。”
“嗯,看着他们进了火车站大楼,我们才回来的。”
李向东回了一句坐在院子里的李老头,看着院子里的桌椅板凳,还有锅碗瓢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上前仔细打量了一遍,全都是黄叔一家回城后淘换的普通物件。
李向东寻思着都要住新家了,家具摆设肯定要全给换了,而且那些吃饭的家伙事,他也不想用别人家的。
他把自己的想法给李老太和李母说了一遍,两人听完后瞧他的眼神开始有些不对劲。
“好好的东西不要了?”
李向东看向李老太笑道:“换新的。”
“你有多少钱你还换...”
李母话说一半,想起小儿子确实挺有钱的,有多少她不知道,但买房的钱是说拿就拿了出来,那肯定也不会差换新家具的钱。
“随你的便吧,老娘懒得管你。”
“还是要管的。”
李向东哄了哄李母,再次开口道:“您二位瞧瞧这些东西哪些家里用的着,我给你们单独留下,剩下的再让我老丈人一家和小林子他们给分了。”
“就那两口樟木箱子,别的咱家都有,多了也用不着。”
李母说出相中的东西,李向东点头应下。
“三木!“
“怎么了东子?”
“你来帮我搭把手。”
樟木箱子不小,李向东一个人抱不住,他等张森过来后两人拎着往院外走。
“娘,家里的钥匙给我,我先把这两口樟木箱子送回去。”
抬着樟木箱子路过李母身边时,李向东接过钥匙便往院外走。
“爹,你去干嘛?”
“玩你们的。”
看到李晓海几个要凑过来,李向东直接不让他们凑近,只是赶走了李晓海几个,李小竹带着张苗苗堵在了垂花门门口。
“爹~妹妹~”
李小竹跟院里所有人显摆完自己多了个妹妹,现在又找上了李向东。
“你哪来的妹妹?你要叫人家苗苗姐。”
李小竹才不听李向东的,她仰着脑袋继续喊道:“妹妹~妹妹~”
“我是妹妹,她是小猪姐姐。”
张苗苗现在已经认下了李小竹这个姐姐,不仅是因为怀里的洋娃娃,她现在嘴里的大白兔奶糖,还是李小竹舔了两口后塞她她的呢。
“苗苗,不是小猪,是小竹,竹子的竹。”
张森听到自家闺女自降年龄喊人家姐姐,他也只是笑笑,小孩子嘛,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呗,再大一点懂事后自己就改过来了。
但是小竹喊成小猪可不行,旁边的李小竹已经嘴巴噘的老高了。
张苗苗乖巧的点头,“嗯,是小竹姐姐。”
“妹妹乖~”
李小竹笑眯了眼睛,抬手摸了摸张苗苗的脑袋。
“行了,你们玩吧,快把路让开。”
折腾两趟,两口樟木箱子放上大门口的三轮车,东西送回老李家放到正房客厅,李向东锁好院门,带着张森再次回到新家。
此时,院里的所有东西已经擦洗好,只剩下李大哥和阿哲几个还在屋里打扫屋顶,而且瞧着也快马上完工。
干活的年轻人多,李父和周父,周大伯这些上年纪的也不用上手,全都坐在刚刚擦洗干净的凳子上闲聊。
“爹。”
李父和周父听到李向东喊着人走过来,他们俩同时看了过去。
李父发现不是在喊自己,转头继续和蛐蛐孙抽烟闲聊。
李向东在周父身前停下脚步,抬手指了指院里那辆老黄家留下来的二手自行车。
“那辆车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上,这样我大哥和兴哥歇班回家也方便,礼拜六下班没客车也不耽误回家。”
“不用不用,自行车给他们干嘛?你留着。”
周父摆手拒绝,周大伯跟着开口。
“东子,我家有自行车,以后就让他们哥俩骑,这事你就甭管了。”
李向东知道周大伯家有自行车,关键那辆自行车周大伯有用,最起码他做为村干部就需要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公社开会。
“爹,大伯,咱们一家人不说外道话,我家那辆自行车平时都没有人骑,多了也是放着吃灰。”
“是不是啊爹?”
这一句李向东是说给李父听的,可他发现李父压根没搭呛,正在和蛐蛐孙低声交谈,他赶忙上手拽了拽李父的衣服。
“干嘛?”
“没事,我刚喊您,您没听到。”
“哦,你喊的是我啊?我还以为你在喊亲家呢,什么事你说,我刚跟你孙叔说话,没听到。”
“我说老黄家留下的自行车给我大舅哥骑,咱们家有一辆,用不上两辆自行车,您说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对。”
李父听完立马点头,家里的自行车确实用处不大,真要是必需品,他们家早买了,也不会让回城后的李向东喝头汤。
“亲家,听你们女婿的。”
李父跟着劝周父和周大伯收下那辆二手的自行车,坐在一旁的蛐蛐孙也跟着说了两句。
“行吧。”
周父不再推辞,冲着正房喊道:“老大,德兴,你们俩先出来。”
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手里拿着扫帚,头上带着一张报纸折成的帽子,前后脚从正房走了出来。
“爹,你喊我们俩干嘛?”
周父等他们俩进前,开口道:“东子这会有时间,亲家也在这,咱们正好说说东子花钱给你们俩买工位的事。”
“嗯,这事是要说清楚,上午去顶岗的路上,黄家那两个小子说东子买他们俩的岗位,一共花了两千五,这钱你们俩的还。”
周大伯说着又指了指院里那辆自行车。
“那个也是东子为了方便你们哥俩歇班回家准备的,我说,你们哥俩听着,你们俩以后每年还东子一百五,我们俩当老子的每年也给你们凑五十,这样一年咱们还两百,还七年,我这样安排,你们俩有意见没?”
“没意见,爹,我都听您的。”
“嗯,大伯,我听你的。”
李向东心里默算着这笔账,一年两百,七年一千四,两个人就是两千八,周大伯这人还真是讲究,这是把利息也给算上了。
“大伯,多了,这钱不是这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