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之本 作品
第534章 不堪大用
汤亭林被王学洲的话噎的半晌说不出来。
僵着脸问道:“如果是复刻本,我怎么知道内容是真是假?”
王学洲端起茶水吸了一口,将一杯白开水喝的津津有味儿:“爱信不信。”
汤亭林感觉冷水一盆一盆的往脸上泼,忍不住也叹气:“我总算是理解之前跟你打交道的人,为什么提起你就咬牙切齿了,你这外号起的一点没错,王难对,你是真难缠啊!”
王学洲哼哼两声:“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了,你想知道的我毫无保留全告诉了你,就连证据都复刻了给你,你还要怎样?你什么都没付出就拿到了我忙活这么久拿到的东西,怎么还反过来指责我难缠呢?”
汤亭林张了张嘴,颓然道:“反正你说破了天,你就是王难对!大家都知道!”
“好好好,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我也不会少块肉。”
王学洲干脆利落的结束这个话题,汤亭林将复刻的账本放进怀中起身:“我该回去了,再拖下去要我的小厮要暴露了。”
王学洲扭头冲着外面喊了一声:“来人啊!”
石明推门而入。
“给汤大人的干粮和水囊准备好了吗?”
石明点头:“准备好了。”
王学洲起身:“走,我送你。”
汤亭林心中总算是稍有安慰,算他还念着他没吃没喝的。
两人一路出城,看着百姓们被安置的井井有条,眼神也不像之前路上遇到的那些死气沉沉,汤亭林对王学洲也不吝赞美。
“虽然和你共事确实让人有些不好捉摸,但汤某承认你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么多年不忘初心,某佩服。”
王学洲拱手:“客气客气,看在你我互相放哨的情意上,我提醒你小心行事,远水解不了近渴,你自己该装傻的时候要装傻,不要被人当了枪使。”
汤亭林脸色郑重:“多谢提醒,还请子仁帮我保密我来过这里的事。”
王学洲点头:“自然。”
“告辞!”
汤亭林一拱手,夹了马腹上了官道,茂源连忙跟上。
红丹县距离延安府的路程不算远,骑快马一天就赶到了距离延安府最近的驿站。
汤亭林抹黑回去,装扮他的小厮激动地差点哭出来:“老爷!您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小的就装不下去了!延安知府已经派人请了两次,都被小的用感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为由拒绝了!”
汤亭林舒了一口气:“知道了,明日就进城。”
王学洲此时正在大牢中。
安培源和安子冲两个人关押在一个牢房中,方便安培源照顾儿子。
看着憔悴了许多的安培源,王学洲搬来一张椅子坐在两人的牢门前:“你们父子两个倒是好命。”
安培源坐在儿子身旁,不语,只是看着王学洲的眼神已经由之前的不屑成为了如今的惊惧。
“田老爷被我下令血溅当场,你们却因为攀咬出樊大人而活到了现在,所以不仅你不能死,你儿子也不能死,回头我就让李大夫过来给他好好的诊治。”
安培源冲到栅栏处,抓着栅栏紧紧的盯着他:“此话当真?”
王学洲点头:“自然是真的!但是你该做什么,清楚吗?”
安培源阴沉着一张脸,心中清楚王学洲要他说什么,无非是怎么和樊大人搭上线的。
不说现在就要死,说了以后会死。
他自然选择后者。
“好!只要我的冲儿能好起来,我就告诉你一五一十的告诉你,签字画押,并且愿意指证樊大人!”
王学洲伸出手指头摇了摇:“不不不,你没有和我谈条件的资格。”
他往后招了招手,石明捏着笔和纸走了过来。
“现在开始吧,说的好有奖励。”
安培源瞪着他,半晌又颓废了下去,一屁股坐在地上。
“几年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石明下笔如飞。
安培源的话全都记下来按上了手印,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份证词。
王学洲坐在签押房里,捏着这份证词许久没有说话。
这几天没等到三皇子回信,他已经明白了。
三皇子,不堪大用。
他提笔,面色凝重的写了一封信交给石明:“给五皇子送去。”
石明看着手中的信,有些犹豫:“不能自己上疏给京里吗?一定要两个皇子来?”
王学洲笑了起来:“这是陛下对两位皇子试验,结果我冒头了,你说陛下心里怎么想?难道堂堂大乾的两位皇子还没有一个臣子能干?文武百官说不定还要给我上眼药,说我出门挣表现来了,机会多的是,不差这一回。再说,皇子的身份,压得住知府和旁的。”
不管他们京里来的多牛逼,到了这里手中无人是事实。
要不然他何须用粮草和金银去收买黄千户手中的人?
文官和武官完全就是两个系统,想要人家干活不给好处,谁给你干?
但皇子不同,不管文官还是武官,都压得住。
石明有些遗憾:“好吧!”
“大人!我们来了!”
景东珏欢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王学洲起身将东西放好,推开门走了出去。
“大人!今日我们跟着您做什么?还统计被欺压过的百姓人数吗?”
景东珏和杨天章两人原本是过来跟着王学洲想要求指点的,结果被王学洲派去统计被欺压过的灾民人数。
两人也不觉得累,反而每日十分积极的过来白干工。
景老爷一边在心里暗骂给别人养了一个好儿子,一边强颜欢笑的称赞儿子干得好。
王学洲看了一眼笑的灿烂的两人,淡淡点头:“嗯,继续统计。”
两人也没察觉出不同,兴高采烈的拿着纸笔去统计去了。
就是不知道等他们从百姓的口中听到自家的名头,会是什么反应?
王学洲看着好似被蒙上了一层阴霾的天空,心中也沉甸甸的。
入秋半个月了,什么时候才能下一场秋雨?
京城中的锦衣卫接了命令离京直奔红丹县。
田彬被人专门看押了起来,这次他的同窗却没吵着要陪他一起了。
一群学子走在回国子监的路上,有些沉默。
学子中突然有人开口:“现在想想,咱们还是匆促了些,只凭一封家书就跑来敲登闻鼓,要是这中间有误会,不仅田兄要完蛋,咱们不会受到牵连吧?”
陈再和笑了一声:“法不责众,咱们也没如何啊?状是田兄要告的,诉状是御史要接的,咱们不过陪着田兄过来而已,能有什么事?”
僵着脸问道:“如果是复刻本,我怎么知道内容是真是假?”
王学洲端起茶水吸了一口,将一杯白开水喝的津津有味儿:“爱信不信。”
汤亭林感觉冷水一盆一盆的往脸上泼,忍不住也叹气:“我总算是理解之前跟你打交道的人,为什么提起你就咬牙切齿了,你这外号起的一点没错,王难对,你是真难缠啊!”
王学洲哼哼两声:“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了,你想知道的我毫无保留全告诉了你,就连证据都复刻了给你,你还要怎样?你什么都没付出就拿到了我忙活这么久拿到的东西,怎么还反过来指责我难缠呢?”
汤亭林张了张嘴,颓然道:“反正你说破了天,你就是王难对!大家都知道!”
“好好好,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我也不会少块肉。”
王学洲干脆利落的结束这个话题,汤亭林将复刻的账本放进怀中起身:“我该回去了,再拖下去要我的小厮要暴露了。”
王学洲扭头冲着外面喊了一声:“来人啊!”
石明推门而入。
“给汤大人的干粮和水囊准备好了吗?”
石明点头:“准备好了。”
王学洲起身:“走,我送你。”
汤亭林心中总算是稍有安慰,算他还念着他没吃没喝的。
两人一路出城,看着百姓们被安置的井井有条,眼神也不像之前路上遇到的那些死气沉沉,汤亭林对王学洲也不吝赞美。
“虽然和你共事确实让人有些不好捉摸,但汤某承认你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么多年不忘初心,某佩服。”
王学洲拱手:“客气客气,看在你我互相放哨的情意上,我提醒你小心行事,远水解不了近渴,你自己该装傻的时候要装傻,不要被人当了枪使。”
汤亭林脸色郑重:“多谢提醒,还请子仁帮我保密我来过这里的事。”
王学洲点头:“自然。”
“告辞!”
汤亭林一拱手,夹了马腹上了官道,茂源连忙跟上。
红丹县距离延安府的路程不算远,骑快马一天就赶到了距离延安府最近的驿站。
汤亭林抹黑回去,装扮他的小厮激动地差点哭出来:“老爷!您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小的就装不下去了!延安知府已经派人请了两次,都被小的用感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为由拒绝了!”
汤亭林舒了一口气:“知道了,明日就进城。”
王学洲此时正在大牢中。
安培源和安子冲两个人关押在一个牢房中,方便安培源照顾儿子。
看着憔悴了许多的安培源,王学洲搬来一张椅子坐在两人的牢门前:“你们父子两个倒是好命。”
安培源坐在儿子身旁,不语,只是看着王学洲的眼神已经由之前的不屑成为了如今的惊惧。
“田老爷被我下令血溅当场,你们却因为攀咬出樊大人而活到了现在,所以不仅你不能死,你儿子也不能死,回头我就让李大夫过来给他好好的诊治。”
安培源冲到栅栏处,抓着栅栏紧紧的盯着他:“此话当真?”
王学洲点头:“自然是真的!但是你该做什么,清楚吗?”
安培源阴沉着一张脸,心中清楚王学洲要他说什么,无非是怎么和樊大人搭上线的。
不说现在就要死,说了以后会死。
他自然选择后者。
“好!只要我的冲儿能好起来,我就告诉你一五一十的告诉你,签字画押,并且愿意指证樊大人!”
王学洲伸出手指头摇了摇:“不不不,你没有和我谈条件的资格。”
他往后招了招手,石明捏着笔和纸走了过来。
“现在开始吧,说的好有奖励。”
安培源瞪着他,半晌又颓废了下去,一屁股坐在地上。
“几年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石明下笔如飞。
安培源的话全都记下来按上了手印,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份证词。
王学洲坐在签押房里,捏着这份证词许久没有说话。
这几天没等到三皇子回信,他已经明白了。
三皇子,不堪大用。
他提笔,面色凝重的写了一封信交给石明:“给五皇子送去。”
石明看着手中的信,有些犹豫:“不能自己上疏给京里吗?一定要两个皇子来?”
王学洲笑了起来:“这是陛下对两位皇子试验,结果我冒头了,你说陛下心里怎么想?难道堂堂大乾的两位皇子还没有一个臣子能干?文武百官说不定还要给我上眼药,说我出门挣表现来了,机会多的是,不差这一回。再说,皇子的身份,压得住知府和旁的。”
不管他们京里来的多牛逼,到了这里手中无人是事实。
要不然他何须用粮草和金银去收买黄千户手中的人?
文官和武官完全就是两个系统,想要人家干活不给好处,谁给你干?
但皇子不同,不管文官还是武官,都压得住。
石明有些遗憾:“好吧!”
“大人!我们来了!”
景东珏欢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王学洲起身将东西放好,推开门走了出去。
“大人!今日我们跟着您做什么?还统计被欺压过的百姓人数吗?”
景东珏和杨天章两人原本是过来跟着王学洲想要求指点的,结果被王学洲派去统计被欺压过的灾民人数。
两人也不觉得累,反而每日十分积极的过来白干工。
景老爷一边在心里暗骂给别人养了一个好儿子,一边强颜欢笑的称赞儿子干得好。
王学洲看了一眼笑的灿烂的两人,淡淡点头:“嗯,继续统计。”
两人也没察觉出不同,兴高采烈的拿着纸笔去统计去了。
就是不知道等他们从百姓的口中听到自家的名头,会是什么反应?
王学洲看着好似被蒙上了一层阴霾的天空,心中也沉甸甸的。
入秋半个月了,什么时候才能下一场秋雨?
京城中的锦衣卫接了命令离京直奔红丹县。
田彬被人专门看押了起来,这次他的同窗却没吵着要陪他一起了。
一群学子走在回国子监的路上,有些沉默。
学子中突然有人开口:“现在想想,咱们还是匆促了些,只凭一封家书就跑来敲登闻鼓,要是这中间有误会,不仅田兄要完蛋,咱们不会受到牵连吧?”
陈再和笑了一声:“法不责众,咱们也没如何啊?状是田兄要告的,诉状是御史要接的,咱们不过陪着田兄过来而已,能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