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西行

李绣文呆立了几秒钟,随即大喊道:“这不是真的!洪涛昨晚就死在我面前,你们怎么能血口喷人!”,随即,她又看向赵雳,说道:“将军,你答应过我要替我们俩做主的!”

赵雳无法答复,只是保持沉默,高副官则代替他说道:“眼下人证、物证俱在,你这泼妇还敢攀咬将军!若不是本军即将开拔,定要治你不敬之罪!来人呐,即刻将此贱妇收押,交至落文郡郡尉府上听后发落!”

说完,便走来两名士兵,他们拖着李绣文便往帐外走去,任凭李绣文如何喊冤都无济于事,渐渐的,她的声音被空间抹灭,再也听不见了。

此时赵雳屏退众人,只留高副官和五名百长,他阴沉着脸说道:“本将军领军十余年,素以严厉著称,你们给我听好了,若不是因为你们三人的他国身份,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至于另外两人,收拾好你们的东西,给我滚出军营,不准再出现在我第三十九军军中!”

高副官也适时说道:“还不谢将军不杀之恩!”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五人赶忙跪地感谢,然后连滚带爬的离开了中央大帐,见几人离开,赵雳心中不是滋味,对高副官说道:“我心中难安,你带些钱,今日去郡尉府上,让郡尉把钱给那妇人,把她放了吧。”

“是,将军。”

那名百长被释放后,返回自己营帐收拾行李,离开时遇到的士兵都围着询问他情况,那百长高兴的把他们如何被放的经过说了出来,随后说道:“将军爱兵如子,最后还是把我放了,若是按军法从事,恐怕我早已没命,各位兄弟可要对将军尽忠啊!”

没有亲眼见过昨晚情景的自然被他骗了,可他的这套说辞在人群中的黄乐伟听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明明是颠倒黑白,却也能被放过,可见这军中简直比深夜的天还要黑上几分。

另一边,高副官拿着十枚金币,找到了郡尉府上,对郡尉说明事情原委后,他拿出五枚金币放在桌上,叮嘱道:“将军仁厚,不愿一介妇人再受牢狱之苦,她丈夫已经被我们找到,只不过只剩尸体了,我把尸体带了过来,将军不愿当面打击她,毕竟逃兵是可耻的,劳烦郡尉大人将这五枚金币,连同她丈夫的尸体一并给她吧,让她不要再无理取闹了。”

郡尉收下那五枚金币,赶忙答应:“将军宅心仁厚,将军所托本官定当尽心尽力!”

待高副官走后,郡尉摩挲着手中的五枚金币,将它们全部收好,命人接管张洪涛的尸体,接着便带着尸体来到牢房,找到了关押李绣文的那一间,进入牢房后,郡尉开口道:“李绣文,将军念你一介妇人,又死了丈夫,生活不易,不忍再罚你,命我来放你离开。”

说完,他从怀中拿出三枚银币来,丢在地上,说道:“你丈夫的尸体我给你带来了,你拿着这三枚银币,找个好地方,把他安葬了吧,回去过老实日子。”

接着他也不管李绣文什么反应,立刻转身离开了牢房,也不知是嫌弃牢房的环境,还是害怕面对自己的良心。

李绣文看着被抬进来,身上依然盖着白布的张洪涛尸体,眼泪再次决堤而出,良久,她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捡起地上散落的三枚银币,找狱卒要了几根绳子,将张洪涛的尸体牢牢的绑在自己身上,步伐坚定的朝牢房外走去。

来到大街上,她无惧路人惊异的目光,她就这么一路走着,穿过落文郡北门,朝西北方向走去,路上无论多渴多饿,她都没有花那三枚银币,一直走了数天,终于看见了一座小城,这是他们两夫妻的故乡。

她步履蹒跚的来到城门前,嘴唇因长时间未喝水而出现皲裂,蓬头垢面的样子让守城士兵都不愿靠近盘查,她进入城内,依靠记忆找到了一家铺子,她走进去后,一位面善的老人上前迎接,问道:

“可是家中有丧事?”

她点了点头,声音低沉又迟缓的说道:“我丈夫死了。”

那老人问道:“家在何处,何时发丧?”

李绣文苦笑道:“没有家,不发丧,请先生为我丈夫立碑。”,说完,她解开绳子,放下了张洪涛,又把她仅有的三枚银币一起给了那老人。

老人这才看清,李绣文所背之人乃是一个尸体,但他没有多说,只是回道:“那你稍等。”

李绣文将张洪涛的尸体搬到角落,用自己的衣角为他擦拭脸上的血迹,又把他的衣服整理了一遍,这才缓缓靠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双目无神的盯着前方。

伴随着里屋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不时的询问,一块石碑制作好了,老人让李绣文进屋查看,只见碑上写着:“亡夫张洪涛之墓——妻女李绣文、张文文”

李绣文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先生了。”

那老者似是心善,问道:“葬在何处,我看你一女子,背着他来,也是不易,我遣伙计帮你一把吧。”

她也没有拒绝:“那就多谢老先生了,把他葬在城西河边吧。”

在几个伙计的帮助下,张洪涛的尸体和墓碑被木板车运到了城西,在李绣文的指引下,他们找了一处土坡的树下,挖了一个坑,便把张洪涛埋了进去,那块碑也立在小土包前,做完这些,伙计们便就此离去,只留李绣文一人。

她在碑旁坐下,面向小河,一会眺望远方,一会看向身旁的土堆,明明没有发出声音,却仿佛在和张洪涛对话,若是他人看到,恐怕要以为她确实有些癔病。

又呆坐了一会,直到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身旁的墓碑上,她才缓缓起身,接着跪在墓碑前,重重的磕了个头,然后起身离开,一路朝西方走去,直到消失在河的另一头。

在李绣文离开落文郡后的十几天里,第三十九军在战场英勇无畏,连战连捷,战线又被推进了二十几里,就在联军日日欢庆的时候,战场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