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或古 作品

第七百七十五章 陛下,臣还有一议(求订阅!!)

欧阳伦继续道:“最后,铁路运行需立章程——客货分离、定时检修、严禁私载。违者,轻则罚银,重则流放。“

他的声音不重,却字字如铁,殿内众人无不肃然。

朱标满意地捋须微笑:“妹夫安排周详,朕心甚慰。王爱卿,铁路局便交予你了。“

王铁锤跪地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欧阳伦忽然转身,面向朱标拱手道:“陛下,臣还有一议——铁路各站点当以所在州县命名,并以此为核心,修建新城。“

殿内顿时一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朱标眉头微蹙,手指轻敲龙案:“妹夫,这...是何道理?火车站不过是个上下客的地方,何必大费周章?“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着胡须的手突然停住,眼中闪过疑惑:“驸马爷,修建新城耗费巨大,恐怕得不偿失啊...“

户部尚书郭资脸色骤变,急忙出列:“陛下!如今国库虽充盈,但各处用度皆有定数,贸然兴建新城,恐难以为继!“

说完,郭资连忙一脸歉意的看着欧阳伦,仿佛是在说:老大你也没跟我说这一出啊!现在户部压力本来就大,您就别折腾小弟了吧!

王铁锤站在角落,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心中暗惊:“驸马爷这是要做什么?这提议简直太大胆...而且每个站点都要建立新城,那得花费多少钱啊!“

欧阳伦神色从容,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朱标身上。

“陛下。“他声音沉稳如初,“臣这个提议,看似耗费巨大,实则是利在千秋的谋划,对大明朝廷极为有利!“

朱标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好奇:“哦?妹夫详细说说。“

欧阳伦走到大殿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光影。

“诸位请看。“他修长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铁路线路,“每个火车站,都是人流、物流的交汇点。“

兵部尚书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就如驿站所在往往形成集镇一般,不过光是这样就要修新城....还是觉得不太合理。“

欧阳伦指尖轻点几个站点:“交通便利之处,商贾自然聚集。货物周转、人员往来,皆需落脚之地。“

“驿站才多大,火车的货物吞吐量可不是小驿站能够比拟的。”

户部尚书郭资突然眼睛一亮:“驸马您是说...这些地方会自发形成市集?“

“不止如此。“欧阳伦转身,目光如炬,“若朝廷主动规划,将火车站周边划为新城,统一建设...“

工部尚书单安仁突然拍腿:“妙啊!统一规划,可避免杂乱无章!“

欧阳伦微微颔首:“新城建设,首要便是地价升值。“他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知道,北京城最贵的铺面在何处?“

朱标若有所思:“莫非是...靠近运河码头的地方?“

“陛下圣明。“欧阳伦拱手,“交通便利之处,寸土寸金。“

殿内众臣开始窃窃私语,不少人眼中已露出恍然之色。

欧阳伦继续道:“修建新城需要砖石木料,带动建材行业;需要工匠劳力,解决百姓就业;商铺开业,增加商税收入...“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珠落玉盘。

户部尚书郭资突然激动地出列:“驸马高见!新城繁荣后,地价税收双收,前期投入很快就能回本!“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须的手微微发抖:“不仅如此...新城建设还能带动炼铁、烧砖、木工等数十个行当...“

王铁锤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往前挪了半步,心想:“原来一个火车站能带动这么多产业...驸马爷的眼光果然非同凡响...“

欧阳伦见众人反应,嘴角微扬:“更重要的是,新城能吸引周边人口聚集。人多则商机多,商机多则税收增。“

朱标眼中精光闪动,突然拍案:“妙!此乃'筑巢引凤'之策!“

欧阳伦含笑补充:“陛下英明。新城建成后,可设市舶司、税课司,规范管理。既方便百姓,又增加朝廷收入。“

兵部尚书茹瑺突然想到什么:“驸马,这些新城是否需要增派驻军?“

欧阳伦从容应答:“初期可设巡检司,待规模扩大再议。新城治安良好,反而能减轻周边驻军压力。“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都被这个宏大的构想震撼了。

朱标猛地站起身,龙袍袖口带起一阵风:“好!就依妹夫所奏!先在京平铁路沿线试点三处新城!“

欧阳伦深深一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王铁锤激动得双手微颤,心想:“铁路局的重要性又要提升了!这新城建设说不定也要归我们管...“

工部尚书单安仁突然想到关键问题:“驸马,这新城建设由谁主导?工部还是地方官府?“

欧阳伦早有准备:“臣建议设立'铁路新城督办衙门',专司此事。由铁路局统筹,工

部、户部及地方官府协同办理。“

户部尚书郭资迫不及待地追问:“驸马,这地价收益如何分配?“

欧阳伦从容答道:“五成归国库,三成归地方,两成用于新城维护。具体细则可由户部拟定。“

朱标满意地捋须微笑:“妹夫考虑周全。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各部务必全力配合!“

欧阳伦拱手领命,眼中闪过一丝深谋远虑的光芒。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慌张入内,跪地禀报:“陛下,韩国公李善长紧急求见!“

朱标眉头一皱:“这个时候?“

朱标沉吟片刻,挥手道:“宣。“

殿门缓缓开启,李善长身着紫色蟒袍,步履稳健地走入殿中。他目光如电,快速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欧阳伦身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锐利。

“老臣参见陛下。“李善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不失恭敬。

朱标微微抬手:“国公免礼。不知此时入宫,有何要事?“

李善长直起身子,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老臣有本要奏,事关漕运改革大计。“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神色各异。

户部尚书郭资与工部尚书单安仁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王铁锤则紧张地攥紧了衣袖,对于李善长和驸马爷不和的事情他也知晓不少,韩国公李善长这个时候提出漕运改革计划多半是针对铁路而来。

他如今身为铁路局临时总办,有任何变化,必然是最先波及到他。

王铁锤悄悄看了欧阳伦一眼,发现后者极为淡定,他的心里也是安定了不少,他是驸马爷欧阳伦的人,只要有驸马爷在,这种事情还用不着操心。

欧阳伦神色如常,对于李善长的到来仿佛没啥感觉。

朱标接过太监呈上的奏折,展开细看。

随着目光下移,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国公此议...是要将漕运改为官督商办?“

李善长拱手道:“正是。如今漕运积弊已久,官办效率低下,损耗巨大。若改为招募商贾承办,朝廷只需派员监督,既可省去大半开支,又能确保漕粮按时送达。“

欧阳伦忽然轻笑一声:“国公此议倒是新颖。只是...漕运乃国之命脉,交由商贾,恐有不妥。“

李善长转头看向欧阳伦,目光如刀:“驸马此言差矣。老臣听闻驸马在北方推行商办煤矿,成效显著。何以漕运就不能效仿?“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众臣屏息凝神,都感受到两位重臣之间的剑拔弩张。

欧阳伦不急不缓地整了整衣袖:“煤矿与漕运岂可同日而语?漕运关系京师粮饷,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李善长冷笑一声:“驸马莫非是担心新政影响铁路营生?老臣听闻,驸马规划的铁路也要承运漕粮...“

朱标见二人争执,抬手制止:“二位爱卿且慢。此事关系重大,容朕细细思量。“

欧阳伦忽然话锋一转:“陛下,臣倒有一策,或可兼顾国公之议与漕运安全。“

朱标眼前一亮:“妹夫请讲。“

欧阳伦走向大殿中央的沙盘:“臣提议,漕运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保留现有漕运体系;第二步,在铁路沿线试行商办漕运;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

李善长脸色微变:“驸马这是要拖延时间?“

欧阳伦不慌不忙:“国公误会了。臣方才正与陛下商议铁路新城之事。若将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结合,岂不一举两得?“

他指向沙盘上的几个节点:“比如在这几处新建漕运码头,既可为新城提供货物集散之地,又能检验商办漕运成效。“

工部尚书单安仁恍然大悟:“妙啊!如此一来,漕运与铁路可相辅相成!“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恢复如常:“驸马高见。只是...老臣担心如此一来,耗费更大。“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多虑了。商办漕运节省的开支,正好用于新城建设。长远来看,朝廷反而能增加收入。“

朱标拍案叫好:“就依妹夫所言!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同步进行。国公,此事就由你与驸马共同督办。“

李善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老臣...遵旨。“

欧阳伦深深一揖,目光却始终留意着李善长的表情变化。他注意到这位韩国公的右手在袖中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李善长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老臣还有疑虑未解。驸马这新城之策,看似美好,实则暗藏三大隐患!“

他声音洪亮,在殿内回荡,众臣闻言皆是一惊。

朱标眉头微皱:“国公请讲。“

李善长伸出枯瘦的手指,一根根竖起:“其一,前期投入从何而来?看驸马你前期要修建第一批十二座新城,所需银两怕是要掏空国库!“

他第二根手指竖起:“其二,即便建好,何来如此多人购买房屋?

若无人居住,岂不成了鬼城?“

第三根手指重重竖起:“其三,修建工期漫长,期间需持续投入。若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大明将元气大伤!“

这三个问题如三把利剑,直指新政要害。

殿内众臣纷纷变色,连朱标也露出凝重神色。

欧阳伦却是不慌不忙,轻轻抚平衣袖上的褶皱:“国公所虑,臣早有对策。“

他转向朱标,拱手道:“陛下,关于银钱之事,臣提议由'大明银柜'提供专项贷款。“

户部尚书郭资眼睛一亮:“对啊!怎么忘了银柜!“

李善长冷笑:“借款终须偿还。若新城收益不及预期,这笔烂账谁来承担?“

欧阳伦从容道:“国公莫急。朝廷可将新城地皮分批拍卖,价高者得。仅此一项,便可收回大半投入。“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须点头:“妙!地皮拍卖,既得现银,又能让商贾争相投资。“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那老臣第二个问题呢?哪来这么多人买房?“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可知'预售'之法?“

“预售?“朱标好奇道。

“正是。“欧阳伦解释道,“房屋未建,先收定金。百姓只需付三成首付,余款分期支付。如此,既能提前回笼资金,又能让百姓提前锁定心仪房屋。“

兵部尚书茹瑺忍不住插话:“若百姓中途无力支付呢?“

欧阳伦早有准备:“可允许转卖,或由银柜提供按揭贷款。只要房价稳中有升,百姓自会趋之若鹜,贷款业务各大银柜早已开展,贷款买房在百姓当中也有很多。“

“看来韩国公对这事并不了解,对国情也不了解啊!”

殿内众臣听得目瞪口呆。这种超前的金融理念,对他们而言简直闻所未闻。

李善长脸色阴沉:“驸马这是在玩火!若房价下跌,百姓闹事,谁来收场?“

欧阳伦不疾不徐:“所以臣建议,首批只建三座示范新城。待模式成熟,再逐步推广。“

他转向朱标:“陛下,臣还有一策可解国公第三忧——工期问题。“

朱标兴致盎然:“妹夫快讲!“

欧阳伦指向沙盘:“可将新城划分区块,交由不同商号承建。朝廷只需制定标准,验收质量。商贾为利争先,工期自然缩短。“

李善长突然厉声道:“荒唐!将朝廷工程交由商贾,成何体统!“

欧阳伦目光一冷:“国公莫非忘了自己方才的漕运商办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