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各方谋划,铁路?漕运?(求订阅!!)
朱标凝视着阶下的王铁锤,心中快速权衡。
匠人出身,无背景,有实务经验,还懂西洋器物——这简直是为铁路局量身定制的人选。
更妙的是,欧阳伦始终以“推荐者“自居,而非直接掌权,既避了嫌,又能幕后掌控。
“依朕看,“朱标缓缓开口,“王铁锤暂署铁路局总办,试用期三个月。“
他看向李善长,“韩国公若觉得此人不胜任,三个月后可再荐贤能。“
这“试用期“三字如同一记软钉子,让李善长想吐血却无处发力。
黄子澄更是面色灰败,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署理文案“机会,在王铁锤面前已沦为笑柄。
退朝时,欧阳伦故意落后几步,待人群散尽,才从袖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塞进王铁锤手里:“里面是蒸汽火车的维护要点,切记每月初七、廿三亲自检查锅炉。“王铁锤双手颤抖着接过,低声道:“驸马放心,小人这条命当年是您从锦衣卫诏狱救的,定当以死相报。“
朱标在龙椅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忽然想起昨夜欧阳伦说的“太上皇亦会忌惮“,此刻方知其中深意——若将铁路局交给淮西党,皇权会被蚕食;若交给驸马,又会遭父皇猜忌。唯有推一个“匠人“出来,方能在皇权、相权、革新派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卯时末刻,朱标在文华殿批阅奏本,忽然接到小太监密报:“陛下,韩国公府今早来了三个漕运商贾,抬进去的箱子足有三尺高。“他放下朱砂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善长果然不死心,想借商贾之力扳回一局。
“传旨,“朱标淡淡道,“着铁路局总办王铁锤,三日内拟出'官货民货公平调度细则',呈太上皇御览。“他特意加重“太上皇“三字,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父皇最恨贪腐,若李善长敢在官货里夹带私货,正好借这个机会敲打淮西党。
窗外,春阳正暖。
朱标望着案头欧阳伦抄录的《管理条例》,忽然想起昨夜宗人府的雨。那时他被玉枕砸得眼冒金星,却觉得比此刻轻松得多。当皇帝的难处,便在于永远要在制衡与权衡中行走,连启用一个匠人,都要算尽人心。
“陛下,驸马爷求见。“小太监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标轻笑一声:“请他进来。对了,把朕新得的碧螺春泡上——妹夫昨夜怕是又没睡好。“
殿外传来脚步声,欧阳伦的声音带着几分调侃:“陛下今日这招'匠人治国',怕是要让满朝文武睡不着了。“
“睡不着的该是李善长。“朱标示意他坐下,“不过你推荐的这个王铁锤...真能镇得住场子?“
欧阳伦饮了口茶,目光落在窗外的苍松上:“镇不住也无妨。三个月后,铁路试运行一成,民心所向便知。到那时...便是神仙也扳不动这局了。“
“小心李善长狗急跳墙。“朱标低声道,“最近锦衣卫收到密报,淮西党在暗中联络了不少人...“
欧阳伦的手顿在茶杯上,目光骤然冷下来:“若他们敢拿国家社稷安危做交易...臣定当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朱标放下茶盏,眼中带着几分期待:“妹夫,今日朝堂上朕的表现如何?“
欧阳伦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淡淡道:“一般。“
朱标顿时语塞,握着茶杯的手僵在半空。他堂堂天子,竟被评价为“一般“?
“朕...朕觉得还算不错啊。“朱标有些不甘心,“那招'试用期'不是把李善长堵得哑口无言?“
欧阳伦抬眸看他,眼中带着几分无奈:“陛下可知道,李善长退朝后立刻召见了漕运商人?这说明您的'试用期'之计,他根本没放在眼里。“
朱标脸色微变,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再者,“欧阳伦继续道,“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王铁锤三日内拟出细则,还特意强调要呈太上皇御览——这等于告诉所有人,您对李善长不放心。“
朱标皱眉:“这有何不妥?“
“打草惊蛇。“欧阳伦摇头,“若臣是陛下,会先让李善长得意几日,待他放松警惕露出马脚,再一举拿下。“
朱标哑然,心中却不得不承认欧阳伦说得有理。他有些郁闷地灌了口茶,茶水烫得他直皱眉。
“那...依你看,朕现在该如何补救?“朱标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情愿的请教。
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倒也不难。陛下明日可召李善长单独议事,夸他一番,再暗示有意让他举荐的人接管漕运。“
朱标眼睛一亮:“引蛇出洞?“
“正是。“欧阳伦点头,“李善长若真与漕运商人有勾结,必会迫不及待推自己人上位。到那时...“
“到那时朕再突然彻查漕运账目!“朱标兴奋地接话,随即又有些泄气,“这些手段,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欧阳伦轻笑:“陛下日理万机,难免有疏漏。臣不过是旁观者清。“
朱标盯着欧阳伦看了半晌,忽然叹道:“有时候朕真怀疑,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陛下慎言。“欧阳伦神色一肃,“这种话若传到太上皇耳中...“
朱标摆摆手:“朕就是随口一说。“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低声道:“其实朕知道,若非你志不在此,这龙椅...“
“陛下!“欧阳伦猛地起身,茶盏碰翻在案几上,“义正言辞”道:“臣此生所求,不过是辅佐明君,开创盛世。此话万万不可再提!“
“陛下若是再这样说,那臣可就只有辞官了!”
朱标见他反应如此激烈,先是一愣,随即失笑:“好好好,是朕失言了。“
他亲自给欧阳伦换了杯新茶,语气轻松了些:“说起来,妹夫那本《管理条例》朕看了,确实精妙。不如明日你来给朕详细讲讲?“
欧阳伦神色稍缓,重新坐下:“臣遵旨。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得答应臣一件事。“
“哦?“朱标挑眉,“说来听听。“
“明日早朝,无论李善长说什么,陛下都要装作十分赞同的样子。“
朱标会意,笑着点头:“这个容易。朕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标看着欧阳伦重新落座,忽然想起什么,笑道:“对了,妹夫今日来找朕,总不会只是为了点评朕的朝政表现吧?可是有什么要事?“
欧阳伦闻言,神色稍稍收敛,从袖中取出一封密折,双手呈上:“陛下明鉴,臣确实有事禀报。“
朱标接过密折,展开一看,眉头渐渐皱起:“这是......“
欧阳伦低声道:“有人给我传了点消息,说淮西党近来与江南几个大盐商往来密切,李善长的侄子李文泰,上月秘密收受了扬州盐商二十万两白银的'孝敬',而作为回报,淮西党准备在漕运新政上为盐商大开方便之门。“
“陛下,本来这事臣是不想管的,但这事涉及民生,盐这东西可不能让人动手脚!”
朱标眼中寒光一闪:“好大的胆子!“他猛地合上密折,冷笑道:“朕就知道,李善长不会甘心铁路局这块肥肉被王铁锤一个匠人拿走,原来是在打漕运的主意!“
欧阳伦微微点头:“更麻烦的是,这批盐商背后,似乎还有燕王府的影子。“
“燕王?“朱标神色骤然一凝,“四弟也牵扯进来了?“
欧阳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道:“陛下可还记得,去年燕王曾上奏,请求在北平增设盐引?当时被户部驳回,理由是'盐引已有定额,不可轻动'。“
朱标眯起眼睛:“你是说......四弟这是想借淮西党的手,绕过朝廷直接控制江南盐利?“
“臣不敢妄言。“欧阳伦放下茶盏,目光平静,“但盐铁之利,自古便是国之命脉。若有人想借新政之机浑水摸鱼......“
朱标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好,很好!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他看向欧阳伦,“妹夫可有对策?“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建议,陛下不妨将计就计。“
“哦?“
“淮西党不是想染指漕运吗?那陛下就给他们这个机会。“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明日早朝,陛下可当众宣布,因铁路修建在即,漕运事务繁重,特命李善长举荐能臣协理漕运。待他们的人一上任,臣自有办法让他们原形毕露。“
朱标沉吟片刻,忽然笑了:“你这是要请君入瓮啊。“
欧阳伦淡然道:“臣只是觉得,与其让他们在暗处搞小动作,不如引到明处,一网打尽。“
朱标盯着欧阳伦看了半晌,忽然叹道:“妹夫啊妹夫,朕有时候真庆幸,你不是朕的敌人。“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永远是陛下的臣子。“
朱标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明日早朝,朕就陪他们演这出戏!“
......
韩国公府,夜雨初歇。
李善长负手立于书房窗前,望着檐角滴落的雨水,面色阴沉如水。
身后,淮西党一众心腹——礼部侍郎黄子澄、户部主事陈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涂节等人,皆屏息静气,不敢贸然出声。
“国公,“黄子澄终于打破沉默,低声道,“今日朝堂上,陛下这一手'试用期',分明是要破坏掉我们在铁路局的布局啊!“
李善长冷笑一声:“一个匠人,也配执掌铁路局?“他转身扫视众人,“诸位以为,陛下为何突然启用王铁锤?“
涂节沉吟道:“下官听闻,这王铁锤是驸马欧阳伦举荐的。恐怕......是驸马在背后操纵。“
“欧阳伦?“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此人表面谦和,实则心机深沉。他推一个匠人出来,既不得罪陛下,又能实际掌控铁路局,好一招以退为进!“
陈宁急道:“国公,铁路乃国之重器,若真让欧阳伦的人把
持,日后淮西一脉恐无立足之地啊!“
李善长踱步至案前,手指轻叩桌面:“急什么?铁路局不过是个空架子,真正的命脉在漕运。“他眼中精光一闪,“今日陛下让王铁锤拟'官货民货调度细则',你们可知其中深意?“
众人面面相觑。黄子澄试探道:“国公的意思是......陛下要查漕运账目?“
“不错。“李善长冷笑,“陛下这是要借机敲打我们。可惜......“他忽然压低声音,“老夫早已料到这一手。景泰收的那二十万两,已经换成盐引,分散在三十六个商号名下。就算陛下要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涂节忧心忡忡:“国公,下官听闻燕王那边......“
“慎言!“李善长厉声打断,警惕地看了眼窗外,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燕王之事,到此为止。记住,我们与燕王府,只是正常的盐引往来。“
黄子澄会意,转移话题道:“国公,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漕运上争取主动。铁路局既然暂时拿不下,不如集中力量控制漕运衙门。“
李善长捋须沉吟:“惟庸所言极是。明日早朝,陛下若问起漕运人选......“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陈宁身上,“陈主事,你在户部多年,熟悉钱粮调度,就由你出面吧。“
“切记别暴露自身,你可是我在户部最后的眼线了!”
陈宁大喜,连忙躬身:“下官定不负国公所托!“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进来,附耳低语几句。
李善长脸色微变,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书房只剩他一人时,屏风后转出一个身着灰袍的中年文士。
“张先生,“李善长神色凝重,“燕王那边可有新消息?“
灰袍文士——燕王府谋士张文微微一笑:“王爷让在下带话,只要国公能确保今年江南盐课有三成走北平的商路,王爷愿以辽东马市的两成利相赠。“
李善长瞳孔微缩:“两成?燕王好大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