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一程 作品

第 463 章 春闱

在前殿处理完公务,裴明绪便回了桃夭阁。

还未进院,远远地,便瞧见白瑾正送了两人出去。

福顺瞧了瞧,忙凑近,低声禀报道:“殿下,那是杨长史府上的少夫人云氏和杨姑娘。”

裴明绪点点头,径直朝院内走去。

屋内,宋昭月倚着软枕,坐在软榻上,轻轻摇着坐在膝上的珩儿。

小家伙却似有些不高兴,肉嘟嘟的小脸蛋鼓成了包子。

“娘,杨姐姐坏!”

“她要跟珩儿抢娘!”珩儿奶声奶气地告状,小手紧紧攥着宋昭月的衣襟。

宋昭月闻言,不由得莞尔。

她伸手将珩儿搂入怀中,轻拍着他的背脊,柔声安抚道:“你杨姐姐呀,只是瞧着人生得好看,便忍不住想亲近亲近。”

“她方才,是不是也很喜欢珩儿,想和你亲近来着?”

珩儿皱着小眉头,皱着眉头,努力回想了片刻。

半晌,他才缓缓点了点头,闷闷道:“她也喜欢娘……要跟珩儿抢娘……”

小家伙还是有些不服气。

宋昭月轻轻点了点珩儿的小鼻子,笑道:“你呀,真是个小霸道!”

“你杨姐姐,不过多瞧了我几眼,你便这般记挂着。”

话锋一转,她问道:“珩儿,你告诉娘,若是日后有了弟弟妹妹,你这霸道的性子,可受得了?”

珩儿闻言,顿时来了精神,小胸脯一挺,大声道:“珩儿喜欢弟弟妹妹!”

“珩儿是大哥,弟弟妹妹不乖,珩儿揍!”小胖子挥舞着肉乎乎的小拳头,信誓旦旦,气势十足。

“哦?珩儿要揍谁啊?”一道熟悉的声音自门口传来,打断了母子二人的对话。

裴明绪大步跨进门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珩儿瞧见父王正含笑望着自己,骄傲地扬起小脑袋,脆生生道:“弟弟妹妹不乖,珩儿揍弟弟妹妹!”

裴明绪缓步走到榻前,挨着宋昭月坐下,长臂一伸,便将珩儿从她怀中抱过,稳稳放在自己膝上。

“珩儿想不想要弟弟妹妹?”他垂眸看着儿子,语气温和地问道。

珩儿毫不犹豫地点头,脆生生地答道:“想!”

“有弟弟妹妹,珩儿……不是最小……”

裴明绪眼中笑意更深,赞许地点了点头,一本正经道:“很好。”

“那珩儿今夜自己睡,可好?”

“不然,弟弟妹妹就不来了。”

宋昭月坐在一旁,听到裴明绪这般“哄骗”儿子,不由得又羞又恼,娇嗔地瞪了他一眼。

珩儿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了看一脸严肃的父王,又瞧了瞧神色奇怪的娘亲。

他纠结了半晌,最后,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一般,闷闷地应了一声:“好吧……”

......

夜幕低垂,桃夭阁内,烛火摇曳。

东厢房内,珩儿早已进入了梦乡,他紧紧抱着一只布老虎,睡得香甜。宋昭月和裴明绪轻手轻脚地走出厢房,相携着回了正屋。

屋内,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室温馨。

裴明绪伸手替宋昭月摘下发间发间的几支珠钗。

随着最后一支钗子被取下,一头如瀑般的青丝倾泻而下,披散在宋昭月的肩头,衬得她多了几分楚楚动人的娇柔之态。

裴明绪看得心头一动,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将她揽入怀中。

宋昭月顺势靠在他的胸膛上,轻声说道:“殿下,今日云氏和杨姑娘来府上拜访了。杨寻真的兄长,此次进京赶考,她们也一道进京了。”

裴明绪“嗯”了一声,手指轻轻穿梭在她如缎的发丝间,把玩着那一缕缕青丝。

“云氏的意思,是想在京中给杨姑娘寻一门合适的亲事。”

“只是,如今这京中的局势复杂,云氏担心,若是寻得不妥当,日后反倒误了杨姑娘的终身。”

“故而想着来问问我,有无合适人选。可我在京中并无相熟人家,哪能知晓什么合适人选。”

“依我看,云氏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实则是想问问殿下可有合适人选。”

裴明绪的动作微微一顿,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杨长史一家上下,尽得了杨长史行事谨慎的真传。既然他们想在京中寻个佳婿,这有何难?”

“再过些时日,便是春闱了。到时,让云氏去榜下捉婿便是。”

他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宋昭月听了,却是微微一愣,“榜下捉婿?”

这万一捉不好,捉到了魏王的人可怎么办?

裴明绪见她这副模样,不由得低笑出声:“月儿莫忧,我自有有几个不错的人选,可供云氏挑。”

“以这几人的才学,此次春闱高中应不在话下。”

“到时,便让云氏和杨姑娘自行挑选,看中哪个,便定下哪个。”

宋昭月闻言,心中一动,不禁问道:“这些人……都是殿下的人?”

“是。”裴明绪颔首,坦然承认。

“他们几个,有的是寒门出身,有的则是燕北军的遗孤。”

“燕北军的遗孤,我已安排他们更换了身份。

“即便他们高中,也不会有人知晓他们与燕王府的关系。”

“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咱们燕王府的人考中了进士,如今虽说官职尚小,但也有不少人已在紧要的位置上了。”

宋昭月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裴明绪当真是他每一步都走得极稳,每一处都算计得极精。燕北和朝堂两手抓,一明一暗。

但同时,她也有些疑惑。

“殿下,世人皆讲究光宗耀祖,您给他们换了身份,他们……可会有怨言?”

裴明绪闻言,淡淡一笑,“这岂会有怨言?”

“待到他日,我成就大业登顶之时,为他们安排一场寻亲的戏码,便能顺理成章地恢复他们的身世。”

“届时,便是有人看出些端倪,又如何?谁敢多言?”

“再者,若大业不成……”裴明绪的声音低沉了下来,眸色渐深,“这些人,便是我们日后在暗处的棋子,是东山再起的依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