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小丰子 作品

第327章 以星期为计量单位的攻势(2/2)

八号的最后一场会议结束。

军政部以及参谋部拿出了一份以保卫武汉为核心的半年动员计划,即在民国二十七年夏天到来之前,要在河南、苏北一线动员近四十万部队,用以保护平汉铁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以拱卫华中腹地之北面战场。

同时,动员粤军、湘军、川军、中央军近二十万人,沿长江下游布防,以保障武汉东线安全。

而在这半年间的所有大小战役,都将围绕武汉这座集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为一体的核心城市而展开,双方会依据交通线、大江大河,城市与乡村进行殊死争夺。

迁都之后的南京战役,同样属于这场巨大战役的一环。

经最终商议,军委会向陈诚命令,南京至少要坚持到一月中旬,从八号算起,大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陈诚在地图上标注着南京区域不大的防御阵地,以及手头上不多的军力,长叹一口气,不知道为何,他居然没事就喜欢和唐生智到城头上看风景。

南京城内,在赖天佑的主持下,百姓的生活井井有条地进行着,甚至兴起了不少民间工厂,有的胆子大的本地商人,甚至通过浮桥向安徽进行贸易,俨然玩出了一股夹缝中求生存的意味,而不少安徽的土特产也被输送入南京,诚然有了那么点走私的意味。

战线的收缩对于南京卫戍军也不完全是坏事,以南京军目前的兵力,事实上也无法继续执行明泉外线作战的战略,收缩内线,也有利于兵力的集中。

孙元良失了72军的基本盘,带着五六百残兵回收至南京城,在幕府山边上驻扎下,索性就当起了物资护送员,专门接应北岸运来的军事物资,当然,以他的性格,不说吃拿卡要,武器军饷肯定是自己先吃饱,再分发到各部队的。

教导总队重新整合之后,竹石清虽出任临时总队长,但所掌握的实际兵力也就多出几百人而已,二团由于在马家岭全军覆没,三旅数战之下也编制残缺,且主官被免,索性也就被直接划入一旅管辖,教导总队浓缩为一个整编旅,竹石清兼旅长与总队长。

休战期内,明泉一刻不停地和陈诚研讨着作战方案,日军的停顿总是让人十分惶恐,上一次日军停顿,就搞出了壹号攻势,随后会不会搞出贰号攻势?叁号攻势?

理论上南京已经没有失误的余地了,所以南京的氛围大抵是内松外紧的,前线阵地上,战士们都是大眼瞪小眼,瞄着各条公路上的情况,敌我态势也不像过去那样晦涩,双方的驻地和防区都是正大光明地暴露出来,对峙之势十分明显。

“石清,司令部研究后还是决定,由66军守卫句容一线。”陈诚亲自给句容镇的竹石清打来电话,“你们暂时收回紫金山一线布防。”

“是!”

竹石清对陈诚的部署没有二话,迅速作出回应,电话挂断后,他便命令部队做好回撤准备,并下令装甲团和炮营先行回撤,其余部队依次撤出句容。

“啊!?”

周绍辉一怔,手里的东西散在桌面上,“这个丫头,怎么不走呢?不是跟她说了去重庆么?”

“没准人家是在等你呢?”竹石清微微一笑道,“是平鸿今早拍电报来说的,说是在新街医院里,他带着复兴社去做调查的时候,恰好这丫头提起你了,一问,还真是姓魏,我想十有八九就是了。”

“谁要她等?”周绍辉眼睛一眯,但嘴角已经压不住了,“石清,要不还是找个机会,让平鸿帮帮忙,给这丫头送武汉去?南京虽然暂时还没有危险,但早晚不太平...”

“你这话说的...”竹石清抿了抿嘴,“真想走的话,又没人拦着,虽然南北的出路断了,但浮桥还能去江北啊,明显是人家专程留下来等你的。”

“我就是怕啊。”周绍辉吞了口口水,“我怕我哪天和老于一样,就壮烈在沙场上了,那时候她不得守寡嘛?如果咱俩真是情深意切,这小丫头这脾气,非得在南京和小鬼子血拼到底不可!”

听到于彦君的名字,竹石清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沉声道:“绍辉,明天陈诚长官要在雨花台举行祭奠仪式,你把底下的团长营长都喊着,一起去送弟兄们最后一程。”

“好。”周绍辉点点头,“石清,你那个小苏,他们家还不考虑走吗?”

“不知道。”竹石清摇摇头,“如今的南京,正是最困难的时候,能定的住,就有守下去的希望,如果内乱,就功亏一篑了。”

“明白,明白——”

当晚,66军便来同教导总队换防,接替了句容的防务,和正面的日军第9师团形成对峙。

十二月九日,陈诚作为新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和唐生智一道,携卫戍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各级军官,在雨花台北侧的土坡边上,告慰此战中牺牲的三万国军将士,一杯杯送行酒撒在这结了些霜冻的土地上,随后,上千将士将碗摔在地上,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碎裂音。

许多南京城的百姓不请自来,沿着半山腰将雨花台站了个整整齐齐,他们踩在卫戍军构建的阵地之上,望着那些带血的工兵铲,以及深坑下的累累尸骨,更多的战士没有尸骨,只有一封遗书,或者是一顶军帽。

见此情景,陈诚的政治敏锐度瞬间起了作用,他当即决定借景发挥。

“弟兄们!日寇狰狞,兵犯南京!抬头看看吧,看看雨花台上站着的父老乡亲们!你们能容忍小鬼子踏进南京城,屠戮奴役他们吗!?”陈诚站在一处高点,右手化拳,振臂一呼道。

“不能!不能!不能!”

“小鬼子想践踏我们先总理之陵墓,亵渎我华夏之精神,你们怎么办!?”

“跟他们拼了!跟他们拼了!”底下的声音再度响亮。

“好!今天,我们南京卫戍军的各级指挥官都在这里,南京城的父老乡亲们也在这里!我们便向南京作一个承诺,那就是,和南京共存亡!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和南京共存亡!”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和南京共存亡!和南京共存亡!和南京共存亡!”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伴着寒风四面传递,一番豪言壮志激得百姓们也举起手,加入这股声浪之中。

在无数抬起的臂膀中,苏念兹和苏父也在其中。

在这股恢宏的气势里,教导队的众人也颇有感触,一路鏖战下来,有的人离开了,而更多的人填补进来,大家守卫着这座近乎不可能守住的都城,喊着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誓言,发誓要和日军血战到底。

笔记本上,竹石清一字一顿地写道:

民国二十六的十二月,凌冬将至,南京之外线阵地已全部沦丧,三万将士不幸牺牲,南京,已到了最后关头,这座千年古都,伫立在这长江之畔,无时不刻都在感受着历史的风霜,千年后的今天,守在这里的孤军将城墙打上孔,将山凿成v字型,将街道布设成雷场,将百姓练化为兵丁,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诚已如此,吾人不知决战之何时,便以每时为决战,后人会记得雨花台的山呼海啸,这将会是南京卫戍军的最后一吼。

最后一笔落下,竹石清完成对于彦君的告别,教导队从不是贪生怕死的队伍,每一个人,包括竹石清自己,都有可能牺牲在下一次战斗里,他们没有时间去回味失去兄弟的痛苦,所有的悲愤只能以取下日军头颅而舒缓。

“石清,你过来。”

刚将笔记本收入怀中,明泉快步走来,将竹石清一拽,领着他一路来到林子边,陈诚在此等候。

“副司令好!”

竹石清迅速敬了个礼。

陈诚赶紧摆了摆手:“石清,你跟我还客气什么?我实话告诉你,要不是你在南京,我才不来接这个烂摊子哩——”

明泉则是将话题引回正规:“石清,军委会命令,南京要坚持到一月中旬。”

“那还得坚持一个多月——”

竹石清暗暗思索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初来乍到,许多情况还不熟悉,你二位我是信任的,以你们的经验,日军下一次进攻,会往何处突破?”陈诚扫视二人问道。

“陈长官,事实上,我军目前的防御阵型已十分紧凑,以句容秣陵为外围的阵地内,几乎是采取密集防守的架势,日军进攻,势必还是以交通线为主,北路之镇江,中路之秣陵,南面之芜湖,是我军防线的三个端点。”明泉略加思索后回道,“我已经优化出一套方案,继续沿用最初的核心支援方案,即将精锐部队部署于二线,随时支援外线部队,这其中就包括74军,78军,教导总队,分别驻扎于牛首山,紫金山,栖霞山一线,如此,日军不管从哪打,我军都有应对之策。”

“嗯,可以。”陈诚点点头,“从日军占领溧水之后算起,已经过去了五天,小鬼子这么长时间没有动静,你们怎么看?”

“其实,日军的进攻,未免不能推算出来。”竹石清思索片刻后看向陈诚,“事实上,第一次广泗战役结束后,到日军发动壹号攻势,期间间隔了大约一周的时间,而上一次战役,这一次战役,日军的连续作战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周。”

“你是说,日军是以周为整补间歇的?”陈诚迅速反应过来,皱着眉头问。

“是。”竹石清点点头,从兜里摸出作战地图,“据我了解,日军的前线补给仓库并不能满足如此多师团的军需,其真正的补给中心,在无锡,嘉兴一线,日军如今又向前推进上百里,战线进一步延长,因此,他们的补给线也会更长,需要休整的时间更长,而维持单次战役的时间会缩短。”

“这么说,我们就是拖。”陈诚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

“是。”竹石清点点头,“甚至,我认为,只要预判出日军的主力进攻方向,予以针对性打击,就能够最大程度上迟滞日军的进攻,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只要耗过周期,就能...”

“就能拖一个月!?”

“这不容易啊——”明泉抱肩叹了口气。

“我军的优势在于狭小地域的调动效率。”竹石清环顾左右,“说白了,还是得以快打慢。”

“嗯——”陈诚点点头,“那你认为,日军下一次进攻,会在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

“镇江。”竹石清脱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