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进攻!进攻!
由于城市巷战中无法完整地展开一个团的兵力,面向前方的鬼子据点,临阵指挥官通常会采取批次冲锋的战术,由整连整排的单位先行破敌,随后大部队迅速跟进。
527团全团加上五中队共计三千余人,他们将以西宝兴路的北面路口为起点,以日军海军司令部为终点,打一场残酷的街道清剿战。
“一营,你们打头阵!”
在西宝兴路口,一个简易的团部搭建完毕,三位营长和竹石清围绕着摆放地图的桌面侍立,伍彦昌点了点地图上的日军一个据点,“日军在宝兴路和宝山路的交汇口设置了三个交叉据点,在靠背的屋楼中还有几个暗桩,发起进攻的时候最好贴着右边一点。”
“是!”
一营长敬礼而去,点上一营的官兵便成攻击队形,溯街南下。
团部里,通信兵刚牵好电话线,电话就被叮叮地振响了,伍彦昌一把接起,放到耳朵边听了一阵,当即来了个立正,嘴里铿锵道:“是!是!旅座放心!午时前定然打开通向敌人司令部的通道!”
而这个所谓的通道,也就是北四川路的北段。
从地图上即可看出,这一路上至少十几个日军据点,错落分布在各条街巷,竹石清听了心中有些打鼓,就前几日和日军作战的经验来看,这一条条街道,日军的火力点分布十分科学,几乎能互相照应。
没等电话挂断,前方就传来震天的杀声,吸引着竹石清和各位营长纷纷挪身观看。
桌上摆着三个望远镜,竹石清眼疾手快薅了一个就对着街口,透着望远镜,能看到这是一个连的战士在进行着试探性进攻。
徳械师的确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从许多战术动作的细节足以得见,他们有组织、有节奏地向前推进,战士们将重心放得很低,人员呈棱锥形散开,左右两侧有机枪手借助掩体进行火力掩护。
哒哒哒哒!
环状工事里的日军以三挺机枪的咆哮回应着中国军队的冲锋,两挺歪把子在环状工事的两端,正中心是被称为“野鸡脖子”的大正九二式重机枪。
数条火舌鞭挞着一营前行的道路,在裸露的街道上朝着日军的工事发起进攻本身就代表着牺牲。
但事实证明,徳械师的战士们无疑是抱着牺牲的精神踏上这片土地,但,他们没有料到的是,牺牲居然如此之大!
被一营长派上去的这个连几乎没有人越过了距离日军工事五十米的区域内,就已经倒下了大半,急得后面的一营长直跺脚,他不禁愤慨为何小鬼子一个小小的环状工事里就能部署三挺机枪?
眼瞅着冲不上去,还没有被击倒的战士只能冒着枪林弹雨朝后折返。
哪知一营长拔枪朝天就是一枪!
“砰!”
竹石清看得冷汗直冒,一营长的嘴里俨然是严词说了些什么,随后那帮战士又调头冲向敌人的阵地,随后倒在了血泊里,不难猜测一营长定然是说了“死也要死在战场上”之类的话语。
而接下来的画面,则是证实了一营长确有说此话的魄力和气概。
只见一营官兵此时已不顾阵型,全营官兵尽数压上,向敌人的工事开枪前进,全营的机枪被集中起来,形成压制火力向前推进,尽管前方的战士正成排倒下,但后续的士兵仍会踩着自己兄弟的尸体向前冲击!
在距离接近100米的时候,一营长挥舞了一下挂着刺刀的步枪,率先向前杀去,一营官兵当即停下来射击,一窝蜂朝着日军的工事涌去!
这一招果真起效,日军虽然火力强盛,但总有换弹的间隙,而环状工事里也仅能容纳不超过20名日军,射击的密度极其有限,尤其是当重机枪哑火之后,他们再也挡不住一营前进的脚步!
一营踏上了日军的环状工事,扬起刺刀捅杀着慌乱逃窜的鬼子,摆放在阵地正中心的重机枪被战士们一脚踢翻,滚到了地上。
“拿下了!”
站在竹石清身侧观望的许大勇拳头紧紧握住,他虽看不清前线战斗的细节,但依然能看见一营的战士们踏上了日军的工事!
然而下一秒,前方枪声大作,在望远镜的视野里一营的官兵成片倒下!
一营长见形势不对,当即指挥部队撤出阵地,但左侧和楼屋内的日军火力点逼近射击,属实将整个一营当作了活靶子!
一营长指挥撤退时腿部中弹,霎时栽倒在麻包围城的坑道中!
战场形势急转而下,竹石清猛一个回头,向伍彦昌请示道:“团长!要派人顶上去,否则一营回不来了!”
伍彦昌何尝没有看到这一点,仅初战一个冲锋,他便看清了日军的战斗力和巷战的困难程度,他短促地吩咐道:“二营,上!”
二营自西宝兴路口朝着宝山路掩杀而去,他们找定地方站准位置,举枪朝着火力打来的方向进行压制,这才稍稍抑制住了日军的倾泻之势,一营的官兵得以喘息逃出阵地。
只是当众人看向一营长时,一营长已倒在环状工事的血泊中。
毫无多停留的时间,二营长连同一营的残部撤回西宝兴路,第一次进攻失利。
“一营长赵翰,牺牲了。”二营长也只是一个冲刺,就使得自己灰头土脸,来到团部,他平静地说。
“妈的!”伍彦昌发了狠地砸了几下桌面,鼻子里出着怒气,“这狗日的小鬼子!二营接替一营任务,准备冲锋!”
“团长,不能这么打,左右都有火力点,就算是冲进阵地,也占不下来!”二营长刚刚是冲上去过的人,他能感受到位于街口的无助和迷茫,子弹从四面八方打来,冲进去就是活靶子!
伍彦昌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手头上的地图,分明标清楚了日军据点分布图,但却没有有效地破敌之策。
“团长,让炮兵上吧!”三营长冒出来提议了句,“以迫击炮连轰炸环状工事和其背后的屋楼,打开缺口,让主攻部队沿着主街深入,只要让出路口,就能减缓北四川路的日军火力点!”
这话颇有道理,但还是免不了伍彦昌一顿骂:“你他娘的,第一个据点就用炮!那后面怎么办!?”
竹石清望向了后边正在擦拭迫击炮的连队,忽然意识到我们和日军此刻在战术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日军会为避免有生力量损失而大规模采用炮火,但中方却因为要节约炮弹而不得不用人命去填补这一寸寸的土地。
相较之下,这并非代表着战术思想的先进或落后,而是基于双方国力较量下的无奈与心酸。
而那位躺在日军工事里没有撤出的英雄营长,是黄埔六期毕业,廖耀湘,曾是他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