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作品

第三百七十四回:周瑜归来

周瑜和孙策同岁,他的正室夫人是孙策正室的亲妹妹,所以两个人既是结拜兄弟,同时也是连襟关系。

周瑜,字公瑾,出身庐江周氏,是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可以这么说,周瑜是一个官三代。

周瑜少时和孙策当过同学,孙策起兵以后,周瑜前来投奔,深得孙策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担任军中副将,地位仅次于孙策。

当时的吴地之人,都称呼这位少年将军为“美周郎”。

孙策攻破庐江郡后,周瑜迎娶了乔公家的二小姐为妻,就是后来的小乔。

当时乔家两姐妹,都是名动南方的大美人,在江东,只要提起“二乔”,就连三岁孩童都知道。

青年时期的周瑜能征善战,而且精通音律,又多愁善感,具备了成为风流才子的全部条件。

据说当时南方一但有宴席,席间奏乐的时候,演奏的曲调或者节拍稍有错误,周瑜不管是喝醉还是清醒,总能情不自禁地回头指点弹奏乐曲的人一番。

于是“曲有误周郎顾”的名声就打响了。

孙策死后,周瑜全面接管了江东水师,成为了水军大都督,江夏之战后,周瑜驻扎在鄱阳湖一带,整日忙于操练水军,这让他无法每日见到心爱的小乔,也没有时间去欣赏音乐。

就在不久之前,博望坡一战的消息也传到了周瑜耳中。

周瑜有预感,很快就有一场旷古未有的大战要在长江之上打响,于是他加快了操练水军的进度。

这天中午,周瑜刚刚操练完,正准备回军营吃午饭。

刚刚回到官邸,就看到了鲁肃。

“子敬兄,你不是应该在建业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莫非是来给我送军饷的?”周瑜打趣道。

“公瑾兄,事态紧急,我就不与你细说了。主公已经决定和荆州达成和解,进行全面合作,一同对付长江以北的吕布。但是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想投降,所以主公让你带兵返回建业。”

鲁肃一本正经道。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这就回去让士兵们收拾东西,大半年没有回家了,他们也都想家了。”

周瑜连饭都顾不上吃,转身上马,返回水师大本营。

江东水军们听说可以离开鄱阳湖,返回吴郡,一个个都十分地兴奋。

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吴郡人氏,其他的也是周边郡县的人,离开故土大半年了,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

这次终于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妻儿,这让他们怎么能不兴奋。

在返航建业的船上,周瑜和鲁肃坐在船舱里聊天。

“这次主公怎么强硬起来了,居然敢和吕布一战,看来以前我是小看他了。”

周瑜道。

“公瑾慎言,主公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少年郎了,现在江东很多士族都支持他。只是这次事情太大,主公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江东投降吕布,那你我二人当年定下的二分天下大计就将付之东流了。”

鲁肃道。

周瑜又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自己去请鲁肃出山,在鲁肃家的书阁里,与鲁肃讨论天下大事的场景。

白驹过隙,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任凭时光荏苒,依旧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