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北线无战事
六月中旬。
在胜保和李鸿章的带领下。
清兵在山东拔营夺寨,顺风顺水,仿若势不可挡。
他们这支大军,当初是在北京城集结。
大军还特意从北城门处逛了一圈。
仿佛在向百姓们宣告,咱大清兵多将广,区区发匪,轻易灭之。
两边看热闹的百姓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来护送自己孩子上战场。
但除了家眷之外,大多数百姓都非常冷漠地看着清军南征。
当日,两宫太后还亲自现身为清军出征壮行。
大军从北京城经保定,河间。然后从冀州出直隶入山东。
如此行军,按道理来说。
太平天国的军队早就应该在山东摆好防御阵型,以逸待劳。
但不知是不是河南战场的原因。
从清军进入山东后,几乎一路毫无阻拦。
见没有阻拦,李鸿章嫌行军太慢。胜保则觉得不该轻功冒进,以免遭到太平军的伏击。
仿佛胜保上一次败仗就在他的眼前。
上层心思不一。
将领们自然更倾向于听从李鸿章的命令。
一是因为胜保还是李鸿章保下来的,于私该听从他的。
二是败保之名流传于军中,军中将领已经不太服胜保的指挥。
三是胜保之前在军中还经常体罚手下将领。
这几个原因导致胜保于公于私都失去了将领们的信任。
大家更愿意听从李鸿章的命令和指挥。
在清军正在收复山东的时候。
北方广州的英法联军举行了一次大阅兵游行。
阅兵日。
整个广州城都知道了英法联军要阅兵的消息。
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呼朋唤友想要一睹英法联军的阅兵气势。
阅兵开始的时候,大街两边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们。
这时的百姓已经剪去了辫子,很多人都是光头的形象。
也有许多戴上了圆顶小帽。
看着华夏人这种模样,这种场景。
英法士兵开始交头接耳,忍俊不禁。
“他们是不是全是和尚?我听说东方的和尚全都是剃的光头。”一个法国士兵对着身边的战友说道,手指却指着街道两边的卤蛋头,语气中是明显的戏谑之色。
“现在还正常一点,之前他们头顶的头发一样要剃掉,但是后面会扎一个长长的辫子,真是奇葩的国家。”另外一名士兵是之前就来过的法国士兵,所以见识过清朝百姓留的辫子。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响起。
阅兵正式开始。
法军军乐响起,在法国出征曲《胜利属于我们》的号召下。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法国的军队。
最前面是法军骑马的将军。
他的名字叫圣阿尔诺,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
在克里米亚战场上,他是一名高级的指挥将领。
率军多次击败俄军。
他是从克里米亚战场紧急调过来担任这次法军的指挥官。
只见他脸上一脸傲气,看着两边百姓的眼里只有蔑视。
那是一种自认为高等民族对低等人的一种蔑视。
更何况俄熊都被他多次击溃,更别说一群东亚病夫。
在他身后,是整齐的步兵方阵。
他们身着华丽而庄重的制服,头顶高高的熊皮帽,帽上还有一根羽毛,随风飘动。
“母之,一个个脑袋养得比天都高,跟他妈得了落枕一样,一群臭大粪,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
“就他这方阵,不如咱们的十分之一,还装腔作势,母之...”
“战场上再教他们做人...”
几人在人群中骂了几句,立即溜走了。
他们要赶紧将军情带回去。
法军走后,紧接着是英军。
英军这次的指挥官,还是查理。
他这次誓要报仇,一雪前耻。
随着军事工业革命,英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此这次阅兵,英军还抬出了他们先进的火炮等武器。
阅兵完后。
查理对着所有英法士兵拔出了腰间的佩剑,高举过头,高亢地吼道:
【英勇的英吉利士兵和法兰西士兵!】
【之前的战斗,那是一段令我们难忘的历史。我们遭遇了挫折,我们战败了。】
【那一场失败,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我的心头。然而,敌人的行径更是让我怒不可遏。】
【他们俘虏了我们的士兵,却不肯归还,那些本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的战士们,本应在战争中秉持着荣誉与勇气,却成为了他们肆意折磨的受害者。】
【他们虐待我们的士兵,无情地践踏他们的尊严,让他们在痛苦与绝望中煎熬。这是对人性的亵渎,是对战争准则的公然践踏!】
【我们是军人,我们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准则。我们的士兵,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尊严不容侵犯!如今,他们身处困境,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向那个弱小的国家宣战,他们的灭亡之日已到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英法联军是不可战胜的!】
法国的圣阿尔诺目光鄙夷地看了一脸高亢的查理一眼。
他认为查理只知道耍嘴皮子。
他一直认为上次战败,就是因为他的无能造成的。
这一次,他要让这个查理看看战争应该怎样打。
随着英法联军的出征。
太平天国立马处于南北双线作战的局面。
而针对这一局面。
太平天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应对。
南线战场一爆发就进入了血腥的阵地攻防战。
而北线战场,似乎无战事。
只因清军太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