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曾国藩千里献毒计(下)
少顷,司厨端着酒肉菜走了进来。
“曾大人,请。”僧格林沁伸出手做出了邀请的手势。
“僧王爷,请。”曾国藩同样回了一个手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的脸色都微微泛红,眼神中却不觉多了几分清明。
曾国藩放下酒杯,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僧王爷,我此次前来,除了想与王爷共商大计,伯涵还有一个计策献之,或许可解当前之困局。”
“哦?曾大人请说。”僧格林沁眉头一扬,他就知道曾国藩此行千里迢迢而来肯定还有东西。
曾国藩不自觉了地环顾了一眼四周,确保没有其他人偷听,然后压低声音说道:“僧王爷可曾拜读过《三国演义》?”
僧格林沁皱了皱眉,没有回答,示意曾国藩继续说下去。
曾国藩双手摁在桌子上,身体略微前倾,脸上带着一丝阴笑:“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七十四回中写道: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僧格林沁闻言一惊,猛地站起身来,双目圆瞪望着曾国藩。
曾国藩也跟着站了起来,但双手还是撑在桌上,目光直挺挺地注视着僧格林沁继续说道,只不过这次声音变得逐渐冷冽起来,“这一回中,关羽围攻襄阳、樊城,曹操派于禁率领七军前往救援。于禁不善用兵,驻军于低洼之处,关羽利用暴雨的机会,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庞德拒不投降被关羽斩杀,此役威震华夏。”
“而如今,数日连绵不断地春雨,黄河水位上涨。河南郑州花园口,地势险要,若能掘开此处,将黄河之水放出,咱们也能效仿关圣爷水淹七军,定能让太平军遭受重创。”
这时僧格林沁大步走到营帐中央,背起双手,来回不停踱步。
僧格林沁转身望着曾国藩,只见他此时双眼冒金光,炯炯有神,他问道:
“曾大人,此计虽妙,但此举将导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你可曾考虑过后果?”
曾国藩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僧王爷,国难当头,大清现在势微,若不采取非常手段,大清江山恐将不保。数百万百姓固然可怜,但若大清覆灭,天下百姓将陷入更深的苦难。”
僧格林沁停下脚步,坐回椅子上,目露精光,追问道:
“曾大人,此计虽然可行,但终究是伤天害理之举。你我虽为朝臣,但也不可背负千古骂名。”
曾国藩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能保住大清江山,些许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况且,王爷你向来以忠义著称,若此计成功,天下百姓定会铭记王爷之大恩大德。”
“世间从来不以是非论英雄,只以成败论英雄。”僧格林沁的情绪一扫白日的阴霾,说话间似乎又恢复到了当初那个指点江山的僧王。
僧格林沁沉思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好吧,曾大人,我信你。但你务必保证此事万无一失,否则,你我都将背负千古骂名。”
曾国藩连忙躬身行礼:“王爷放心,曾某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此计万无一失。”
“但是要想此计获得最大收益,僧王爷的蒙古军团恐怕要再当一次鱼饵。”
僧格林沁深吸一口气,神情坚毅地说道:
“我蒙古男儿,每一个都是好男儿,能为大清牺牲,是他们的荣耀。”
两人再次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营帐外,雨声淅沥淅沥,不停地敲打着营帐。
营帐内的两人则已站在军事地图边,开始密谋策划起了接下来事关大清国运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成功,重创太平军,极有可能再度扭转敌我攻守之势。
失败,不仅彻底丧失民心,大清也再无逆转之可能。
这两人密谋了一夜,雨也下了一夜。
但两人却没有任何疲困,脸上依旧神采奕奕,仿佛他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次日,曾国藩天还未大亮就离开了僧格林沁的大营,他要尽快回到湖南调兵遣将。为即将到来诡谲云涌的局势做好万全准备,以便策应僧格林沁的军事行动。
仿佛上天就是安排好了一样,连绵的春雨之后,就是连续几日明媚的阳光。
当道路上不再泥泞的时候,僧格林沁立马就有了动作。
他率领蒙古军团从郑州一路北上,向河南的泽州府,彰德府方向快速行进。
彰德府是河南靠近直隶的一个州府,要想回到直隶,这条行进方向是最快的。
而这时的泽州府,林凤祥李开芳的第五师,第六师早就在前几日顶着大雨完成了布防。
望着斥候传回的军情,不在一个地方的林凤祥和李开芳都绽放出了兴奋的笑颜。
在他们眼中,清朝最后一支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军队即将葬身河南。
那清廷的覆灭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