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僧格林沁雨日探访嵩山少林寺
胜保的兵败,清廷将所有的期望都压在了僧格林沁和曾国藩身上。
但是这两人现在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曾国藩被包围在湖南死死不能动弹。
而僧格林沁的几万骑兵虽然能动弹,但也是被赖文光的骑兵旅袭扰得兵困马疲,更别说最近春雨绵绵。
清廷两宫太后已连发三道懿旨,催促僧王放弃支援湖南,回兵直隶。
僧格林沁率领着蒙古军团在河南一带已经徘徊了多日。
想直接去湖南,却总是被袭扰,想找敌军主力决战,却也摸不到人影,僧格林沁很是恼火。
而最近几日又是天降春雨。
连绵的大雨如同上天的挽幛,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与压抑之中。
蒙古骑兵们平日里驰骋惯了的马蹄,此时也被这泥泞的道路困住,那原本威风凛凛的军旗,如今也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发出扑扑的声响,似是无奈的叹息。
胜保的兵败更让他们这支往日勇猛无比的蒙古骑兵军团耷拉下了脑袋。
士兵们的营帐在风雨中飘摇,雨水渗进帐内,打湿了他们的衣物和武器。粮食也开始因为受潮而发霉,发烧等症状也渐渐在军中悄悄蔓延开来。
僧格林沁站在营帐外,望着这漫天的雨幕,眉头紧锁。
他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太平军肯定已经在针对他们做什么动作,可大军若要继续前行,这糟糕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实在难以逾越,而一旦停滞不前,背后的粮草供应又逐渐吃紧,士兵们的士气也开始低落。
这连绵大雨,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将他的蒙古军团紧紧困住,难以挣脱。
这可如何是好?
这是要天亡大清啊!
僧格林沁黯然摇了摇头。
“父王,雨具已准备妥当...”伯彦讷谟祜跑了过来,拍了拍身上的雨水。
“出发吧!”
僧格林沁甚是心烦,恰巧这里有一座古朴的少林寺,他决定今日入登封少林寺一趟,向寺中的高僧求教求教。
不求甚解,只求心安。
雨丝轻落,嵩山蒙上一层薄纱。
少林寺静立其间,山门前的银杏叶被洗得油亮。
大雄宝殿静静矗立,飞檐滴雨,烛光若隐若现。
藏经阁默默无言,塔林在雨雾中更显落寞深沉,宛如时光守护者,守护着千年古刹的过往。
僧格林沁望着这神秘的嵩山少林,抬起步伐跨了进去。
似乎已有清兵通知了这寺里的僧人,已有僧人早早站在少林寺门口等着僧格林沁等人。
最后只有僧格林沁一人被引入方丈室,那登封少林寺的方丈早已等候多时。主持大师法相庄严,目光却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平静。
僧格林沁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大师,如今我率蒙古军团被困河南,这连绵大雨好似天要亡我大清之兵,大师可有化解之策?”
大师微微一笑,双手也是在胸前合十,缓缓开口道:
“王爷,贫僧观这局势,并非仅仅是天灾。王爷征战多年,可曾想过这世间之事,皆有其因果。如今大清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等起义军搅乱乾坤,外有洋人虎视眈眈。王爷虽忠心耿耿,但这局势如同这乱麻一般,难以理清。”
僧格林沁皱了皱眉头,说道:
“大师莫要空谈因果,我蒙古铁骑从未惧过任何敌手,如今只是这天气作祟。”
大师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王爷,此非天时,实乃天数。王爷,贫僧劝您顺应天意。这天意并非只是老天爷的脾气,而是这天下大势。如今的大清,气运已衰,王爷就是有通天的本领,也难以挽回这颓势。若王爷执意强行,恐怕只会带来更多的祸事,不仅损兵折将,更可能危及王爷的自身安危。”
僧格林沁听后,心中一震,他多年征战的豪情在这一刻也仿佛被这大师的话浇灭了几分,但他骨子里的那份倔强仍然让他反驳道:
“大师,我蒙古勇士生来就是为了保卫大清江山,怎可因为些许困难就退缩不前。如果我堂堂大清亲王不为大清而战,成千上万的蒙古勇士不为大清而战。那大清岂不是危若累卵?”
大师叹了口气,说道:
“王爷,您的忠心可昭日月,但有时候,顺应天意才是聪明人所为。这河南之地,如今就像是一个泥沼,王爷越是挣扎,陷得越深。现在这大清,同样是身陷囹圄,挣扎也不过是惘然。王爷能来这少林寺请教贫僧,是贫僧的荣幸,也是一种缘分。”
“佛曰:诸般相遇,皆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在这茫茫尘世中,每一次的相逢,每一场的邂逅,皆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皆是缘分的奇妙交织。”
“王爷和贫僧相遇,自然也是上天安排,想让贫僧为王爷指明一条道路。既然如此,那贫僧就直言不讳,王爷印堂发黑,数日之内必有大祸临头。”
僧格林沁一惊,赶忙问道:“那本王如何化解?”
“王爷的出路在那边,那里有一位明主在等着你...”
僧格林沁看着主持指着的方向赫然是东方。
僧格林沁细细一想,河南的东方是安徽和江苏。
难道大师说的是天京的太平天国?
僧格林沁瞬间反应了过来,顿时勃然大怒,他堂堂的大清王爷,岂能投降太平天国,岂能用侮辱祖宗的方式苟活于乱世。
僧格林沁对嵩山少林寺的主持怒目而视,少林寺主持却眼观鼻,鼻观心,嘴里说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僧格林沁这次来本就没打算真正能求到什么御敌之策,只求心宁。
如今看来不仅不得安宁,反而更加怒火中烧。
只恨不得屠了这嵩山少林,最后僧王虽然没有屠了这少林,但还是拂袖而去,眼中杀意尽显。
“师兄,咱们出家人岂能妄谈国事?今日为僧王指明出路,师兄犯了佛家大忌啊!”看着僧王眼中的杀意,一位少林寺的得道高僧低声指责着少林寺的住持,似乎对住持今日的行为颇为不解。“刚才僧王的眼神,明显是想把咱们少林寺屠尽,还好他最后忍下了杀心,要不咱们少林寺上百僧人都得遭受无妄之灾。”
“师弟,师兄前不久夜看天象,看出了最近华夏大地将会出现一场浩劫,数百万上千万的黎明百姓因此遭难。今日见到僧王来此,我发现这一劫是来自于他的身上。我这不是为他指明明路,而是为了拯救那些无辜的黎明苍生。”住持现在的脸上是化不开的忧愁,似乎在为今日没有劝解成功僧格林沁感到懊恼。
“唉,师兄,师弟虚浮表象了......但世间大事纷纷扰扰,岂是你我等辈参佛的僧人能够改变的......”师弟听完再也没有一丝怨艾,而多了一丝感慨。
住持没有说话,而是沉思着什么,良久才继续说道:
“吾等不能改变世间,但他定能改变乾坤...”
住持深邃的目光这时望向了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