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有一些后悔

这秦淮茹还有些本事,居然能找这么个人。

不过有他何雨柱在,你秦淮茹这辈子就只能守寡。

这事情,还得找易忠海。

何雨柱在空闲时间,就去易忠海车间。

两人来到空旷地方。

“一大爷,不好了,秦淮茹找了个入赘的。”

“入赘?男的嫁到贾家?”易忠海不可置信的问道。

在易忠海想来,秦淮茹肯定要嫁人,但是从没有想过别人入赘。

“真的是入赘,这事情估计都快成了。”何雨柱脸上带着假装的着急表情。

“柱子你先别急,你把秦淮茹找的这个人情况跟我说一说。”易忠海强装镇定,其实心里也挺急的,可千万不能让秦淮茹找个入赘的。

现在对付贾张氏都有些吃力,要是贾家再多个人,那他还怎么斗?

“这个男的是个货车司机,人还挺魁梧,这要真的让秦淮茹成了,贾家可就有撑腰的人。”何雨柱一脸无奈,似乎是在为易忠海没法回来而着急一样。

“柱子,这事情不能成,这样,你先回去探探情况,我这边再传点谣言出来,她们家不是俩寡妇吗?我们就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易忠海瞬间就有了主意。

“我们该怎么做?”何雨柱问道。

其实何雨柱有很多非常好的法子。

但是他还是想让易忠海出手。

到时候就算贾家后知后觉,最后也只能查到易忠海头上。

“贾家不是俩寡妇吗?我们就说,这个司机娶一个小寡妇,还送个老寡妇...”

卧槽...何雨柱心里疯狂吐槽。

他感觉易忠海变异了。

从道德天尊,变成了毫无下限的无耻天尊。

这种缺德谣言都能说得出口。

“一大爷,这我可说不出口,不行,我做不了这种事情。”何雨柱一脸为难之色。

“你回去炒菜吧!这事情我来。”易忠海说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意。

现在一有能整贾张氏的机会,易忠海就特别兴奋。

被人用大粪泼两次,确实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疯狂事情来。

何雨柱回到食堂,有意无意间,也开始打听外面的消息。

这个易忠海还挺有本事,事情传的还挺快。

要是刻意去打听,还真能打听到这些事情。

晚上。

何雨柱下班回到四合院。

这次他没有让许大茂出手。

而是自已亲自出马。

他出了院子门,亲自来到贾家门口:“贾大妈,听说秦淮茹要找个男的入赘?”

何雨柱此话一出,贾张氏立马跳起来想跟何雨柱吵架:“小畜生,你嘴巴给我放干净点...”

因为讨厌易忠海,所以对何雨柱也没什么好脸子。

“贾大妈,我这好心问一下,怎么还骂人?你没发现秦淮茹这两天回来的特别晚吗?她这是人约会去了,估计也就你自已不知道,不瞒你说,我都认识那个男的。”

看着何雨柱煞有其事在说这件事情,贾张氏眉头瞬间皱了起来,然后严肃的问道:“傻柱,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那个男的叫吴华,是个货车司机,家里就一个人,入赘也挺好的,不过外面有些话说的不是很好听...”何雨柱后面的话没说,卖了个关子。

“什么话?”贾张氏知道肯定没有什么好话,但是她还是想问。

“贾大妈,我也是道听途说,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你听了可别生气。”何雨柱一副我说完你肯定生气的意思。

“快活...”贾张氏有些不耐烦。

“他们都说,吴东这是娶一送一,娶个小的送个老的...贾大妈这话可是别人说的,跟我可没关系。”何雨柱说完后退好几步,做防御状,防着贾张氏发飙。

贾张氏刚才真的有要上手打何雨柱的想法。

“傻柱,你在这里胡说八道,要是外面没有这些事情,我回来跟你拼了。”贾张氏气呼呼的出门。

她要去打听消息。

看看外面是不是像何雨柱说的那样。

出去转了一圈。

贾张氏发现这谣言,都已经传到南锣鼓巷了。

好几个妇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她。

似乎秦淮茹现在找的这个男的,是她贾张氏看上的一样。

“该死的小浪蹄子,居然敢背着我找男人,该死的贱人。”贾张氏气的心口不断起伏。

晚上七点多的时候秦淮茹回来。

贾张氏早就在门口等着。

秦淮茹一进门,贾张氏门一关。

片刻之后,贾家就响起了秦淮茹的惨叫声。

第二天。

贾张氏甚至闹到货车队那边。

还把那个吴东给打了一顿。

贾张氏的凶悍,厂里很多

人都有所耳闻。

尤其是两次用大粪泼人尤为亮眼。

这个吴东听说秦淮茹的婆婆是这个女人,当即熄了跟秦淮茹的念头。

自此。

秦淮茹花了好大心思寻的拉帮套对象就这么被贾张氏打没了。

从这天开始,贾张氏早上送亲淮茹去上班,晚上亲自去接秦淮茹。

绝不给她一丝找男人的机会。

贾张氏甚至好找到许大茂,让许大茂帮忙盯着点秦淮茹,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向她汇报。

秦淮茹心中无奈。

她现在就跟个犯人一样,除了工作,就是被贾张氏监视。

真的是一点自由都没有。

一个月后,秦淮茹心里有一些后悔。

她当时真就该听自已父母的。

把工作给哥哥,然后嫁给家里给找的那个小组长。

要是真听了家里人的,她现在的日子绝对比现在舒服。

贾张氏对秦淮茹的监视是一刻都不敢松懈,绝对不能让秦淮茹跑了。

秦淮茹只能无奈妥协。

她现在连乡下都回不了。

要么找个人嫁了,要么留下来继续熬。

随着年关将近。

各地的灾情也更加严重。

以前看不上眼的混合面,现在都开始缩减供给份量。

真的到了饿的人发慌的年纪。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三年饥荒,饿死的人,根本无法统计。

天灾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

厂里食堂的工作也越来越清闲。

领导们以前顿顿吃肉,而现在,三天能吃上一回肉就算不错的。

在快到十二月的时候,许海的母亲回来。

许海母亲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自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