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好为帝师

翌日,上午,

叶明大军一早便出发,开赴长安。此一行与来时不同,只因军中带了几个名老弱大臣,骑不得马,只得缓慢行军。从函谷关至长安,急行军也就是三天就能到,可如今,行了三日,连潼关的影子都没看到,这倒是把小皇帝刘协给憋坏了,就见他从马车中探出小脑袋,冲着叶明轻轻呼唤,“大哥哥?!”叶明闻言,轻勒马缰,放缓脚步,到了刘协的马车旁边,“陛下?何事?”“大哥哥,这几天马车坐得朕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你能不能带朕骑马兜兜风?”叶明莞尔一笑,这是又想跟自已同乘要一骑了,“可是?陛下?后边那几个老家伙都瞅着呢。”此言一出,刘协的小脸瞬间挂满了失望之色,见此,叶明眼神一转,低声对着刘协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刘协面露希冀之色,叶明继续说道,“咱俩跑快点,把他们甩在后边,就不会被发现了!”刘协重重地点了点头,“嗯!”随即,叶明一把揽住刘协,置于自已身前,一夹马镫,爪黄飞电急速蹿出。两人策马狂奔,大路两侧的种种也跃然于眼前,函谷关至潼关一路,北有黄河水,南边是一片平地,原本是一片沃土,可如今却是阡陌荒废,人烟稀疏,千里孤坟,饿殍遍地。刘协自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洛阳,哪见过如此凄惨之景,他浑身汗毛竖立,颤抖地问叶明,“大哥哥?这就是朕的土地?朕的子民么?”叶明幽幽地回道,“乱世之中,最凄苦的就是百姓了。”“是因为诸侯混战?才致使百姓受苦么?那我们不打仗了可以么?”对于他这个问题,叶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始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么?”刘协沉思了半晌,回道,“夫子说过,始皇帝穷兵黩武,不是一个好皇帝。”叶明冷笑一声,“腐儒之言!始皇帝乃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为何?”“自春秋至战国,历经五百余年,穷苦百姓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直至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战止战,方天下大安,才能有后来的汉家四百年基业。”“可夫子还说过,始皇帝苛法暴政啊。”“陛下,你记着一句话,法,是用来约束士大夫的,不是用来约束百姓的。乱世就要用重典!”小刘协若有所思,喃喃地重复道,“法!是约束士大夫的!原来如此!”似乎是想通了一些东西,小刘协的脸色也逐渐好转,“夫子还教朕,做个仁君,大哥哥,他们都说那个平原刘备,有先贤之风,是个仁义之人,我们要不要也把他召来长安?”这句话,瞬间让叶明想起了,当时在虎牢关前,被自已一记‘飞熊冲撞’击飞的长臂大耳之人,当下,冷哼一声,“刘备?仁义?他可算不上。”“那是为何?”叶明没有回答,而是脑中思绪万千。昭烈帝刘备,后世都称他为千古之忠义,可对于熟知三国的叶明来说,此人可以是昭烈帝,但不能是仁、忠之人。他带着蜀中数十万子弟,兴兵讨吴,只为自已之私义,不能谓之‘仁’, 他听闻汉献帝刘协被废,不思救主,反而急着自立,不能谓之‘忠’,他给大儿子取名‘封’,给小儿子取名‘禅’,要知道,刘禅出生之时,可是在赤壁之前啊,封禅何意?昭然若揭!刘备,可以是一个政治家,可以是一个军事家,但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野心家,但要说他仁、忠,论不上的。这等人,此时还处于微末,若是真召至长安,表明他皇叔的身份,不仅是小皇帝,估摸着群臣都得被他忽悠瘸了,到时候,自已就是不想做曹操,也得做曹操了!心念回转,再次低头,看向刘协,“陛下,在你心中,救一方百姓是仁对么?”刘协颔首,叶明继续追问,“陛下,在你心中,杀万千人是恶对么?”刘协再次点头。“那如果杀万千人,可以救全天下人?算什么?”这一句把刘协问愣了,嘴里喃喃地重复叶明的话,“杀万千人?救天下人?”过了许久,叶明方才幽幽地说道,“如果杀万千人,能救天下人,那就是天大的‘仁’!”刘协深深地垂下头,思忖些许,再次抬头之时,已是目露精光,“这就是始皇帝的‘仁’!是天下之大‘仁’!”叶明笑了,不愧是刘协,能在三国乱世,居高位而善终,岂会是愚钝之人。“可?大哥哥?

朕只想做个仁君,不想杀万千人怎么办?”

叶明抚掌大笑,“那就由臣去替您杀那万千人!”“好!”刘协也笑了,伸出小手对着叶明,“一言为定?!”叶明轻轻地与刘协击掌,“一言为定!”......一路无话,行至潼关前,叶明重新把小皇帝放回了马车上,过了潼关,长安已经近在眼前。叶明大老远就看见长安宣平门外,立着一队精锐骑兵,为首一人,正是徐晃。这货今天穿了一身银甲,手中一柄开山大斧,往那一站,隐隐已经有了一股子大将之风。叶明策马,快走两步,行到了大军的最前方,此时徐晃也看见了叶明,远远地就跳下马背,一路小跑着到了叶明近前,一撩衣袍,单膝跪在地上,“末将徐晃,叩见大人!”叶明笑骂道,“都是自已兄弟,整这虚头巴脑的干啥?!”徐晃起身,小碎步踱到叶明跟前,贴着耳朵小声说道,“贾诩大人提前交代我,这次是陛下来,让我等都得守礼,得给大人你长面子!”叶明一脚踢在徐晃大腿上,笑骂,“就你机灵,快去打开城门,迎天子入城。”徐晃‘嘿嘿’一笑,“放心!大人,都准备好了,未央宫重新修缮了,整个长安的守卫也都换成了咱们的人!”叶明先是一愣,然后苦笑,“又是贾诩交代的?”徐晃重重地点了点头,“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