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公社制度 人人平等
南北两边海岸,港口各有十座,建造的长方形仓库更是胜不胜数,金,银,铁,煤,米,棉,布,……仓库里填塞得门户难关。
迁徙到沿海居住的村民,田是不用耕了,每日里的八小时工作制,天天分拣各种货物,或入仓,或分发到全国各地。
接管孙庭王朝的第一年,这些工作都是工程兵在干,全民安居之后的第三年,逐渐由村民接手,工程兵成了辅助。
这些工作,最终会回归到人类的手中,机器人退出。
除非,后起之秀有人才,他们也能制造出机器人。那么,这些繁重的工作,便可让机器人继续替代人力。
公元七年,避俗谷里的刘可颖小手一挥,令身边的文职机器人,花掉全部金银的十分之八,继续购买机器人,总数量必须达到一个亿。
刘可颖制定扩展海外公社制的方针是:机器人到达海外,不杀人不攻城,直接工作:推山,填壑,建房,架桥,铺路……但有官兵前来干涉,一律抓了做奴隶。
直到工程全部完工,才调整策略让人口迁徙,实现全球公社制。
这样的计划,既简单又快捷。
要打仗,他们自动送上门来,不仅不浪费时间,还不会误伤无辜平民。
如此良策,都是建设大同共和国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当时,不管是接管兵权,还是进城宣传,再到迁徙,每一个环节都是麻烦重重,费时费力,还伤感情。
只因为建立大同共和国,大刀阔斧,人难接受,此种情况下,就抓了几千万个反对公社制的地主老财。
这样做,不仅伤了人脉,更消耗了一部分作战兵。没办法,经验不足,只能送这些地主老财去沙漠种树,等他们的孙辈们长大,体验了人间沧桑,才会知道共和国的公社制度有多好。
出海的文职机器人,奉行的同样是不进城不进村,只在工地上树立标语,好奇的平民必会前来观看。
三至五年,工程干完了,平民的思想早接受了广告牌上的宣传标语。此时,文职机器人再下乡或进城做工作,就事倍功半多了。
避俗谷的最高指示一出,仅过了月余,南北两边海岸,便轰隆隆迎来热闹场面,无以计数的铠甲机器人,步调铿锵,气势磅礴,一排排一列列秩序井然离岸登船,每坐满一船,即离海而去。
同时刻,二十座港口,临时斩断海外贸易,收回他国使用多年的蜈蚣船。
沿海城墙上,旅行到此的六十周岁老者,有幸目睹了这番壮观场景,不禁感慨万千:若是旧日朝代,这些地方早已戒严,或者鞭打驱逐;但是,现在,一切都是那么详和,军民秋毫无犯,各干各的活,各尽各的职。
这些老者,猛然看见这么多机器人,不明就里,张口结舌目光直视。有识字者指着船头旗帜念道:征战海外,实现共和
简简单单八个字,道尽了此次出征的意义。贫苦出身的老者们,低头瞧自己衣服,胸口上绣着:公社制度,人人平等,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爱家爱国,世界太平。
这种绣字,人人衣服上皆有,想起曾经受外敌蹂躏的苦难日子,众老汉不禁热泪盈眶,一齐朝北拱手弯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北方来的老者说:“南方老兄台,京城已是空城,成旅游景点了,你们拜什么拜?”
听了此言,便有南方的老者问:“北方老兄,那我们的皇帝住哪啊?这么好的皇帝,我们总该拜一拜吧!”
“不知道!有人说,皇帝住在农村,每天跟着大家一块干活,就不知道是真是假?”
南方又有老者说:“怎么可能?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干活的?就不知在哪个村,我想去见见龙颜。”
众人抹去眼角泪水,一阵哂笑,皇帝老儿神龙见首不见尾,哪能轻易见到?说不定就在大家身边,但又有谁认识?
此时的原叶塘县老县令张集馨,已经出行了一年半,他的队伍有上百人之多,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沿途每隔百里有一个驿站,大雨棚,内有锅灶,有通铺,吃饭必须自己煮。一路行去,碰到公社村,才能进去买饭吃,住宿则免费。但张集馨这行人选择的是由东往北,沿途无村,只有驿站;因此,一路上都是自供自给。
还好,出发前,文职机器人有给每人一张地图,还叮嘱他们带够米菜和御寒衣被;是于,米菜被褥填满了各人的马车。一路风平浪静,大伙儿尽情谈诗吟唱,观山望景,别无它顾。
沿海城墙,内中有路,皆是双向六车大道,凉风吹拂时,这帮老头一路欢笑,嗷嗷狂吼,精力充沛不亚于壮男。
只可惜他们的小妾不及六十高龄,通通被截留在家中,早起上工,晚归跳舞;要是有小妾陪伴,这一趟行程肯定更加快意人生。
这日,张集馨这群人行到北海附近,突然前方传来轰隆隆巨响,似山崩,似地裂,不知何事?
众人呆立半晌,判断出这巨响不是打仗,因为没有马嘶人吼和斧刀碰撞之声。众人出于好奇,有胆大者已经弃马登城,站高眺望。
此群人中,非张集馨官职最大,但他仗着有三丈高飞翔功,第一个捷足登上了城墙。
一眼望去,但见海气朦胧,前方城墙下有条隐秘出口,源源不断从里头涌出许多铁甲机器人。
张集馨并不笨,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建设大同共和国的机器人是从这里诞生的啊!
随行众人,见张县令脸露惊诧之色,却无危险,便纷纷拾级登楼,都来观望。
那是不看则已,一看心尖狂跳。机器人他们看过,也已了解过,是一群不吃不喝,不向农民纳税的铁甲军;但如此密密麻麻像一窝蚂蚁的场景,却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惊惧那就真是怪事了。
这些机器人回头瞧了一眼城墙上的这群老头,然后便不再看,整齐有序成排成排登船。万米长的蜈蚣船,装满铠甲兵之后,似有灵识,嗖嗖嗖往大海深处贴水飞行,眨眼间消失在海平面上。
隧道后头出来的机器人,源源不绝,依列登船,重重复复,看似很枯燥,但空气中弥漫的却是震天撼地不可抗拒的擎天气势。
“别看了,走吧!我们也帮不上啥忙。”说话的是张集馨,又是他第一个带头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