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秋 作品

第328章 回家

面对此种蠕蠕而动的毒物,寒铁衣可不惧它,略一释放赤阳,群蛇便惊恐四窜,或匍匐不敢动弹。

不知道投胎转世的孙祥珍还有没有人的灵魂?又或者还能不能说话?

这些问题,都忘了问一问阎王老哥。

没法儿,寒铁衣试着嚷了几声:“祥珍姐…,祥珍姐,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我是铁衣弟,要是能听见,朝我游来。”

换着法儿唤了十余遍,句句石沉大海,没见任何一条蛇有啥异动。

寒铁衣心道:完了,动物怎会有人语?又怎么会有人的思想?

如果真都还具备,那不是已经成精?

若是成精,也需千年,时间上哪来那么快?

没有灵魂的蛇就是兽生,可杀可煮可食,百无禁忌,与孽无关。

现在寒铁衣想:就算从某些特征上认出了孙祥珍,没有心灵上的共鸣,养着它又有何用?

唉!都怪去年五月祭祀时,没能及时把她们带在身边。

如今,后悔又有何用?

赛金花、张小芸投胎的狼窝寒铁衣也懒得去瞅了,见了又如何?它们不认识自己,自己认不出它们,去了只会徒增烦恼,不如不去。

若真能认出她们来,寒铁衣愿意喂银花予她们吃,助它们成精。朋友一场,尽点心意,尽可能的帮她们长寿。

但现在一切都是徒劳,生死劫已成定局。正应了那句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离开蛇窟,寒铁衣直窜空中,他要去天庭,找些儿奇花蜜果润润嗓子。

身后,孙秋梅八女急速跟来。

人间没啥好玩,天庭可不能不去。

天庭位置在太阳后面,凡人肉眼难见,就算借助科技飞船,凡人亦不能越过太阳系。所以,人必须身兼旷世神功。

天庭就是仙宫,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流觞曲水……无不尽善尽美。

白天,朝霞万丈;晚上,星河倒挂。如此美景,怎不叫凡人憧憬向往?

南天门,与光融为一体的寒铁衣停留了一会,守门大将竟无丝毫察觉,便知自己功力是如何玄之又玄了。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个时候的寒铁衣还不敢在天上停留太久,于是带着孙秋梅八女直奔人参果园。

人参果,其大如拳,其形似娃,鲜甜多汁,吞食一个,足以与天地齐寿,如此佳果,岂能放过?

寒铁衣采果时,人间已过去一年,待他游玩完仙宫再下凡时,新大同共和国已经是公元五年。

五年时间,大同共和国的建设已臻完善,全民安居乐业,人人按部就班。

作战机器人戍守边疆,文职机器人遍布全国每一个公社,工程机器人仍旧在大地上不辍建设……

……

孙庭一行人回到梨窝村,已经是一年后的时间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他一颗头颅肿胀得有如大斗:每一项工程都是那么严谨、稠密,简单中透着复杂,复杂中全是先进;如若让孙庭这帮人来搞,绝没有这份本事。

心底里,越来越被寒铁衣推行的‘共和公社制’折服,不仅没滋生反抗情绪,反而是对寒铁衣越发的崇拜。

总之,现在的大同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像进入了一个超时空的全新世界。

到达叶塘县,已经城空人去。往城内窥望,里头全是忙碌的机器人,它们在清点金银、米粮和布料等!

有些刁钻财主,将金银埋在地底或藏在墙壁夹层,这些机器人都有通天本事能找出来。

南城门外,旱地上全部都栽种着一排排各式果树,四通八达大道,裹夹在林荫树下,美仑美奂诗意直透人胸腔。

道路两旁忙活的机器人,对孙庭一行人不闻不问,它们只干它们的活。直行至梅子树下,才有作战机器人拦下问询,让他们刷了脸,验了指纹,一切行为都是那样谦和有礼。

当年阻挡梨窝村人进出的两座大山,已经被推平,高度仅余二十米。

这种高度,已经不能算是山,而应该说是坡。

坡上盖的是厂棚,坡下盖的是房屋。

房屋一分为二,左五百户,右五百户,中间是公社圈。医院、私塾、米铺、布店、农具、油盐、娱乐、泳馆……全在里头。

宣传栏上:米、布需钱购买;医疗、教育免费;油、盐按人口分配;农具、厨具、床褥…免费发放,用坏以旧换新……所有的所有政策,都深深震撼着孙庭等人的心灵。

国就是大家,大家就是国!

这么荒谬的治国之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也就是说,这样的治国之道,潜移默化中将全国一盘散沙的人心全凝聚在了一起?

自己是国,国就是自己!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样的公社制度,哪年哪月才能诞生出一个恶魔来推翻这个公社制恢复奴役制呢?

吃肉的吃肉,饥号的饥号,这样的奴役制多畅快?将饥号者踩在脚下,高高在上,这样的人上人得意生活,是公社制度所无法体验到的。

梅子树下这里居住的人口,多数是叶塘县城里的城市人,他们不认识孙庭皇帝,没有人出来参拜,都在家里开开心心整理新房屋呢!

听说整个国家很快就要步入正轨了,少的读书,壮的上工,老的自我安排。

曾经守在梨窝村的五万精兵,全部卸甲,放下武器,各自奔赴在回家的路上。

孙庭一行朝中重臣,心中多少有点失落,但想到这个国家是寒铁衣寒兄弟在接管,众人心中又释然了。

有寒铁衣罩着,还愁没有好日子过吗?

急匆匆穿过梅子树下,到达万年河畔。

抬眼望去,河扩了,砌了更加牢固的堤坝。孙闿潼和孙堃全两家房屋已被推平,全部归耕;梨窝村的旧村房,同样被抹除干净,那边属于旱地,栽种的通通是药材。

新的梨窝村在北山。南临山神庙悬崖,北靠江河水系,房屋建造,如出一辙,左五百户,右五百户,中间是公社。

屋前:六车大道,三丈大河,往前是茫茫稻田。

屋后:工厂,谷仓,马场,果林,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