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 作品

第120章 远邦来朝(本卷完)

王肃也不再犹豫,躬身行了一礼:“臣本微末之人,小女又资质愚钝,何德何能来得陛下垂青?陛下金口玉言,臣自当遵从领命。.求~书.帮? -蕞?新~彰`节·庚¢鑫′筷_臣领旨谢恩!”

“好。”曹睿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没有丝毫停留,也不再去看王元姬和夏侯玄二人,随即迈开步伐向外走去。

王肃见皇帝动身,也亦步亦趋的跟在了皇帝身后,书房内站着的散骑们也纷纷迈步跟上。

屋内的王元姬从袖间偷看了夏侯玄几眼后,这位年方十五的女子才小跑着躲回到了书房的里间,而夏侯玄还呆立在原地不动,宛如木鸡一般,看着皇帝和王肃——这位未来岳父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初啊,恭喜!”和逌路过,笑着拍了拍夏侯玄的肩膀。

“太初得逢喜事,欠我等一场酒宴。”夏侯惠亦是同样动作,笑着调侃道。

其他五名散骑与夏侯玄并没有那般相熟,但有着和逌、夏侯惠两人在前打着样子,每人路过的时候,都朝着夏侯玄笑了一下,只有走在最后的陈本走出几步之外后,回头看了眼仍呆立着的夏侯玄,转身快步将他拽了过来。

待回到北宫之后,曹睿依旧是按惯例回到书房之中,散骑们纷纷退下,只有王肃依然随在曹睿身旁。

“陛下。”王肃缓缓问道:“臣其实有些不解,陛下为何要为小女与夏侯太初约为婚姻?”

曹睿笑着指了指王肃:“好你个王子雍,朕为你寻了个如此佳婿,你莫非不满意么?”

“满意,臣当然满意。”王肃捋须笑道:“臣从未想过会寻到这样的女婿。¨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论家世,洛阳之人无出太初其右。论才学,太初之名在洛中无人不知。论相貌,‘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此言岂是虚妄?就因为太满意了,臣一时竟有些惶恐,不知该如何是好。”

听罢王肃之语,曹睿淡然应道:“朕从来都是个磊落之人,朕亲谁、用谁、责谁、斥谁,昭然不掩。对你,对夏侯玄都是这般。”

“臣心中明白圣意。”王肃小心答道:“臣以一介微末之身,能得陛下屡次来到家中访问,是臣之幸也,五内俱感。”

曹睿道:“朕用王卿,是因为你有经世济国之才,又精通儒学,另立新篇,可为大魏表率。”

“朕极少前往大臣家中,有识之人只要略微一看,便能知晓朕对王卿的心意,也能知道王卿身上有圣眷在。”

“夏侯玄也是一般。”

王肃:“诸曹夏侯,本为一体,视同宗亲。”

“正是。”曹睿道:“曹氏基业传到朕处已历经三世,曹氏与夏侯氏第三代中,堪用之人也不过曹爽、曹肇、夏侯献、夏侯玄等寥寥数人。曹爽、曹肇、夏侯献是统兵之选,而能用在政事上的人选,也只有夏侯玄一人了。”

王肃静静的听着皇帝发言,并没有贸然打断。

曹睿继续说道:“但夏侯玄有个缺点,让朕极为不满,却无可奈何。”

王肃顿时警觉了起来,刚刚才把这位未来女婿夸出花来,怎么又有缺点提出来了?莫非哪里有阴疾不成?

“犹犹豫豫,遇事而不能决,失于果断!”曹睿冷哼一声:“王卿看到他今日对答之时了吗?该懂的事情他全都懂,但就是难以决策!”

“反观你家元姬,寥寥几语就将此事说的透彻明白。.白*马¢书·院. \罪¨薪¢璋+踕,更′芯^快¨有朕这么一个实权皇帝坐在这里,该朕解决的朕不会去做吗?非要从什么制度上替朕忧虑!”

“元姬之才,朕看在了眼里。她又做事果决,毫不拖沓,配上夏侯玄正是合适!”

王肃这才舒了口气,可停了几瞬之后,却又小心问道:

“陛下,太初此前服过五石散,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话倒是给曹睿问愣了。

在浮华案一事后,尚书台曾下令在大魏禁绝五石散。在宣传火力全开之下,五石散俨然被打成了比毒蛇猛兽还要凶恶的毒物,仿佛吸上一次便会神智错乱、变成怪物一般。

王肃亲眼见过吸食过五石散的何晏等人,就连重回朝中尚书台任职的许允、袁侃他也见过。毕竟术业有专攻,在这等宣传之下,王肃也不得不联想到了这一点。

曹睿确认王肃没有在开玩笑后,摆了摆手:“与五石散无关。韩信兵仙之才,尚且犹犹豫豫不能决断,夏侯玄如此性格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就是性格问题,没有别的毛病。”

“臣明白了。”

曹睿缓缓说道:“你家元姬过了年节才满十五岁,还是太小了些,待满十六岁之后再与太初完婚,朕稍后让他家给你家送聘礼去。”

王肃看今天陛下心情实在是好,也趁着这等机会多问了两句:“不知陛下日后对太初有何任命?臣与夏侯家既然有了婚约,侍中与散骑侍郎同在陛下身边,似有不妥之处,还应避嫌一二。”

“若王卿不问,朕也要说的。”曹睿斜

了王肃一眼:“太初如今还是年轻了些。八名散骑侍郎有些多了,待过了年节,朕就让夏侯玄去廷尉高柔处协理刑狱,好生让他看一看这世间险恶,改一改他这犹豫不决的毛病。”

“朕过两年再让他去军中历练历练,前程嘛,有朕在盯着,就不劳你这个还没转正的岳父操心了。”

“臣遵旨。”王肃拱手应下,嘴角的弧度咧开的愈发大了。

……

十二月三十日,年节前的大朝会已经结束了。

明日就是元月元日,待清晨之后陪着皇帝到洛阳郊外、按照侍中王肃制定的新流程祭天之后,便将迎来年节假期。

说实在的,太和元年年节之时,大魏在淮南与吴军作战。太和二年年节,连皇帝都亲自领兵到陇右救援去了,洛阳朝中更是没有半点假期。太和三年还好些,太和四年年节又在从洛阳前往许昌的路上。

总而言之,即便是对于大魏的这些高官来说,年节有假可放也是件令人欣慰的好事。

而在刚刚结束的年末朝会上,司空司马懿与太尉董昭二人一前一后,分别就大魏太和四年的政事和军事做了年终报告。

而在这两人之后,又是尚书左仆射辛毗和前将军满宠公布了太和五年的大略计划。

虽然司马懿、董昭、辛毗、满宠四人的报告大多都是定性的、方向性的说辞,但这种朝议行事对于大魏中枢的官员们来说,还是足够新颖、足够有冲击力的。

四人在嘉德殿中当众做出报告,这也仿佛代表着内阁终于公开展露在众人面前,以一个明确的态度,成为了大魏政事、军事的发声者。

而四名阁臣又统统每日在宫内书房的西阁、东阁之中当值,作为皇帝实质性的秘书和助手,这是明白无疑的。

又昭示着皇帝权力制度化的进一步加强。

“陛下,幽州急报。”

朝会刚刚结束,刚走出嘉德殿的曹睿,便看到中书侍郎隐蕃手捧一封急报,急匆匆的迎了上来。

“何事?叔平说与朕听!”曹睿只是看了隐蕃一眼,脚步却并未停下,而是直接朝着后宫的方向走去。

“遵旨。”隐蕃紧紧随在曹睿的侧后,开口说道:

“陛下,营州都督王文舒与营州刺史王元伯从襄平发来急讯,称扶余国国王带着肃慎使者到访,献上石矢。又有倭国女王卑弥呼遣使难升米到达襄平,欲要前往朝廷贡献。”

“王文舒、王元伯二人已经遣人带着肃慎使者和倭国使者在前往洛阳的路上了。由于是快马急递来报,这两处使者到达洛阳之时估计要近二月了。”

身后随着的侍中裴潜拱手说道:“臣恭贺陛下,文治武功光耀四夷,肃慎献矢乃是祥瑞之事,倭国贡献亦是大魏功德所至!”

曹睿笑道:“待他们来到洛阳,都要太和五年了。且看明年的大魏是何等的新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