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不想断更 作品

第1283章 文化共鸣?

不看就不看了,却是扣上电脑,抽出了纸和笔,开始思索,时而写写画画。

这一幕落到已然和刘业打牌的一群人眼里,不由放低了声音,之后自觉惭愧。

这要是换作飞机上的一般人这么干,那就是赤裸裸的扫兴,不合群,说不准他们打牌的声音会更大。

作为飞机上最了解杨灵越性格及行为的李婧,自然知道老板这是又有了什么想法,也关掉了自已正在看的动漫。

哀叹一声,和空乘要了些零食,得吃点,以应对接下来的工作。

却说杨灵越在思考和罗列的,就是在系统性地罗列中国电影外映的困难。

这些问题显而易见,指望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短时间内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

杨灵越清楚地知道这些,也没做那“我看到,我来了,我征服”的春秋大梦。

只不过是想着能做一点是一点,就像秦始皇头上挂着的那六把剑。

渠道壁垒,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影发行是分散式地发行模式,和他们这些国家的政体一样,一个小镇的镇长都可以拒绝接受总统的命令,可见一般。

想要在这些国家发行,你说你注册个发行公司,去和每个地方的影院逐一谈判,也行,谈个几百家,每家的协议都会有所不同,去谈吧....

也别指望这次谈完,下次就完事大吉,下一步片子上映还得评估,还得谈。

所以在这些地方,别想着自我发行,只能让利合作。

但叙事结构的巨大差异、中文的简意表达、宣发投入比例、产业生态差异(制作技术及拍摄手法)等等这些现如今客观存在的困境,就算那些国际发行巨头不刻意为难,中国电影也很难破除。

其他不做阐述,单拿中文简意表达来说,翻译就是个大问题。

须知,越是高级的语言就越能用最少的文字来精确表达,《孙子兵法》中文版六千余字,英文版四万...

你以为看外国电影,觉得人家的台词写的真好?那特么大多是翻译美化了,别的不说,就一个uncle,你知道人家说的是叔叔、伯父、舅父、姑父还是姨父?

能破除上述困境的只有功夫片、科幻片,其他类型只要破除基本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电影”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这里只提相对正面的,五六代那种专注描写黑暗面的除外....

所以这些只有等到真正意义上的“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时才能破除。

貌似如今能做的,或者说前期铺垫,那就抓住一切可以合拍的机会,往这些外国片里填充中国元素。

这又是很大的一个难点:外汇管制。

就拿《火星救援》和《盗梦空间》来说,前者出品方之一就是花卷,后者架构上是凯瑞旗下的影视投资公司....

不这么干不行的,花卷哪儿能鼓捣出这么多的外汇。

但这站到国家层面,又必须得管,否则就特么成日本了,被华尔街那些资本予取予夺。

所以还得等到人民币国际化....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又回到了杨灵越上午在晋投会所讲的那些话。

杨灵越也想到了曾莉的叮嘱:不要失望。

想到此处,便招呼李婧、韩毅、徐洋过来。

待三人坐定后,杨灵越把自已画的思维导图让他们看了看。

三人看完之后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韩毅就觉得老板这是在做无用功,拍片子挣钱,多简单的事。

当然韩毅也给自已定了个任务,那就是趁机彻底摸透好莱坞大厂的宣发策略。

徐洋的心思也差不多。

李婧却是一阵头疼,踏实点不行嘛,这是你一个身价不到五百亿的小老板该考虑的事情吗?

杨灵越笑眯眯地说:“你们别有心理压力,我也没想着怎么着。最主要的还是咱们做好自已的事,能向前探一点,是一点,借着这次和哥伦比亚合作的契机,资源和渠道方面能转化一点是一点,让一些利都无妨。”

韩毅脱口而出:“还让?”

李婧眉毛一挑,颇有些杨灵越的神态:“老板真要为了挣钱,何至于这般费事,你们什么时候见老板为这么一部电影忙活成这样?”

杨灵越顿时不乐意了:“这叫什么话?说的我特么有多懒似的。”

李婧心里翻了白眼,小声逼逼道:“老板,对不起,我口无遮拦。”

杨灵越这才满意地说:“李婧也是话糙理不糙,让利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盈利,淘宝开店还得先弄个导流款产品呢,我特么又不是傻逼滥好人...”

三人自然连连附和。

徐洋倒是说了句:“老板,《火星救援》的故事之所以在海外能够引起数百万读者的关注,我想并不是韩总和媒体宣扬的那样文化输出成功,不妨说是文化共鸣,这个咱们自已心里得有数啊!”

杨灵越像是重新认识了徐洋一般,看了他几眼。

这话说的够委婉啊,什么叫“文化共鸣”?

可不嘛,就算杨灵越再是增加集体要素(团队及三国联合救援),也改变不了电影主体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结构。

类似《流浪地球1》能引起海外的一些热度,剧情中主要发挥作用的,不还是父与子嘛,其他都是配菜。

至于《球2》中的“超过50岁的出列”他们就更不理解了,并不符合他们一直宣传的普世价值观。

之所以说杨灵越像是重新认识了徐洋这个东北汉子,是徐洋还有劝诫的意思。

“老板,你要戒骄戒躁,这不是你能考虑的事情!你可不能像韩毅那样飘~”

瞧瞧人家这话说的。

有能力又会说话,这样的人不重用,那杨灵越这几年白混了。

杨灵越很开心:“说的不错,徐洋你倒也提醒我了。

李婧,你记一下,花卷日后的编剧,还有扶持投资的一些导演,可以偏一偏懂得“文化共鸣”操作的。

徐洋,韩毅,这次回国之后,你俩各自整理一份关于各种题材能够引起“文化共鸣”的要素,交给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