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迁移边地豪强
然而,吕布似乎对主簿这一职务并不感兴趣,他内心深处更渴望亲自上阵杀敌,一展自已的军事才能。
于是就发生了被董卓拉拢,弑主的一幕。
不过现在的吕布还未离开九原,未来的事还未可知。
李使君有意收复边郡。
这个消息让吕布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这位州牧,吕布并非一无所知。
通过与往来客商的交谈,他对这位李州牧有了一定的了解。
毕竟作为汉人,又身处并州境内,哪怕现在沦为胡人之手。
但吕布依旧没有忘记自已汉人身份,自然对并州乃至于天下要有个了解。
对于这位州牧的出身,让吕布有些咂舌。
竟然是反贼出身。
在黄巾起义期间,他率领着多达四十多万的黄巾军,如汹涌的洪流杀入洛阳,将天子逼迫至长安。
后来,朝廷历经艰难才收复了洛阳。
李州牧率领着上百万黄巾军,如狂风般席卷而上党、太原、雁门三郡,其势如破竹,令人瞠目结舌。
次年,他更是马不停蹄地攻占了河东和西河两地,短短时间内便坐拥五郡之广,如此迅猛的扩张速度,令朝廷也束手无策,只得对他进行招降。
于是,李州牧被任命为并州牧,这无疑是对他实力的一种认可。
然而,谁能料到这位新任的并州牧竟有如此雄心壮志,不仅要收复边郡,还要将胡人驱逐出境。
这一消息传到吕布耳中,他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吕布作为边境的豪强,对于边境的情况自然再熟悉不过。
他深知要驱赶胡人并非难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胡人不再卷土重来。
毕竟,边境地区地广人稀,若不能在此地站稳脚跟,那么即使将胡人驱逐一次,等他们走后,胡人势必会再度折返,如此一来,之前的努力岂不都成了白费?
吕布所担忧的正是这一点,他害怕这位李州牧只是一时兴起,驱逐胡人后便会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到那时,边境地区依旧会受到胡人的侵扰,百姓们将永无宁日。
正当吕布沉思之际,魏续忧心忡忡地开口道:“姐夫,我还听说,这次李使君不仅俘虏了大量的胡人,还将他们强行迁移南下,与此同时,各地的豪强也都未能幸免,同样被强制迁移南下。这到底是何用意呢?”
他担心一旦大军压境,他们也会被迫南迁。
吕布不禁心生疑虑:“难道李使君真的打算放弃边境吗?”
他苦思冥想,却始终无法理解并州牧如此大费周章究竟意欲何为。
不仅是吕布,其他豪强和胡人同样对此感到困惑不解。
如今的定襄和云中两郡,除了庞大的军队和辅助士兵外,原本居住于此的豪强已被尽数迁走,只剩下一些穷苦的佃户。
而胡人更是全部南迁,使得这片土地变得异常冷清。
这种怪异的举动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谁也猜不透这位州牧究竟在盘算些什么!
然而,李渊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动,其实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虑。
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来年将各大千户所迁移至此。
一旦那些豪强和胡人离去,空出的大片土地自然就归李渊所有了。这样一来,他便多出了一块熟地,尽管很少,但也可以让迁移过来的千户所拥有一片立足之地。
接着,这些千户所可以依靠这片熟地以及部分李渊的支持,逐渐开垦周围的荒地。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逐步占据这片土地,形成军户,并实现既耕种又守卫的目标。
同时还能让边地的豪强离开。
毕竟这些豪强世代与胡人相交。
一旦他们里应外合,联系胡人,入侵边地。
这对于刚迁入的军户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可别小看这些人的节操。
自光武帝以来,胡人不断的南迁,这些世代居住在边地的豪强,早就有了他们生存的一套。
与胡人相交那是肯定的。
一旦这些豪强离开边地,他们就犹如无根之萍,再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了。
如此一来,李渊便能牢牢地掌控住这片边境地区,确保其安全与稳定。
尽管,这对于那些边地豪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不公。
但这就是命。
除非他能反抗李渊麾下二十多万大军。
不过李渊也不是没有补偿。
就拿李渊麾下的张扬来说,他家也未能幸免,被卷入其中,不得不被迫离开云中郡,南迁到太原。
然而,李渊并非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利益,他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具体而言,就是按照他们原有的土地面积,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在太原为他们重新安置。
打个比方,如果某个豪强原本拥有一千亩土地,那么李渊将会在太原划分出一百亩土地作为补偿。
当然,或许有人会认为豪强们在这次迁移中吃了亏。
但实际上,太原地处内陆,远离胡人侵扰,其安全性显然更有保障。
相比之下,边地虽然土地广袤,但时常面临胡人的威胁,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太原所带来的实际价值与边地相比,孰高孰低,相信这些豪强们心里自然有数。
李渊对此也充满信心,他相信这些豪强们最终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不过,为了避免补偿过度,李渊也设定了一个上限,即最多补偿一千亩土地。
对于超出部分,州牧府将以钱帛的形式进行补偿。
毕竟,土地才是真正的万金油,李渊不可能如此慷慨地一下子就将数千乃至上万亩土地拱手相让。
要知道,就连李渊麾下的将领们,拥有万亩土地的都一个也没有,他又怎么可能将如此珍贵的资源分给外人呢?
千万不要以为李渊手中没有土地,实际上他所掌握的土地数量相当可观。
除了分配给府兵的那部分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各大千户所多年来辛勤开垦出来的,虽然土地质量稍显贫瘠,但也算是一份不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