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关中战略

然而,李渊竟然依旧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让人摸不透他的心思。

“李全忠?全忠,全忠,哈哈哈哈,陛下看来对孤还心存忌惮啊!”

李渊突然大笑一声,打破了朝堂上的沉寂。

他的笑声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

袁绍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情绪。

他深知这次面对的是李渊这样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物,稍有不慎便可能给自已带来灭顶之灾。

然而,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和体面,袁绍还是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凝视着李渊。

“还请李使君接诏!”

袁绍高举起手中的诏书,声音带着不容拒绝说道。

尽管内心有些慌乱,但他的外表却依然显得不卑不亢,仿佛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这种完美的表现,充分展现出了他四世三公的高贵出身的风采。

堂内的不少官员目睹了袁绍在李渊面前如此沉稳自若、不卑不亢的样子,都对他心生钦佩之情。

他们暗自感叹,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果然有着与众不同的气度和风范。

李渊见状,只是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亲卫上前。

亲卫迅速行动起来,走到袁绍面前,从他手中接过了诏书。

这一举动让袁绍心中略感愠怒,毕竟这诏书代表着朝廷的旨意,而李渊如此轻慢地对待,显然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

然而,当袁绍看到李渊那满不在乎的神色时,他意识到自已此时不能发作。

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已的语气保持平稳,问道:“李使君,在下已将诏书带来,不知李使君可有什么话需要在下带回,呈献给陛下?”

李渊听后,连头也不抬,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说道:“诏书,孤接下了,尔回去吧!”

他的语气冷漠而随意,似乎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

袁绍见状,知道再待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他立刻躬身行礼,说道:“在下告退!”

然后转身匆匆离去,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李渊缓缓地将诏书从桌上拿起。

凝视着诏书上的文字,目光逐渐变得深邃而凝重。

"李全忠!

"

李渊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仿佛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情绪。

一旁的阎忠注意到了李渊的异常,他关切地问道:

"大将军莫非对这字有什么不满吗?

"

李渊猛地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阎忠,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不,孤对这字很满意。

"

然而,他的笑声中却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让人捉摸不透。

阎忠疑惑地看着李渊,不明白他为何会突然发笑。

"全忠不忠啊!

"

李渊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在阎忠耳边回响,让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周围的官吏听到后纷纷垂下首,仿佛没听到一般。

阎忠虽然对李渊的话感到十分不解,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追问。

他知道,李渊心中定然有自已的考量和盘算。

过了一会儿,阎忠回过神来,继续说道:

"此次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道诏书就是来安抚大将军的。由此可见,朝廷如今实力空虚,根本不愿意与大将军为敌!

"

说着,阎忠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手捋着胡须,似乎对目前的局势非常满意。

对于并州来说,眼下的局面确实非常有利。

朝廷的示弱,无疑给了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而李渊作为并州的州牧,自然也能够更好地掌控局势,为自已谋取更大的利益。

“朝廷鞭长莫及,这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啊!”

阎忠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果断。

“关中叛军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经历了一场内乱,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如今的凉州叛军,已经无力继续发动征伐了。”

他稍作停顿,环顾四周,看到周围的官吏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于是继续说道:“所以,不管他们最终是被皇甫嵩剿灭,还是退回凉州,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局面。吾等只需耐心等待,等到他们决出胜负的那一刻,便是我并州军出兵的最佳时机!”

阎忠越说越激动,他的手不自觉地加重了捋胡须的力度。

“那时,我们便可顺势杀出,从河东出发,长驱直入冯翊,拿下长安,一举占据关中之地!如此一来,我们便能重现昔日强秦的辉煌!”

话音未落,周围的官吏们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显然被阎忠的这番话震惊到了,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然而,阎忠似乎并未在意众人的反应,他继续说道:“我从凉州那边得到消息,凉州的灾情已经有所缓解。如果关中的叛军无法攻入长安,他们恐怕也没有心思继续打下去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关中的叛军很可能就会退兵!”

阎忠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局势的精准把握,他作为凉州人,对当地的情况自然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如今他在并州牧李渊麾下担任主簿一职,深受并州牧的器重和信任。

这使得许多阎忠以前的老友以及学生,都纷纷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些书信往来,他得以了解到凉州地区的一些实际情况。

经过深思熟虑和分析推断,他对凉州的局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当他将这些情况告知李渊时,李渊却并未明确表态,似乎心中早已有了定论。

李渊心里非常明白,如今的关中地区动乱,远远还未到结束的时候。

凉州叛军是否撤回凉州,根本就不是这些叛军能够自行决定的。

要知道,东汉末年可谓是天灾不断,蝗虫肆虐,年年都有。

如此恶劣的年景,对于盘踞在关中的凉州叛军来说,回去依旧是个死,只能继续死磕关中,将矛盾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