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296章 赢在起跑线上,火出圈

“支书,这位是育种基地的郭主任,他说找你有事。”

这天上午,方唯正在办公室看文件,高文书领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这人就是育种基地的郭文贤,他进屋之后就笑容满面的和方唯握了握手,姿态放的很低。

“方支书,我这是来向你求援的。育种基地建立之后,得到了你的大力帮助,现在又要麻烦你,真是不好意思。”

“郭主任请坐,有话咱们慢慢说。”

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方唯和对方并没有任何的矛盾。之前姚主任那一些人都被处理了,这个郭文贤调到育种基地还不到半年。

“方支书,这一季我们基地种植了【南光二号】定型稻种。你也知道,之前我们搞的稻种已经彻底失败了,但新稻种还遥遥无期。

那么多的农田总不能荒废,我们就临时变通了一下。不过,基地从来没有种植【南光二号】的经验,你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我们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

郭文贤坐下之后,先喝了几口茶水,然后才不紧不慢的说明了来意。

站在他的角度,他还是想和方唯合作继续培育稻种。但二人之前没什么关系,冒然开口可能效果不好,所以就想着先从小事情上建立联系。

就他个人而言,育种基地干的好不好,他一个月也是那么多的工资。但他不甘心啊,以前武主任在的时候育种基地的地位很高,现在却被边缘化了。

究其原因就是基地不争气。

“这事儿好说,回头我可以派几个人过去进行指导。”

方唯想了想,没有拒绝对方。

对方能主动前来寻求合作是一件好事,或许在合作的过程中能找到一条融合发展的道路。

他需要的是能进行指定的土地,将南光二号全面推开,最好能推向全国。接下来,等时机差不多了他就能拿出来【南光三号】,使得国内的水稻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谢谢方支书!那我就回去等着了啊”

郭文贤哈哈一笑,再三向方唯表示了感谢。

通过这一次打交道,二人起码混了一个脸熟。再加上二者都有意靠近,第一次见面的气氛还是很好的。

郭文贤坐了一个多小时便起身告辞,毕竟是初次见面,交浅不言深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五月。

关于恢复高考的谈论开始多了起来,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但总体上还是赞同的声音要大得多。

方婷婷为了复习功课,两周才回来一趟,这还是因为哥哥方涛在家的原故。

这天上午,方唯去了二队的试验田,查看了各组对比试验。虽然成果已经捏在了他的手里,但过程还是要走的,要不然无法交代。

按照目前的进度,大概在明年秋天前后就可以见到成果,三年之内就可以在省内进行大面积推广。

到了那时,【南光二号】稻种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会被【南光三号】所取代。

“涛涛,你们在试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

方唯把育种小组的负责人和方涛叫到了一起,然后问了一句。

“困难肯定有,但应该可以陆续解决。不育系的筛选比较顺利,但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筛选就很麻烦,暂时还没有取得进展。”

“不急,育种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细心,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距离夏收还有一段时间,你们的课题可以先放一放,回去休息一阵子,等下个月底再过来。”

方唯给了涛涛搭便车的机会,但并不希望他把怀孕的婆娘丢在家里不管不顾。

所以,他直接开口赶人,没有给农科院的三个人任何反驳的余地。

生长过程的情况,可以回头查看记录,没必要天天盯着。

“好吧,那我们先回单位,把这段时间的试验情况做一个总结。”

方涛和同事第二天就离开了二队,返回了省城。

方唯让育种小组参与试验的几个人,注意控制进度,必要时设置一些小的障碍,不要让人觉得这件事很容易。

育种小组的成员,全部都是他的心腹,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实际上这个课题对于方涛和他的同事,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育种小组向他们展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全过程,以及会遇到的各种困难。

这对于搞生产或者搞研究的人,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

周末。

方唯和方平一起去县里看望了郭永清和沈钰,并给他们带了一些山上的野生菌子。

“老三,你说你整天窝在乡下有什么好处公社主任不愿意当,农业局的主任你还是看不上,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沈钰做了一桌菜,郭永清陪兄弟俩喝了几杯。

他如今在县里混得不错,一般情况下谁都会给他几分面子。毕竟是县里的老人了,资格比齐海洋老得多,人缘也好。

年初他调到了县里的组织部门,县里几次想把方唯调到公社或者农业局,结果都被人家给拒绝了。

郭永清感到很无语,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

“老郭,你就少说两句吧。老三的为人处世你还不放心他可比咱们看得更远,不肯离开大队必然有他的道理。”

沈钰白了一眼自己的丈夫,然后替方唯解了围。

方唯点了点头,冲着沈钰微微一笑,表示感谢。他不肯去公社和县里,当然有理由,只不过这个理由没法说出来罢了。

城里再好也没有他发挥的舞台啊。

“郭叔,婶子,现在到处都在传恢复高考的事情。婷婷这孩子很爱学习,而且基础不错,我想麻烦婶子帮她找几个有水平的辅导老师,你看行吗”

吃饱喝足之后,方唯突然问了一句。

沈钰在县一中上班,如今已经落实了政策,是一中的副校长。所以方唯才会来找她帮忙,想找个几个好老师系统性的帮婷婷梳理一下初高中的知识。

“没问题,回头你让婷婷直接来找我就行。”

沈钰满口答应,她一直到现在还记着方唯当年对自己关照。

那几年的艰难困苦的岁月,要是没有人家帮自己,她都不知道自己最终能不能挺过来。

“谢谢婶子!”

方唯很高兴,他为了侄女能考上大学,也算是操碎了心。

方平对这些事不太懂,田桂就更不用说了,一切都得靠他出面。

从郭永清家里出来,兄弟俩去了一趟卷烟厂,去看望了婷婷。方唯给对方交代了一句,让婷婷尽快去找沈钰,让老师们帮忙重新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婷婷很开心,她现在也听到风声了,不得不在心里佩服小叔的远见卓识。

她很早就为了考大学的目标在努力,比别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婷婷,你要听你妈妈的话,照顾好自己。”

方平没有多说什么,三弟已经帮女儿安排好了一切,他不必再多嘴。

几个人说了一会话,婷婷就回去上班了。

方唯和方平一路上不紧不慢的踩着自行车,一路上聊了聊竹器厂的事情。

竹器厂越来越兴旺,现在的唯一问题是厂址限制了厂址的发展。

“老三,我觉得竹器厂有必要进行搬迁。县里太远,不如搬到公社去,包括像劳动力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在大队的劳动力已经有些不足,而人才短缺的问题几乎无解。

方平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在队里继续坚持呢,还是择机进行厂子的搬迁。最后他觉得还是搬到公社去比较合适,毕竟那边还有队里的一家五金厂。

公社比队里更有优势,交通方便,距离县城也近一些。

“大哥,你这想法很好。回头我和队干部们商量一下,一旦决定,你们在夏收后就搬迁吧。”

方唯觉得社队企业以后肯定要和大队半脱钩,也就是说厂里的人员不再以工分计算劳动成果,而是单独进行核算。

未来厂里的职工会拿工资拿奖金,不再参与队里的分红。

至于口粮和福利,原大队的社员还是有保障的,毕竟企业的净利润要给队里上缴一部分。外聘人员肯定没有这个待遇,只能拿工资和奖金。

从今年开始,企业的分配制度有了一点变化,那就是根据企业的效益,可以给职工发放一部分奖金。

当然,奖金的数额还是有限制的,不会造成收入的差距过大。

方唯打算趁着竹器厂搬迁的机会,改革厂里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新的企业制度。

翌日。

湘南日报的记者突然来到了队里,陪同记者一起前来还有一位县宣传部的同志。

方唯躲不过去,和郑虎一起接受了采访。

“作为一个普通的生产队,你们从什么时候有想法搞育种的”

“早就有想法了,别问为什么,就是因为以前吃不饱。那时候我们就在想,要是亩产能翻倍该多好,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一开始你们觉得育种工作难吗”

“很难!不过,我的运气不错,当时省里的农业专家吴茂盛教授下放到队里,包括和郑队长还有很多年轻军人,开始和他学习育种方面的知识,这才打开了一扇门。”

记者的采访的主题是,下塘大队尤其是方唯个人的育种工作经历。

方唯显得很平静,没有刻意的低调也没有太张扬,就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却更能打动人心。

采访结束之后,方唯在食堂请几人吃了午饭,记者对这次采访感到很满意。鉴于现在的形势,各行各业都需要树立典型。

农业方面,“大寨”依然是一面旗帜,但还需要细化。

方唯作为全国知名的育种专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是记者来采访的根本原因。

几天后。

湘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的文章,在很多人的心里引起了共鸣。

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事业的故事,方唯只有初中学历,扎根农村,却在艰苦的条件下培育出国内一流的稻种。

以前因美味产量低,所以影响面较小。但现在,【南光二号】几乎覆盖了全省,而湘南又是国内水稻的主产区,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这篇文章等于是在客观上宣传了【南光二号】杂交水稻,其他省市的媒体多有转载,一时之间,影响面就扩散到了全国很多地方。

育种基地本来还在孜孜以求的联系浙地那边,但随着【南光二号】火遍了全国好多地方,就连次一级稻种都成了香饽饽。

浙地那边马上派人来签订了供销合同,中间渠道是收购站,提前锁定了夏收的收获。

方唯按照当时和郭文贤谈妥的事情,派出了技术人员去育种基地,给对方提供了技术指导。郭文贤很会做人,两人在一起喝了几顿酒,关系逐渐拉近。

“方支书,不瞒你说,我觉得县里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缺乏魄力!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县里签一份协议,由你们派人负责生产,我这边提供后勤服务,收益大家可以分的嘛。”

这天,郭文贤来到了下塘大队,给方唯送了两条烟和两瓶酒。

方唯在家里请他吃饭,酒过三巡,郭文贤就抛出了一个新的提议。这个提议有些像后世的技术入股,但在当下却有一点离经叛道的意味。

可见,郭文贤此人还是很有魄力的。

“你的想法很不错,但谁知道县里会不会同意”

方唯也不禁怦然心动,要是这种合作能被认可,那么他就可以将四万亩的耕地纳入【种植区域】之内、

但时候,【南光二号】定型稻种的产量又有很大的提高,全省甚至周边都会大面积种植这种水稻,粮食产量将有质的飞跃。

这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当然会意动了。

只不过这件事的决定权不在郭文贤的手上,他说了不算。

“方支书,我来想办法说服齐主任,你就说愿不愿意合作吧。”

“当然愿意了,能为粮食的增产增收贡献一份力量,我求之不得。”

两个人在私底下达成了协议,郭文贤高兴之余,又连干了三杯酒。